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注重环境教育

2020-10-23 09:16阿勒腾·比库丽阿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阿勒腾·比库丽阿

摘要: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检验。语文教师只有从思想上明确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大胆而充分地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找准切入点,增强针对性,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找到更多、更好地渗透环境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语文;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0-0064-01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焦点。人们生活在环境中,对环境问题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是当务之急。环境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努力推进环境教育,充分发挥本学科在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这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也是学校教师的职责所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属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范畴,自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因此,环境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不仅有希望,而且有必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态道德的重要载体。学科渗透是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及时、恰当地渗透到环境教育中,就会收到语文教学与环境教育相辅相成的效果。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

1.抓住教育机遇及时开展环境教育

在四年级第二册《鸟的天堂》第二十五课的教学中,作者借助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在情感上朗读,感受自然之美,体验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在指导学生大声朗读和欣赏大榕树的美景后,一些学生问:“这么大的榕树有多大?”在这个时候,笔者抓住难得的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对学生们说:“这么大的树已经到了一定的年龄了。一棵树能存活多年的条件是什么?”孩子们说:“阳光雨露”、“肥沃的土地”。这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土地裸露干裂、山洪暴发泥石流、树木遭受砍伐等一组破坏环境的图片,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所有的灾难都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2.关爱生命激发环保意识

学生只有热爱生命,才能自觉参与保护,才能对环境或其他生物的破坏或伤害产生强烈的同情,进而抵制造成这些迫害的人。在《鸟的天堂》第十二、十三自然段中,主要描写了上百只鸟在大榕树上飞翔,上千只鸟在大榕树上一起歌唱的热闹场面。为了唤起学生对鸟类的热爱,我在教学中首先抓住了关键词,利用多媒体直接反映鸟类的各种颜色、姿势和声音,使学生在思想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以良好和愉快的心情,观看大自然的美。在学生沉浸在美的熏陶和享受中的同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人们肆意杀戮动物、许多小动物无家可归的画面,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当《鸟的天堂》里没有鸟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家园会是怎样的一幕?在课堂上,孩子们的心再次受到冲击和洗礼。孩子们深深地意识到:地球是我们所有小动物的共同家园,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动物。

3.课外拓展与强化环境意识

在学习《桂林山水》、《小树死因调查报告》之后,我及时开展了课外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感受自然之美。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观察家乡风光,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和认识人们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我结合课文内容问:“同学们,桂林山水很美,很迷人!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去看看。有人愿意和我一起去吗?”孩子们高举小手说他们想和老师一起去。“但我们周围也有青山,变成了荒山。可爱的鸟儿无家可归。我们怎样才能保护美丽的大自然,让鸟儿在未来有个家呢?”然后我问了一些问题,让学生们重新想象。学生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相继发言。于是,我进一步启发:“你的想法很好,那你要如何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呢?”第二天,學生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有的学生画了一幅名为“美丽的小河”的画。小河的水清澈明亮。河两边的树都很茂盛。树上有很多鸟,有的在飞,有的在拍打翅膀,非常生动逼真。有同学写了一篇作文“家乡的山路”。文章描述了道路建设对家乡生态造成的严重破坏。观察视角独特,他对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有个同学画了“当天堂没有鸟”的画,生动地展现了我们的生活家园被毁的场景,引起了很多孩子的关注和讨论。可见,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环保教育,激发了他们热爱自然、乐于善待生命的情感和意识,使他们明白自己应该随时随地做环保的卫士,从一点点开始。

有些教材是隐性的,课文中所包含的环保内容就像地下宝藏,需要教师进一步挖掘。如《西门豹》、《语言的魅力》、《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等,都包含了许多环境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深刻理解编辑的编排意图,深入挖掘环境教育因素,自觉地将语文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书本和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到如何维护生态环境。

学科渗透是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及时、恰当地渗透到环境教育中,就会收到语文教学与环境教育相辅相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志锋.开展环境教育的最佳时期[J].小学教学研究,2006(07).

[2] 汪慧容.环境教育,学校还能这样做[J].环境教育,2019(09).

[3] 吴双.日本小学的环境教育[J].江西教育,2014(09).

[4] 张世莉.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J].青海教育,2014(05).

[5] 石锦平.体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探析[J].成才之路,2017(13).

[6] 孙承波.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

[7] 徐光友,杨远琴.以社区为依托学校为主导开展环境教育[J].贵州教育,2005(07).

[8] 谢金基,陈慧斌.谈如何抓好环境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2005(15).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