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规划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2020-10-26 06:56李陟凌志杰陈婷刘忠仁李艳
文存阅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高职生心理健康

李陟 凌志杰 陈婷 刘忠仁 李艳

摘要:结合高职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在解决高职生心理问题时,应考虑将心理咨询与职业规划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以此来提升高职生的专业学习动力与职场生存能力,提高就业质量,最终达到提高高职生的自信心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规划;高职生;心理健康

高职生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人际关系困惑及职业规划困惑。尤其是近几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另外,随着扩招,高职学历在就业市场竞争力较弱。这些不利因素增加了高职生的就业压力,最终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需要不断改进和探索适合职业院校的心理咨询策略。

1.高职生的心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出多变、繁琐等不同特征,但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领域:

1.1 人际关系方面

1.1.1家庭关系

(1)错误的家教方式

从相关调查来看,多数高职生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多外出务工,较少陪伴孩子,或者在陪伴的过程中采取的是错误的家教方式。有相关研究表明,错误的家教方式比缺少陪伴还更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错误的家教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①给孩子制造压力、制造不安全感,如有些家长容易把自身曾经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经常把孩子与他人进行对比,对孩子的期望远远超过孩子本身的实力。家长错误地认为“压力就是动力”,但这些期望孩子常常难于达到,进而产生长期的压力,产生不安全感、恐惧、自卑、逆反等心理。再则,当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过高要求时,有些家长又常常责骂、否定、讽刺、挖苦孩子,这种简单粗暴的家教方式,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②对孩子溺爱、纵容,如有些家长因平时照顾不到孩子而产生内疚感,或者自身曾经物质过于匮乏,以致于在孩子教育上产生了强烈的补偿心理。这样加剧了孩子形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同理心弱、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惯,从而养成了孩子“任性妄为”和“脾气大”的坏脾气。

1.1.2同学关系

以笔者所在城区为例,高职生几乎全部在校寄宿,约6-8人一间宿舍,日常生活中难免存在一些利益冲突。远离父母后的高职生所受的委屈、苦闷常无人倾诉,得不到及时的关爱、鼓励及指导。再则,由于上述提到的家教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高职生普遍缺乏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长期下去,孩子就更容易变得性情孤僻、习惯独来独往、内心比较脆弱、不愿与人交流。

1.2学习、职业方面

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高职生对学业、职业迷茫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①高职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高职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就长期处于较差水平,这影响了在学习上的自信心;②主观期望过高,但实力暂时远远不够,进而产生持久的焦虑情绪。比如,父母把自身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孩子,经常拿他们与更优秀的学生进行对比。导致他们在内心深处攀比心很强,总是希望自己坚强、独立,甚至凡事都要赶超别人,比别人要做得更好,然而现实情况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从人类心理发展规律上来看,长期的看不到希望或反复的挫折,常常不会让人越挫越勇,反而易形成习得性无助;③当前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如“读书无用论”“高分低能不会赚钱”等,这些错误风气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探讨解决高职生心理问题的有效策略

2.1积极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为有效应对上述问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积极解决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但是,人际关系问题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而且形成的时间多数较长,尤其是家庭关系导致的心理问题,处理起来相对较困难,咨询时期较长。而且,有关资料研究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幸福感越强,母亲职业是知识分子的学生幸福感更高,也更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但现实中,高职生的父母却多数文化水平不高,自我反思能力、经济能力、时间精力上决定了他们难于配合学生及学校咨询师一起来做心理治疗。这也导致因人际关系产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在校咨询期间有所缓解,但一回到原生家庭,心理问题又易再次爆发。所以,既要继续积极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同时也要考虑调整咨询策略,从提升学生职业生存能力上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2重点通过职业规划来提升学生的生存自信,进而促进心理问题的解决

从相关资料显示来看,有抑郁倾向的学生中,无论是高职生还是本科生,多数存在学业、职业迷茫及人际关系问题,而职业规划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中有较显著的作用。原因如下:第一,在职业规划中,通过分析学生的气质类型、能力情况(主要是学业能力)、身体特点(体能、体质上的情况)、生产性爱好、家庭情况、性格特点(主要是人际关系情况),让学生更了解自身特点,在此基础上来确定职业、专业,比较适合的工作城市、工作单位。通过这种方式确定的职业、专业,就能实现让内在兴趣成为学习动力源,这种学习动力更利于学生维持持久的学习。第二,在职业规划中,学生能充分认识自我,这样既可防止形成妄自菲薄、自卑的缺点,又可以防止形成好高骛远、志大才疏、自负的缺点,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三观。第三,职业规划是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渠道,这又对人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两者相互促进。第四,职业规划过程涉及因素较少,时间相对较短,实施起来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心理咨询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这个方法尤其重要。所以,在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中,要重视从职业规划入手,提升学生的未来的职业能力,从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3.讨论

3.1职业规划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有自然属性,要依赖物质生存。”职业规划可以良好地解决适合什么专业、职业、单位、工作城市等问题,可以提高职业生存能力,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可以重点挖掘学生的学业情况,及对未来职业的定位情况,指导其做出科学合理适合自身的职业规划方案,通过此法来提升其生存能力,提升其自信心,最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2职业规划有助于促进心理咨询工作者调整咨询策略

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首先,在校学生数量较多,心理咨询教师除了做心理咨询,常常也要处理相应的行政工作,所以心理咨询教师力量有所不足,难于针对某一位学生提供长期的心理咨询服务;其次,心理咨询中心作为学校公益资源,要尽量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在校学生,所以,要把心理咨询资源尽可能地公平分配。根据调查,多数学校针对在校生是每人限提供8次免费咨询,这些现实情况对心理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心理教师调整咨询策略,加强职业规划方面的业务培训,要对各类专业、职业、气质类型等都比较熟悉。

结语

职业规划能有效促进学生提高学业信心、职业信心,生存信心,最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学生心理咨询中,职业规划不仅有较强的实用性、较高的可操作性,且所需时间相对较短,可以节约心理咨询成本,在心理咨询中充分发挥职业规划的作用,可以在心理咨询领域继续探讨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蓓蕾.试析原生家庭与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关系[J].科学与财富,2017,(17):125-125.

[2]周兆丰.高职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對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9,(46):41.

[3]鹿秀娟.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分析[J].读与写杂志,2018(6),15(6):40.

[4]王凤兰.论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卷第6期:29-30.

[5]吴鲁平,杨巧,简臻锐.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及其最新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19,(1):38-46.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高职生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