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背景下建筑企业信息化转型升级之路

2020-10-26 11:03
中国勘察设计 2020年10期
关键词:建筑业十四五数字化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对网络强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他指出:“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的作用。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本文围绕“十四五”发展新要求、建筑业与信息化发展新环境、信息化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建筑企业探索走出一条新路子等四个方面,对“十四五”背景下的建筑企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分析。

“十四五”提出发展新要求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曾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对于“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秩序正在加速变革,大国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出现转折性变化,科学技术推动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这其中的重点就是信息技术。

二是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因疫情发生了重大的调整,疫情推动全球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链布局、全球治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化进程、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都因疫情影响而加速。

三是百年发展目标“转段”。在百年目标“转段”的交汇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将全面升级,新条件、新问题、新任务决定了在新阶段我国发展的目标、方法和战略都需要进行深刻调整。

建筑业与信息化发展新环境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统计,2019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24.82万元,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为7.0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16%。根据中国通信院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为35.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36.2%,该数据对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以及重要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整体较低,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在全球建筑业信息化研究报告(“Imagining construction’s digtal future”,2016年6月)中指出:全球建筑业在财务管理、业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化水平整体较低,在所有行业中,信息化水平仅高于农业,居倒数第二位。而在建筑业密切关联的房地产业的信息化程度也处在中游水平。从整体上看,ICT(信息通讯技术)、媒体、金融、能源、快销品、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位于前列,建筑业信息化发展任重而道远,转型升级迫在眉睫。2020年,麦肯锡又预测了建筑业未来发展的9大趋势,通过对建筑业未来预计将会发生的改变进行分析,得出“未来有40%-45%的市场份额将会发生转移,并对价值链上的所有人造成影响”的结论。

在过去,我国建筑业信息化明显落后的原因在于:一是技术条件不够;二是竞争过度,行业利润薄;三是成品标准化程度低;四是信息化人才不足。但随着信息化的广泛应用,这4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计算无处不在、网络无处不在、数据无处不在、软件无处不在,这“四个无处不在”颠覆了传统信息化的理念、模式、方法,信息化革命性特征异常凸显。

新时代,信息化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新思维、新模式、新技术应运而生。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5G、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正在触发行业的深刻变革。例如大数据,其实智能问题本质上是数据问题,数据是智能的基础,无数据不智能。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类别,就像货币和石油一样。人工智能更是如此,通过数据积累的自学习、自适应,以达到自主学习的能力。据统计,人们所做的45%的有偿工作活动能够通过采用当前得到验证的技术被自动化,许多工作在短期内会被重新定义。据牛津大学预测,未来20年中,35%的英国工人和47%的美国工人面临被科技取代的风险。先进的算法将催生能够自行学习和基于学习采取行动的系统,一个IT史上最具颠覆性的时代即将到来。当然,新的模式还会带来新的机遇,我们要努力实现跨界融合、集成创新。

信息化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现如今,不仅是建筑行业,各行业企业都已经行动了起来。纵观企业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新做法,体现出以下5大特征:一是主营业务系统从ERP模式向微服务模式转变;二是从内部应用向社会化协同转变;三是从数据中心向混合云部署转变;四是外委实施建设模式向自主研发建筑模式转变;五是企业信息化向信息化企业转变。

当今世界,信息化的内涵、深度、广度持续发生变化,颠覆着我们对传统的认知。数字化、语音化、网络化已步入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物联网阶段。首先,我们认识的信息化是数字化、文字数字化、图片数字化、语音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等等;之后,我们认识了网络化、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物联网;现在,我们正经历着智能化的初级阶段,大数据、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实现智能生产、智能产品、智能与人的深度融合。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广泛的应用,企业将会面临新的形态、新的融合。“十四五”时期一定会出现新的模式,企业也会发展得更快,未来5年-10年会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也不互相排斥,而是交叉融合,环环相扣,持续演进。信息化远没有完成,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将催生更加令人璀璨的虚拟世界。未知远大于已知,因为未知,所以恐惧;因为未知,所以向往。但是,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虽然每一个人都将看到希望和美好的愿景,但是实事求是地讲,据相关统计,最终的受益者仅为2%。然而,我们仍然要主动去拥抱它,如果仅是观望、等待、徘徊,最后一定会被淘汰,追悔莫及。

信息化时代,不同企业类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专业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主导企业进行业务协同,少而美、小而精,形成依附于产业链的发展生态;平台企业以信息化为抓手,构建企业数字化研发平台、数字化生产平台、数字化管控平台等,使企业成为业务驱动的主导方与管理规则制定方;超大企业作为产业链的主导单位,不仅要通过建立平台实现内部的创新创业、协同发展,还将企业平台触角延伸到产业链的各个领域,形成行业级、社会级平台,实现资源“不求为我所用,但求为我所用”的发展局面。今后,更强大的企业会成为超级生态型企业,这种企业跨行业、跨地域“打劫”,比较典型的是阿里巴巴、腾讯等。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环境,企业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建筑企业探索走出一条新路子

“十四五”时期,希望建筑企业能够探索出一条信息化的新路子。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相继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新型建筑工业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以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为主要手段,整合工程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实现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业化。同时,国家和社会也对建筑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持续推进建筑工业化;二是坚决推进全生命周期BIM应用;三是加快研究建筑互联网;四是加强建筑行业标准化工作;五是加快发展5G行业应用和“新基建”实施工作。

如何推进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模式:一是深化BIM应用,促进项目多方协同;二是通过实施ERP系统实现业财融合;三是通过新技术应用转变生产管理方式;四是借助信息化创造全球运营管控新模式。

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的。接下来,建筑企业可以朝着以下五个方向努力:一是继续加强施工各环节的机械化、自动化替代,使用先进设备继续加快替代手工的、低端的劳务操作,积极探索建筑机器人应用场景;二是探索建设基于BIM全生命周期工程管理和应用平台,积极与政府对接,促进政府、企业、客户间数据共享;三是在不同领域尝试建筑工业互联网,探索形成一种模式把上下游统一起来,将产业链拉长、形成生态,共同发展;四是通过在建筑施工各场景建立标准规范,提升信息化工业化水平;五是优先在低时延、大数据传输要求高的场景下探索5G应用。

目前,行业企业都在积极参与BIM软件研发和应用,其中包括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器和路桥隧等BIM设计软件,施工进度模拟、施工组织模拟、可视化交底、质量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物料管理、碰撞检查和竣工模型交付等BIM施工软件,维护计划、资产管理、灾害应急模拟等BIM运营专业软件。在此希望构建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的BIM软件体系,为数字孪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用“软件定义一切”。当前,全社会都对信息化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信息化将为中华民族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希望信息化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新的更大的发展。

猜你喜欢
建筑业十四五数字化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