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一线人员安全防护对策研究

2020-10-27 05:45孙晓博张晶晶黄传强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4期
关键词:防护措施新冠疫情

孙晓博 张晶晶 黄传强

摘 要: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国民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的一次重大灾害。但我国仅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控制住了国内疫情的蔓延,为世界各国的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及抗疫经验。本次疫情除了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之外,还离不开抗疫一线人员的努力,他们在疫情发生后不顾自身安危前往一线进行支援,为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铸造一个安全的屏障。为了最大限度保障这些重要工作岗位人群的生命安全,必须为他们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地疫情防护措施和生活保障措施。由于不同群体所面临的的环境和困难不同,制定的措施政策建议也应有所针对性。本文从应对疫情的各项工作流程及不同环节对各类人群的工作特性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新冠疫情;一线人员;防护措施

一、疫情期间重要在岗人员的防护问题

(一)抗疫中工作强度大造成身体问题

1. 社会抗疫基层人员

警务人员既要坚守道路管控,又要时刻准备紧急事件的处理,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社区基层服务人员既要保证整个社区的封闭式管理,又要保障社区居民生活的正常维持,每天都要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和消毒,工作时长平均达到14个小时以上;运输人员和建筑工人的工作几乎是不分昼夜的进行,运输人员由于疲劳驾驶造成的运输事故问题接连发生,建筑工人虽然是轮班工作制,但是工期的要求和工作的强度也导致工伤事件时有发生。基层工作人员由于身处一线,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

2.抗疫一线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由于工作时间长和强度大,身体很容易感到疲惫,以及穿戴防护用品时间过长造成身体某些方面的不适,尤其是对于在生理期还要工作的医护人员,工作难度更加艰巨,对自身的伤害也更大。为了个人和他人的健康防护,医护人员工作期间口罩不能摘除,前线工作医护人员脸上有着非常明显的淤青,此外许多医护人员还面临着过敏性皮炎,脸上大片红斑伴脱屑,还散布着丘疹、丘疱疹,由于脸部皮肤长期处在口罩潮湿温热环境内,从而导致皮肤过敏,同时有异常瘙痒和灼痛感。医护人员穿戴的防护服的材质不透气、不渗漏,长时间穿着过紧防护服,容易造成许多医护人员产生过敏、机械损伤等不良反应。很多医生护士都穿戴成人纸尿布,减少喝水,避免如厕,一直坚持到下班,再脱去防护服。媒体曾报道,一名援汉护士脱下防护服后心脏骤停,原因就是因为长时间不吃不喝的高强度工作,因防护服带来的反复的出汗又得不到营养补充,因而出现低钾血症,而低钾血症又容易诱发心脏骤停。

(二)抗疫中不稳定因素造成恐慌心理

1.工作强度大

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特性是工作强度大,工作内容繁复,日常接触人员众多。如警務人员的巡岗工作,每天要接触大量的过往人员;前线媒体人员往往要深入社区、医院等高风险区域并采访相关人员进行新闻报告;运输人员在装卸搬运时需要接触一些工作人员;社区服务人员每天都要对社区各个区域按时消毒,并对社区困难人群或重点隔离家庭家访,和社区居民近距离的沟通较多;建筑工作工作环境相对单一,区域性强,但是施工地人口密度大。由于基层工作人员身在抗疫前线工作,自身一直处在可能被感染的恐慌心理中,再加上工作状态的保持和上级要求的工作任务的多重压力下,可能会造成该类人员心理上的一些不稳定现象。

