浅谈城镇化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

2020-10-22 10:23王美江
读与写·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城镇化初中生

王美江

摘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寄托,但是,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许多不良行为不利于社会和谐安定,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笔者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结合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初中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初中生;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1-0039-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也成当今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许多农民离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田园牧歌式简单生活,从单一靠种地谋生转而在本地进厂务工或到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城市务工,或经营三产,其子女也随迁父母到城镇就读或在本地城镇学校就读,成为留守儿童。

1.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与成因分析

1.1 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自卑的学生往往缺少集体荣誉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农村城镇化学生产生自卑的具体成因:(1)学习成绩问题引起的心理负担;由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的波动与下滑或学习偏科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善意批评,久而久之产生自卑感。(2)成长的烦恼;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最迅猛的阶段,随着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身体形体,心理也在发生变化,自我意识发现与青春期性的认识使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美丽的一面,部分学生很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但由于部分学生因从众攀比心理作祟,自身家庭经济能力生活水平不同,吃、穿、用比不上同学而相形见挫而由生自卑。(3)由于各地各乡镇学校教学水平,学科开设及重视程度不同,城镇化生源的学习水平及受教育水平千差万别,部分学生入初中后学习成绩一直比不上其他同学而感到低人一等,渐渐的对学习失去信心而产生逃避的心理反应。

1.2 嫉妒心理。嫉妒是一种心理病态,是见到别人在某些方面(即才华、财富、相貌等)胜过自己时,产生一种由羡慕转化为嫉恨的情感,是一种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又不能全面评价他人的不良心理反映。初中生在学习成长过程正是青春期自我认定的时期,这个时期开始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她们喜欢同周围的人比较,注意得自己和得别人的评价,同时,自尊心也明显增强,但初中生身心发育不成熟,属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容易自我评价过高,自尊心过强,若教师、家长引导不力,就误入妄自尊大为、唯我独尊。逐渐变得虚荣起来,当发现别的同学比自己强时,不是努力去赶上别人,而在想象中安慰自己,想把所有的好事都揽在自己身上,哪怕别人得到或超过自己一点,心理就不舒服。嫉妒心理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1.3 自闭心理与社交恐惧症。孤僻是一种不合群、内心寂寞的情绪体验。有些农村城镇化的中学生在平时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常遭到别人的拒绝或打击,自尊心受到伤害,便不想与别人相处而孤芳自赏。经过长时间的固步自封,人际交往能力就更加得不到提高,从而产生孤僻心理及行为。孤僻常表现为独往独来、离群索居,对他人怀有厌烦和戒备的心理。孤傲闭锁的心理,往往是某些学生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缺乏人际交往锻炼而逐步形成的。

2.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2.1 克服自卑,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信心。

(1)了解和尊重学生。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要多发现自卑学生的“闪光点”:有的虽然暂时学习成绩落后,但却很有爱心或表演天赋;有的虽然不善言辞,却是个运动健将……教师要多给这些学生创造发挥才能的机会,帮助他们逐步克服自卑,增强自信。(2)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可通过正面教育进行引导;有的学生需要用“激将法”来唤醒他们的自信心,有的学生则需通过努力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有的学生则要经受某些“挫折”来增强心理耐挫力,逐步建立自信……教师要根据农村城镇化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才能取得实效。

1.2 克服嫉妒心理。

(1)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农村城镇化学生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理智对待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客观看待别人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当自己遭遇挫折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寻求克服挫折的时机和良策,而不是怨天尤人。我们要欢迎别人超过自己,更勇于超过别人。(2)学会与人合作,共享成果。“共生效应”理论认为:如果许多人聚合在一起,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相互交锋,经过思维的碰撞,就可能会产生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学会在竞争中合作,能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实现双赢或多赢,嫉妒心理就会得以克服。

1.3 克服孤僻,学会沟通交流,寻找开启心灵的金钥匙。

(1)善于与人交往,优化个性品质。孤僻常表现为独往独来、离群索居,对他人怀有厌烦和戒备的心理。孤傲闭锁的心理,往往是某些学生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缺乏人际交往锻炼而逐步形成的。教师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孤僻的危害性,敞开心扉,摆脱孤僻与烦忧。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与他人多沟通、多交流,取长补短,享受并体会人际交往的温情与乐趣,在一次次的人际交往中得到锤炼和收获,加强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在交往中获取珍贵的友谊。(2)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高雅生活情趣能帮助学生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能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科学、合理、有度的休闲,让生活充满欢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高雅情趣,例如:平时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班级文艺活动、体育比赛;双休日与同学一起打乒乓球、看篮球赛、旅游观光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消除孤僻心理及行为。

总之,克服學生的心理问题是提高中学生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愿广大教育工作者锐意进取,大胆革新,继续分析农村城镇化孩子的心灵误区,千方百计让他们走出不良心态与行为的围城,早日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力军。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城镇化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