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主题报道 助力国家战略

2020-10-26 02:28卢浩然
新闻爱好者 2020年9期
关键词:主题报道新路径

卢浩然

【摘要】主题报道如果不注重创新,仅仅依赖过去的、常规的报道路径与模式,必然落入模式化、程序化的窠臼,起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融媒背景下的传媒格局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创新重大主题报道,让主题报道鲜活起来,使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声音”,进一步提升舆论引导力、影响力,是主流媒体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汴梁晚报》在重大主题报道创新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9年7月至12月,《汴梁晚报》通过组织实施寻访大运河文化带文化中国万里行大型系列主题报道,为地方主流媒体报道具有国家影响力的重大题材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关键词】寻访大运河文化带;文化中国万里行;主题报道;融合报道;新路径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是党中央、国务院2019年初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中国大运河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是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切入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如何服务好国家重大部署,及时呼应新时代重大命题,解读好、传播好大运河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价值,尽最大可能展现大运河文化带构建过程中彰显的中国方案、中国故事、中国智慧,体现当代主流媒体的时代担当和主流价值?无疑是当前摆在主流媒体面前的一个重大命题。

2019年5月9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的印发标志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汴梁晚报》新闻人以融媒思维为统领,把国家宏大战略与开封地域文化相结合,精心策划了实地探访行走式的寻访大运河文化带特别报道。

这是国内主流媒体中首个全景式展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组行走式大型系列主题报道。《汴梁晚报》特别报道组沿河而行,顺流而下,在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与浙东运河全段,逐一实地探访,融媒报道传播,以生动鲜活的优质新闻文本,以可感可触的视觉冲击效果,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展现了大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服务了国家重大部署,呼应了时代重大命题。

这组大型文化主题报道历时半年,纸质文本报道多达160个整版。而通过全媒体传播,又使报道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受到业界专家的好评。

一、找准“落点”凸显特色

重大主题报道是当前主流媒体必须承担的职责与使命,也是主流媒体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影响力的主要抓手。创新主题模式是新闻舆论宣传工作亟待突破的重要领域,也是衡量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媒体不注重创新,仅仅依赖过去的、常规的报道路径与模式,就必然落入模式化、程序化的窠臼,收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重大主题报道能不能生动鲜活起来?通过实施这次寻访大运河文化带主题采访活动,我们的答案是“能”。在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要想取得预期甚至更好的效果,就必须跳出重大主题报道模式化、程式化的窠臼。

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汴梁晚报》认为只有寻找出国家战略与地域文化特色的有效结合点,才能让国家的顶层设计以可亲可近的形式,“走”入寻常百姓家,实现“硬主题”的“软着陆”,实现宏大叙事的亲近性与贴近性。要做好寻访大运河文化带重大战略报道,实现国家倡议与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合,就必须找准落点,凸显特色。

开封与大运河文化带的联系就是这一条大运河,《汴梁晚报》特别报道组将大运河作为报道落点。开封是大运河历史上的名城,开封的发展与大运河兴衰休戚相关。“汴河通,开封兴……”隋唐大运河主体河段为通济渠。通济渠又名“汴河”,流经今开封(开封古称“汴梁”),在大运河文化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大运河曾经为开封带来了北宋时期东京城168年的绝世繁华。在国家层面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展规划中,开封是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纲要》发布之后,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对它进行专家宣讲形式的解读,无论做多少版面,对于受众来说,都是有距离的。“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因为受众在传统文本解读中,看到的仅仅是规划与数字,而看不到大运河各大片区建设的生动场景,看不到文化项目的“拔节生长”,看不到大河兩岸普通人的生产与生活。我们决定,派出特别报道组,到大运河上行走探访,到新闻的“第一现场”,以普通百姓的视角来报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报道力求重大主题报道的着眼点,落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里。报道关注采访大运河两岸的普通人,以新闻的“小叙事”,在实地采访的基础上,将普通人、平凡事通过贴近性的报道,本色呈现。

寻一条大河访千年旧迹,行万里长路著锦绣文章。特别报道组记者行走大河,边行走边采访,边写作边播报,纸质版的“我在河上”“记者手记”“寻访故事”与新闻短视频联袂登场,让这组报道,有创意、有深度、有文字、有图片,还有视频,“色香味”俱全,形式多样,亮点纷呈。

