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凌河:辽西人民的母亲河

2020-10-23 07:14石琴
侨园 2020年8期
关键词:两岸人民石器辽西

文 石琴

有人说,大凌河是辽西人民的母亲河,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夸张。看看它的位置就知道这条河对当地人的重要性了。公元1631年的大凌河之战,是后金皇太极率领5万军队进攻明朝辽西大凌河城的战争。这场战争中后金将围城、和谈、攻坚、打援相结合,获得战略性胜利,明朝遭到战略性失败。战后明军在关外的精锐不复存在,加速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围城打援的成功战例。

大凌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它是辽宁省西部最大的河流,汉唐时称白狼河,辽称灵,金改凌河。全长398公里,沿岸有凌源、建平、朝阳、义县、锦县(现为凌海市)等县市,是东北最为古老和最负盛誉的水系之一,10万年前就有“鸽子洞人”在此休养生息,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红山文化、三燕文化和辽文化,清代朝阳诗人沈芝先生曾把它比作东北的“黄河”。 大凌河流域主要水利工程有宫山嘴水库、菩萨庙水库、瓦房店水库、龙潭水库、白石水库等,造福两岸人民。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大凌河两岸演义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和传说,两岸人民祖祖辈辈、生生不息。

根据考证,“三国”时期,曹操西征,路过当时俗称的白狼河,也就是现在的大凌河西支。过去此河水深数尺,能行驶战船,明朝建都时部分古建筑使用的材料都是在凌源采伐,直径七八十厘米的北山松通过白狼河入滦河运往北平。古代的大凌河,波涛汹涌,气势磅礴,被列为朝阳八景之一。大凌河流域更是林木茂盛,水草葱茏,除汉民族外,曾有山戎、东胡、乌桓、鲜卑、契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被视为“福德之地”,使朝阳成为曾称霸北方的“三燕”故都。由于以后的干旱、人员迁徙和打仗等原因,这里的大凌河两岸自然景观遭到破坏,逐渐断流和干枯了,再也看不到千帆竞过的景象。1947年凌源全境解放后白狼河改为大凌河,母亲河重新回到了人民手中。

大凌河岸边还是经常出奇石的地方。比如远古人曾在这里居住“鸽子洞”时所使用的各种劳动工具都是用石头做的。

磨光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以磨和钻孔技术做成石器工具。远古人民根据生活需要,打制出各种用途的石器,如制成一侧或两侧有刃的“刮削器”;一端锐利的“尖状器”;还有沉重的“砍伐器”等。他们制造的各种石器,器形稳定,左右对称,足见古人的智慧和技术。

猜你喜欢
两岸人民石器辽西
主编推介:《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研究》
大运河的年轮
台当局要处罚厦门台胞社区助理
赞中国军演
辽西地区葡萄园作业历
俞正声在会见台湾青年参访团时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人民一起努力
在辽西遇上一场雨
伊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