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鉴赏的人文性

2020-10-23 09:16张晓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人文性音乐鉴赏中学生

张晓

摘要:音乐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载体,作为一种人文艺术,无论是创作者用音乐来表达情感,还是鉴赏者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都避免不了人的色彩。我们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解读、感悟其内涵呢?本文我仅从三个方面对音乐作品的人文性作初浅的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音乐鉴赏;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0-0294-02

罗曼·罗兰说:“音乐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纯粹地表现出人的灵魂,表现出那种在流露出来之前长久地在心中积累和动荡的内心生活秘密”,那么这种人内心深处所蕴藏的观念意识、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攻击,则为我所理解的人文精神。音乐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载体,作为一种人文的艺术,无论是创作者用音乐表达情感,或是鉴赏者要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都避免不了人的色彩,都脱离不开人与音乐的关系。为了创作一首优秀的小夜曲、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不论作者自觉与否,在音乐作品中必定反映出作者的文化修养、精神品格(包括信仰)、民族社会风尚、情趣爱好、音乐素养、形象逻辑思维能力、灵感的萌发和有深度的发挥力、对某事物的激情程度,以及作曲技能水平等等。所以我们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要为之人所感、所悟、所乐、所动,就必须深究其音乐所蕴含的人文性。那么,如何让中学生从音乐的鉴赏中获得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真正发自内心地去关照人的生存,关注人内心的感受,学会间接地与创作者在思想、情感上的交流,从而学会认识自身、改善自身、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呢?

1.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时代精神面貌着手

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它们所反映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和不同地域的具体、真实丶生动的生活面貌、思想情感和精神风貌,广泛地了解社会发展的脉络,获得丰富、生动的社会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扩大人们的生活视野,提高人们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歌剧大师瓦格纳说:“艺术永远是社会制度的一面镜子”。作为人的艺术—音乐,它不仅是作者精神理

念的表现,更重要的是社会存在的再现,创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主题、内容形式、风格特征以及抒发的情感都要感受时代的脉搏,都会受到当时社会的制约。

在西方,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柴可夫斯基的《主啊,拯救你的子民》等作品都弥漫着浓郁的宗教气氛,那是因为当时的欧洲,人类尚处在混沌之中,有许多现象无法解释,他们就把自己交给了上帝、神灵,就象宗教徒巴赫所认为的:“所有音乐的目的及其始终不变的动机,除了赞颂上帝纯洁的灵魂之外没有别的。”但是,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作品让人们却感受到他实际上已经超越了

宗教的局限,將一股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融入其中。他的音乐在描绘耶稣受难的背后,宣扬的是为拯救人类的苦难而用于自我牺牲的崇高道德,表现出来的是当时身处苦难境遇的德国民众的情感。而十九世纪的法国,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思想在比捷的歌剧《卡门》中表现得如此的强烈,是因为当时的法国大革命正值风华正茂,奠定了他人生最后的人文哲学思想基础。同样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胜利,也是他毕生竭力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胜利。他对19世纪以后欧洲音乐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几千年的古代中华民族以儒、道传统的文化精髓不仅渗透在杜甫的诗,韩愈的散文,辛弃疾的词,颜真卿的字中,同样也渗透在《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里,弹弦拂徽的古彦音乐行为,就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鲜明印证。在执教高中音乐鉴赏“文人情致”部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琴曲《高山流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纯净、脱俗的意境,那种试图将自我的心身往返于红尘与彼岸之间的升华:我便有机地讲解了一些儒家和道家的审美理念。如先秦的儒家学派强调“乐教”,倡导“礼乐思想”;老子崇尚朴素自然,追求中和;庄子追求人类平衡、和谐发展的思想。宋代以后,国中传统美学思想受到佛教的禅家思想影响,道教追求的是体验、意境等。同时还绐学生们朗读了“幽林一夜雨,洗出万山青”、“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洒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美妙诗句。学生的眼睛告诉我,他们从中领略到了文学、艺术是一脉相通的审美情趣。

2.从音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着手

环境是客观的外部原因,不同的环境,由于地理的、气候的各种形势的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地域,各自相异的文化形态,精神世界,不是有句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吗?为什么江南的民歌大多结构规整,音调平稳、抒缓,风格柔美委婉,清丽优雅?那是与南方碧绿的良田、充沛的雨水,幽曲的弄堂,鱼鳞似的瓦檐,弯弓般的石桥,吴侬软语的水乡风情分不开。而陕北的“信天游”、青海的

“花儿”、山西的“山曲”、四川的“晨歌”等山歌高亢、嘹亮、粗犷,无论是表达喜、怒、哀、乐的哪一种感情,在音乐表现中大都讲求音域宽广、音调高亢、旋律跌宕,给人以一种勇敢、坚韧、不屈不挠的征服精神,便是因为陕北那一道道山、一道道梁、一道道沟,还有那无边无际广漠荒凉的黄土以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地理环境所造就的。在“中国民歌”部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了:为什么反映同样爱情题材的南、北民歌《茉莉花》会在结构、音域、旋律起伏,内容形式的表达风格等方面相异那么大?就特以洋溢着异常鲜明的江南情致和地方特色的电视连续剧《裤裆巷风流记》和以突出表现“黄土地”的自然环境的电影《黄土地》为例,讲了自然条件对人和社会生活、精神世界的限制和影响。从而让学生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角度,领悟不同地域民歌的不同人文内涵。

3.从音乐创作生活经历的内心情感着手

我们接触到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不难发现大都是反映人性的。如罗伯特彭斯《友谊地久天长》、贝多芬的《欢乐颂》、阿炳的《二泉映月》、马思聪的《思乡曲》,孟卫东的《同一首歌》等,鉴赏这些作品都应该以人为本,通过对主人翁命运的关注和分析,自然地引发学生以人文思想去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心与理性,让学生真切地去感受人间真情。学习阿炳的《二泉映月》时,我们的老师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会空洞地把阿炳的悲惨命运归结到“黑暗的旧社会”,过分地激发了学生对“黑暗社会”的憎恨,而把作品蕴藏的人文性内涵或多或少地给疏忽掉了,作品欣赏结束了,学生却没有能真正地走进阿炳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没有从阿炳从小失去双亲,继而被赶出寺院,尔后又双目失明,只得流落街头卖艺的残酷现实中去体验阿炳内心的屈辱与痛苦,倔强与无奈,憧憬与向往,也没有感受到音乐是他生活、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没有感受到《二泉映月》是他用真实的心,用整个生命谱写出来的。记得在为学生排练《同一首歌》时,我与同学们交流了唱这首歌的感受:被人理解,与人沟通是我们每个人所渴望、追求的,我们的词作者以大自然的鲜花、山水为纽带,看似在畅述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实则作者是在流露对人间真情的感悟与追求。说实话,作者这大气恢宏,宇宙般的心胸深深感动了我。我想,只有真正关爱人类自己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歌词,它将让我们铭记:我们人类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沐浴着同样的阳光,大地都能知道你我心中的每个角落,那我们人类自己彼此还有什么不能理解与沟通呢?我想由衷地说一句:“在我看来,人间真情,这个主题,它远比什么‘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来得高尚、永恒。”话音刚落,教室里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这或许就是我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对音乐作品承载人文性的一点感悟吧!今天音乐作为美育育人的重要手段,我会更深层次地探研音乐的人文性所带给学生们的人生真谛,让我们的莘莘学子从音乐中听出人生的再生,听出世界的善美,听出时代的韵蕴。

猜你喜欢
人文性音乐鉴赏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