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个结合”??做实工作坊研修

2020-10-26 02:31黄先利
教师·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五个结合教师培训模式创新

黄先利

摘 要: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多途径培养与指导。开展教师工作坊研修,既是落实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需要,又是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教师教育重要文件精神的需要。湖南省桃源县教师工作坊研修坚持与实施了“五名工程”、校本研修、送教下乡、学校管理、辐射应用相结合的“五结合”措施,丰富了教师工作坊研修内涵,创新了研修模式,为提升研修效果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文章对湖南省桃源县教师工作坊研修的“五结合”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为教师培训积累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培训;工作坊研修;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3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9-0115-02

湖南省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以成人教育为主体,附设义务教育基地的综合性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80人。学校主要承担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培训和教育教学科研项目等工作,2013年获得了“全国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光荣称号,2014年被评估为湖南省“国培计划”首批项目县,学校被评为湖南省教学科研先进单位、湖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先进单位。近五年来,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被湖南省教育厅领导推介为“桃源模式”,成就了培训品牌,实现了“让师训再亮桃源教育”的共同愿望。教师工作坊是我校近五年来培训项目的核心项目,在成功开展主题式研修活动后,总结出了“需求调研—巧设项目—优化课程—精选专家—对接校本—课题延伸”的六部实践法,实现了“做精准化培训”“做有品位培训”“做特色文化培训”“做有价值培训”“做接地气培训”“做有温情培训”“做创优质培训”的特色研修,我们的具体工作做法与研修亮点就是做到了“五个结合”。

一、工作坊研修与实施“五名工程”相结合

近几年来,湖南省桃源县教育局启动了以创建“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名课堂、名成果”为主要内容的“五名工程”。为配合推动这项工作,工作坊研修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了“四个精选”,即精选基地学校、精选团队成员、精选案例课教师、精选研修展示成果。我们选定了湖南省桃源县第七中学、湖南省桃源县文昌中学、湖南省桃源县漆河镇中学等省级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学校,为工作坊线下研修提供场地支持和设备保障;在全县在任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教育局学科教研员中精选出105名教师作为工作坊研修团队成员的候选人,并组织所有候选人先后到清华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地进行培训提高,确保了培训团队成员的指导水平;采取小组赛课、全坊示范、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推选名课堂、名成果时,工作坊的精品成果又继续推向县市级参赛,确保了成果质量。

二、工作坊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

工作坊研修对接校本研修是桃源工作坊研修的一大特点。小学数学工作坊是工作坊研修对接校本研修的示范坊,坊主王兰芳用“用工作坊研修,引领区域校本研修——桃源县‘小数研修共同体实践与探索”为题,介绍了依托工作坊研修,建立“三协同”研修共同体,即“县教研室—教师培训机构—基层学校”,整合区域内资源,带动校本研修,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提升教师培训实效,切实提升区域内一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经验。她采用“1+1+1”模式成立了研修团队,第一个“1”是指管理团队,主要是由工作坊“三人行”团队组成,即坊主、坊学科专家、坊管理员,负责研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第二个“1”是指专家团队,包含教研室主管小学数学的教研员、外聘的学科专家、学科骨干名师等,负责研修的示范与指导;第三个“1”是一线教师团队,由来自全县各个乡镇的小学数学教师(100名)组成。她运用“五步诊断法”做好了研修主题的确定与策划,运用“五部曲”精心设计了线下研修的步骤与环节。她的工作坊研修引领校本研修的经验论文刊载在《小学数学教学会刊》,其做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桃源县教育局大力推广工作坊研修与校本研修的做法与经验,2020年向全县中小学下发了《桃源县学校教师工作坊建设的实施办法》《桃教研通字〔2020〕06号文件》。该文件强调,坚持以名师为引导,以学科课程为纽带,以工作坊为载体,形成以名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研究群体;坚持以校为本,聚焦课堂,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示范引领,使教师工作坊学员都能快速成长为“爱学习、肯研究、会上课、乐合作、善反思”的科研型教师。

三、工作坊研修与送教下乡相结合

我们把工作坊线下研修与送教下乡融合起来,创新了培训模式,形成了桃源县又一新的培训模式与特色。具体来说,做到了三个“融合”。

(一)主题融合

我们把工作坊线下研修的主题与送教下乡活动的送教主题融合起来,既满足了工作坊学员的学习需求,又实现了广大乡村教师“在家门口对话专家”的愿望。例如,校本研修管理者坊的文国英坊主根据全县在校本研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点湖南省桃源县第七中学作为第二次校本研修与送教下乡的活动现场,并且把主题定为“探索如何进行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这一主题的确定,吸引了众多乡镇校本研修管理者来研讨此问题,学员各抒己见,专家指点迷津,参训者真是受益匪浅。送教下校推出的对接课也颇有特色,送教基地学校湖南省桃源县凌津滩中学傅丹老师指导的“我的祖国我的魂”主题班会,整堂课以爱国为主题展示了诗歌朗诵、小品、演讲、合唱等环节,可谓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堂爱国情愫浓浓的班会課不仅让学生的爱国之情更深更浓,也让参训教师沉浸其中。