二、大河奔流,万里寻访

80多年前,新闻前辈范长江行走大西北,实地采访,写下了不朽的新闻经典《中国的西北角》。薪火相传,当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光荣旗帜传递到我们这一代新闻人手中时,我们当然要沿着先行者的足迹,砥砺前行,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2019年7月,寻访大运河文化带·汴梁晚报文化中国万里行大型全媒体融合报道恢弘起航。由《汴梁晚报》十几名骨干记者组成的3个特别报道组顺流而下、接力而行,高温酷暑下实地采访50天,挥汗如雨图文传播两万里。

作为《纲要》发布之后推出全景展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第一家主流媒体,《汴梁晚报》以160个整版大型融媒体报道,开了中国大运河文化带新闻历史的先河。

从2019年7月12日起,寻访大运河文化带特别报道组沿河而行,跨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天津、北京8省市,途经洛阳、淮北、宿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杭州、绍兴、宁波、宿迁、济宁、衡水、沧州、天津、北京18市,沿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流经线路,在300余个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遗产河道、大运河文化产业项目点,用全媒体思维报道了继古开今的璀璨大运河文化带,展现了大运河文化带构建过程中凝聚的中国方案、中国故事与中国智慧,用脚步丈量大运河的长度,用心灵感受华夏历史和文明凝结在大运河上的传奇。

2019年10月16日,寻访大运河文化带中国万里行大型异地采访收官之际,《汴梁晚报》又推出了大型异地采访活动的“姊妹篇”,寻访大运河文化带开封片区特别报道启动。特别报道组在其后的两个多月里,逐一寻访开封大运河文化璀璨的丰富遗产,展现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展示利用过程中的开封方案、开封智慧、开封思考、开封观察与开封故事。

截至2019年12月26日,《汴梁晚报》寻访大运河文化带全媒体融合报道,共刊发系列报道300余篇,推送视频报道百余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散文笔法,隽永美文

穆青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用散文笔法写新闻”:“现在,有的同志在尝试着用散文笔法来写新闻,我个人是赞成这种尝试的”[1]。穆青提倡的散文笔法在通讯创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功。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式与结构自由活泼。在非事件性新闻撰写中,用散文的笔调与清新明快的表达方式,更能反映其真实面貌。“散文化新闻”结构多样,自由活泼,文字隽永,可读性强。这种散文笔法的运用体现在其《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写作之中。

《汴梁晚报》在实施寻访大运河文化带主题报道时,明确要求记者用散文笔法写新闻。《千秋功过系一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是寻访大运河文化带特别报道洛阳篇的开篇之作,亦是其代表之作。这篇文章是一篇“通透优美大气”的优秀作品。作者用一种实地考察的精神,用散文的优美笔调,娓娓道来,笔触传神,富有感染力,全篇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让人过目不忘。

与大运河同生共长,扬州对运河有一种融于血脉的责任感。在扬州篇报道首篇《千秋运河繁华在 江左扬州韵味长》中,文章开端写道:“一直这样以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不是埃及的金字塔,不是雅典的神殿,更不是古罗马的斗兽场,而是中国大运河。金字塔、神殿、斗獸场,无一不是建筑在奴隶和平民的累累白骨之上,供王侯将相一己私用。而中国大运河,一开凿即泽润众生。几千年后,大部分河段至今仍在为沿途两岸民众输送汩汩清流。大运河,是一条‘母亲河,她曾经并且至今濡养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工程,当然需要一个伟大的起点。这个起点,在公元前486年,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大运河历史长河上的发端与起源……《左传·哀公九年》如是描述:‘秋,吴城邗,沟通江淮。意即:鲁哀公九年,秋天,吴国在邗国建城,开凿沟渠沟通长江与淮河。这条沟名曰‘邗沟。古邗沟被后世称为‘中国大运河生长的原点。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486年。这一年,波澜壮阔的大运河交响曲,开启了长帆入海、雄阔傲岸的伟大乐章……”

散文笔调的运用,让这组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增加了韵致、温情与厚度,可亲可感可触,许多读者来信来电说读了文章,“如临大河”,感到“痛快”“解渴”。

四、融合报道,移动优先

在寻访大运河文化带主题报道过程中,《汴梁晚报》注重融合报道,移动优先。《汴梁晚报》纸媒报道与全媒播报相融合,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呈现,扩大影响。寻访大运河文化带,是一次大型文化主题报道,也是一次融合传播的演练。《汴梁晚报》报网端一起发力,大小屏合二为一,推出了一大批有特色、有分量、有影响的融媒“爆款”作品。

寻访大运河文化带特别报道,《汴梁晚报》以融合传播方式,实现了《汴梁晚报》纸媒、汴梁晚报微博、汴梁晚报微信与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新媒体开封网、开封新闻客户端、掌上开封客户端、开封手机报等发布平台的全面融合,实现了新闻的多元化多渠道传播,形成了报道合力。