2.感染风险高

医护人员是疫情防控最重要的人群,也是被感染风险最高的人群,由于他们每天都要对确诊患者进行救治和接触,因此各项防控措施不能有丝毫疏忽。国内医护人员除了疫情初期,在人们不了解病毒的真实面貌时,由于地方经验上的不足和反应上的一些缓冲造成了湖北当地,特别是武汉有部分医护人员被病人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因此在面临自身可能被感染的情况下,医护人员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在抗疫过程中需要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许多医护人员表示每天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接触,很担心自己会感染,在给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做吸痰操作时,感觉身边都是气溶胶,自身在充满病毒的环境中工作。这都是来自医护人员的一些内心想法,可以看出他们处于极度恐慌的环境当中。同时医护人员由于本身救治世人的使命和责任,对于那些没有抢救过来的患者,很容易感到内疚自责,无法释怀甚至造成心理创伤。

二、重要在岗人群的安全防护措施建议

(一)改善防护措施,保障前线人员身体健康

针对基层工作的工作特性,为保证基层工作的正常运转,保障基层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一线人员的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必须充足供应,工作合理分配并召集志愿者分担一线防控工作,避免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过长。减少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征集志愿者,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交通要塞的站岗可召集当地有防护经验的诊所医生和警务人员共同分担路口查岗工作;社区乡镇的路口管控,可召集当地健康青壮年,分担社区服务人员的站岗工作;建筑运输等一线工作,可从周围省市大量召集施工和运输人员,可大大减少当地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当然,前线工作人员包括志愿者的生活保障品必须充足供应,如蔬菜、鸡蛋、牛奶等,对支援参加前线工作的志愿者还要给予志愿证书等精神奖励,必要时需发放生活补助,保证志愿者工作的正常进行。

医护人员是病毒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一道坚固屏障,保障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就是保障安全屏障的完好。由于医护人员在传染最严重的的区域工作,如何划分医院常规区域和感染区域,是一道非常重要的程序。另外,医护人员也必须遵守每一项防护守则,严格执行到位。生活上,各地方要保证提供充足的营养均衡的免费供餐,保障医护人员可随时就餐;工作上,调派全国医护工作者对重灾区进行支援,避免当地医护人员工作强度过大。

(二)加强心理疏导,做好前线人员心理抚慰

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由于在疫区工作,必然存在自身可能被感染的恐慌心理,首先通过防护物资的充足供应,有效缓解一线工作人员的恐慌心理。此外,对具有奉献精神的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生活上的补助必须激励和支持。支援灾区的运输人员和建筑工人,必须保证工资上不拖欠,补助及时,物资充足。精神激励需对奋战前线的各类人员颁发先进个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互配合,使得前线人员工作意愿和动力更加持久。前线医护人员面对高强度、高风险的抗疫工作,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一方面是对自己可能被感染的恐慌心理,一方面是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造成的心理负担,对医护人员的心理抚慰和疏导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关注前线抗疫医护人员方方面面的安全保障是各地政府的职责所在。地方政府应密切关注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积极给予人文关怀,定期开展心理疏导专线及专栏,给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咨询,释放不良情绪,帮助放松心情,鼓励一线医护人员适当进行减压疗法。当医护人员出现心理问题时,建议通过访谈法等来缓解心理的压力,提升对自身情绪的调控能力,医护人员还应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增强心理韧性。

三、结论

本文针对疫情期间不同类别的一线在岗人员的工作特性,分别总结出相应的疫情中的各项防护措施,并对其各类人员的身体防护和心理抚慰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文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疫情期间不仅仅要做好一线工作人员的身体防护,这只是基本要求;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认可度,需要通过心理抚慰、精神及物质激励等措施,这些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总之,疫情期间坚持在一线工作的所有人员都是值得尊敬和敬佩的,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全和心理健康是国家和我们普通民众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杨春,云洁,袁佳丽,杜静.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原因及防护与疏导[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0,3(02):79-81.

[2]徐明川,张悦.首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一线支援护士的心理状况调查[J].护理研究,2020,34(3):368-370.

[3]熊培佳,王小琳.浅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放射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J].现代医药卫生.2020.

猜你喜欢
防护措施新冠疫情
关于新冠疫情社区防控管理的几点建议
新冠疫情下若干劳动合同问题研究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新栽绿化苗木越冬防护措施探索
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