(二)课程融合

我们把工作坊线下研修课程与送教下乡送培课程融合起来,得到了培训者与参训学员的高度认可。例如,初中语文工作坊万龙坊主就以工作坊线下研修主题为基础,再顺应送教点校学科教师的学习需求,把工作坊第二次线下研修主题与送教下乡培训研讨主题确定为“教师写作与写作教学”,具体指导学生学会仿写和描写景物,为了让参训教师学有所获,他还主持了“怎样将写作知识转化写作能力”的微讲座,深受工作坊学员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欢迎。

(三)受培对象融合

工作坊学员及送培地域内学科教师在同一课堂都能分享到专家、名师的精彩授课,这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大好事情。

在“送教下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为主线,通过聚焦主题,送教送培,着力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实践中,我们构建了“362”实施模式,“3”指训前三到位,即把握需求到位、团队建设到位、制订方案到位;“6”指训中的问题诊断、通识研修、示范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六步走;“2”指训后的两落实,即成果整理,落实成果的指导与运用。

四、工作坊研修与学校管理相结合

如何引领校本研修和进行校本研修管理是各单位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2019年县级教师工作坊中特地开设了“校本研修管理者工作坊”,并推选有学校管理经验的文国英主任担任坊主,聘请教育局人事股副股长向伟、我校正高级教师葛国清为授课专家。文国英坊主从校本研修的内容设计、组织管理、课堂教学设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等方面出发,精心设计了研修的每一个研修主题。在工作坊总结与成果展示活动中,受到了省教师发展中心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赞扬。向伟股长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相关政策,从“校本培训的定义、校本培训的五个模块、校本培训的三个阶段、校本培训的评估记分原则、校本培训的工作流程”等方面出发,制订了较完善的“桃源县教育局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简案”,他还作了题为“2019年中小学校本研修的内容设计与考评”的讲座,为各学校如何评价校本研修提供了可靠依据。在研修活动中,葛国清作了题为“让校本研修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驱动器”“立足桃源实际 创新校本研修”的讲座,为做好我县校本研修工作指明了方向。校本研修示范点校湖南省桃源县第七中学校长蔡志坚介绍了“强基固本,苦练内功,打造农村学校新亮点”的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校本研修经验。

五、工作坊研修与辐射应用相结合

桃源工作坊的研修工作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探索出了符合本县教师发展需求的特色培训实践案例与研修指导方法,提升了广大教师对工作坊研修的深度认识,并使其充分感受到了送教下乡示范展示课的引领作用及工作坊线下研修促进送教学校师生同研修同提升的乐趣。近几年来,先后有株洲、醴陵、冷水江、永州等地的领导与教师代表前往我校学习工作坊研修的经验;葛国清老师多次到省中心、沅陵县、冷水滩区等地为工作坊研修高研班学员分享工作坊研修指导经验;李腊先主任先后在吉林、黑龙江、武陵源、桑植县等地介绍工作坊研修与送教下乡的经验,为我校的工作坊研修指导工作印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工作坊研修工作同时也得到了县域内广大教师的高度认可,在研修过程中,大家可以近距离与专家、名师对话与交流。2020年,全县计划开设15个县级工作坊,计划参与学员1500人,但实际而自愿报名参与的学员达2500人之多,尽管限制了一些参训条件,但最后还是开设了由1995位老师参与的24个工作坊。

桃源工作坊的研究成果不仅彰显与积淀了教师培训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指引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培训结束后,我们及时落实资源建设和总结提升环节。在落实资源建设方面,按专家名师和学员两条主线将整个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按照文本、视频分类加工整理,视频剪辑后上传到“桃源教师培训优质空间课堂”,文本汇编成《桃源师训》内刊,这些固化的研修成果,牵引着广大教师自我提升、积极参加校本研修,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

一位参加工作坊研修的学员曾发表这样的培训感言:一段落幕,无数缘起。旅行,慢步的是风景;研修,打开的是心灵。的确,教師工作坊研修打开了所有参训教师的心灵,我们愿教师工作坊研修永远没有落幕之时。

参考文献:

[1]冯冬燕.教师网络研修的实践与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4.

[2]刘伟菁.教师工作坊研修的主题选择与运作方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8):11-14.

猜你喜欢
五个结合教师培训模式创新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