《汴梁晚报》所发主题报道文章《风桅不见柳孜渡 隋堤烟柳“柳”色新》《汴水流复泗水流 宿州月明人倚楼》《至美运河绝版地 惊艳江南水弄堂》《万里江帆云水阔 一声渔笛杨柳青》《舳舻转粟三千里 灯火临流十万家》,融文字画、音视频于一体,在A8-9版、客户端、微信、微博各平台同时推出,在广大读者、网友中引起转发热潮。

在报道过程中,《汴梁晚报》特别报道组记者,在大运河畔,边采访边发稿,同步通过网络进行文稿、图片与音视频的远程传送,实现了重大主题报道形式和路径的全媒体创新。除了在纸媒上开辟专栏、做好连续报道外,开封网还开设“寻访大运河文化带”网页专题,将报道以文字、图片、音频、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受众。“掌上开封”开设“寻访大运河”专题,并对整个采访过程进行连续播报,第一时间向30余万用户推送。汴梁晚报微信、汴梁晚报微博分别及时向30万、100万粉丝发布沿大运河寻访报道活动的动态新闻和相关报道。

在半年时间内,《汴梁晚报》纸媒刊发寻访大运河文化带特别报道160个整版,稿件350余篇(28万字),图片300余幅。此外,《汴梁晚报》还发布文图“音视频”融媒报道120余期,文350余篇,28万字,图片500幅,“音视频”作品120个。

通过“两微一端”的即时发布和全媒传播,《汴梁晚报》特别报道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第一时间获得受众的反馈,实现了报网与受众的良好互动,丰富了报道内容与形式,提升了传播效果。

五、专家赞誉,广获好评

这组系列报道,深入挖掘了中国大运河在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特殊地位和显著价值,全景展现了2500多年来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及对沿线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报道展示了中国各级政府对传统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报道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国国际竞争软实力都有积极意义,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

寻访大运河文化带主题报道刊发后,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旗下10多个新媒体平台进行了全媒传播,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光明网、中新网、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等50余家网站转载并重点推荐。采访沿线的18个城市晚报及门户网也纷纷给予同步报道与转发推荐。当时,百度搜索“寻访大运河文化带”,结果显示6万余条。

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新闻阅评》(总第1585期)曾推出专辑,对大运河文化带特别报道高度评价:“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汴梁晚报策划推出的这组报道,突出了习总书记关于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紧扣‘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题报道,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显示出了报道主创人员的精心、用心与匠心。这组系列报道釆写扎实、主题鲜明、现场感强,既有宏观层面的思考评述,又有鲜活的普通人物和温情故事。报道深入挖掘了大运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巨大价值,全景展现了2500多年来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变迁与沧桑巨变,以及其至今对沿河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汴梁晚报寻访大运河文化带特别报道站位高、气魄大、接地气、耐品读;多媒联动、全景展示、深度挖掘,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了多角度、立体化观察与思考。报道与习近平总书记‘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战略布局和指示精神高度契合,为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了强劲的舆论助力,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具体体现,充分显示了地方主流媒体掌控重大主题报道的深厚功底。”

在寻访大运河文化带报道收官之际,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发来贺信,称《汴梁晚报》“此次大型文化主题采访活动,为中国晚报大家庭增了光,添了彩”。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刘海陵也对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汴梁晚报》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汴梁晚报》大型文化主题报道活动已经形成文化品牌,希望能发扬光大,其做法值得向全国晚报界推广!”河南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发曾称赞:“这一组主题报道是一大文化盛举,为大河扬千年辉煌青史,为开封绘今古灿烂画图,为乡亲续世纪精深文脉……”

系列报道收官之后,《汴梁晚报》还编辑出版了18.6万字的媒体智库产品——《大运河文化带开封片区建设参考》。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屈艳枝在开封市2020年“两会”上提交的《关于加快开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步伐的建议》,被政协开封市委员会确定为2020年度开封市10个重点提案之一,成为市委常委会成员要带头落实领导领办的重点提案。与此同时,大运河文化带开封片区建设也被上升到2020年开封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工作之一,一期已经安排财政支持资金2.1亿元,并于2020年3月23日通过了《开封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方案》《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2020年工作要点》。通过新闻的力量,《汴梁晚报》有力地推动了开封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战略步伐,为开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贡献了媒体方案与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穆青.新闻散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34.

(作者为开封日报报业集团编委,主任记者)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主题报道新路径
对电视主题报道的反思与探索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多元智能理论对基础教育教师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