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道结合缝合锚钉技术修复股四头肌断裂:手术技术及文献分析

2020-10-27 08:55薛静初冬厉晓杰刘泽民杜俊杰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支具缝线髌骨

薛静,初冬,厉晓杰,刘泽民,杜俊杰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骨科,北京 100142)

本文所指的股四头肌断裂为股四头肌肌腱在髌骨上缘处的断裂,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国内文献仅有零星个案报道[1-5],国外文献显示股四头肌断裂多见于>60岁、且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6]。1991年的一篇文献统计了891例自发性肌腱断裂患者,其中股四头肌断裂仅占3%[7]。对于股四头肌断裂,多采用髌骨双骨道固定或直接缝合的手术方法。我们在临床中设计了髌骨3个细骨道加缝合锚钉联合固定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2016年12月,我科收治股四头肌断裂患者1例,年龄73岁,因骑自行车摔倒后左膝疼痛,行走伸膝无力半个月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10余年,长期胰岛素注射,血糖控制良好。查体可触及髌骨上极空虚感,患者膝关节不能伸直,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股四头断裂。

采用膝正中切口,暴露及清理股四头肌断端淤血(图1),并新鲜化髌骨上极创面,采用2根不可吸收高强缝线锁边“U”型编织股四头肌(图2)。自髌骨上极斜向下极前方间隔均匀平行钻3个细骨道(直径2 mm),用长针头作导引穿入PDS线做引导线备用。然后,在髌骨上极内外缘分别拧入1枚直径2.5 mm缝合锚钉,将缝合锚钉的8根线尾均匀分布缝合于断裂的股四头肌近端,注意缝合股四头肌两侧的扩张部(图3)。将之前在股四头肌断端“U”型锁边缝合的线尾在髌骨两侧骨道各引入1根,中间骨道引入2根。屈膝45°,调整好缝线的张力,将上下的线尾分别打结固定。打结后,屈伸活动膝关节屈曲0°~90°(图4),见股四头肌与髌骨上极无微动缝隙,冲洗切口后,逐层缝合切口。

图1 暴露股四头肌断端(左侧为近端)

图2 “U”型编织缝合股四头肌断端(左侧为近端)

图3 骨道结合缝合锚钉技术修复股四头肌断裂缝线分布(左侧为近端)

图4 缝合固定完毕,屈曲90°检查缝线的稳定性

术后复查X线片检查髌骨的位置良好(图5)。采用长腿膝关节支具固定在伸直位6周,允许从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6周后打开膝关节支具活动角度,继续用支具保护4~6周。术后4个月患者复诊时行走良好,无疼痛不适,膝关节可完全伸直,屈曲角度主动95°,被动110°。术后1年随访,患者行走良好,对手术效果满意,主动屈曲较对侧差在10°以内,功能良好,Lysholm评分95分。

图5 术后X线片显示髌骨位置良好

2 讨 论

2.1 股四头肌断裂的修复方法

Boudissa等[6]对68例急性股四头肌断裂患者手术采用髌骨平行骨道固定、直接缝合、或直接缝合加缝合锚钉固定,术后石膏制动6周,并允许早期负重,6周后用膝关节活动支具继续保护15~30 d,直至获得无痛的主动屈伸活动功能。1年随访显示67例膝关节可完全伸直,主动屈曲60°~140°,平均130°,98%的患者满意或非常满意,结论认为急性股四头肌断裂不论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术后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Petri等[8]通过在人体尸体实验研究,对比了缝合锚钉和髌骨骨道固定股四头肌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显示经过循环负荷试验后,采用缝合锚钉固定组缝合处形成的缝隙更小,最大失效载荷更大,采用缝合锚钉固定比采用髌骨骨道固定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性能。结合文献中的方法,本例患者从受伤到手术已超过15 d,属于相对陈旧的损伤,且患者长期糖尿病史,我们采用3个直径2 mm的细骨道,用注射器针头引入PDS线做引导线,相对于常规使用的直径4.5 mm的双骨道[9],使“U”型缝合后的缝线在髌骨上的分布相对更均匀,同时骨道较细,大大降低术中发生髌骨骨折的可能性。结合缝合锚钉的加强固定,缝线均匀分布于股四头肌腱扩张部,使股四头肌更加贴近髌骨上极,固定确实、可靠,减少了术后产生间隙的可能。

2.2 术后负重及康复方法

Langenhan等[10]比较了28例术后早期限制屈曲及负重和38例术后早期不限制负重的2组患者随访24个月的区别,结果显示2组在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上均无明显差别,因此,认为股四头肌断裂术后早期负重是相对安全的,并且有助于患者尽快重返工作岗位。本例患者,我们允许其早期负重,但限制屈膝6周,给予一定的静态力量刺激,同时有助于降低术后股四头肌的萎缩。

猜你喜欢
支具缝线髌骨
膝关节减压支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基于反向P–M扩散分割的缝线断线检测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康复支具设计与应力应变分析
寻找最“长寿”的膝盖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应用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缝线长度与肿瘤体积、外凸率的相关性研究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易泳移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干燥方法的研究探讨
缝线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