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饮水型氟超标地方病改水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

2020-10-27 05:45郭杰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4期
关键词:水厂水源饮水

郭杰

摘要:宿州市近年来实施饮水型氟超标地方病改水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受限于水源条件以及除氟设备运行成本高、操作复杂、降氟效果不稳定等,在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简要分析了饮水型氟超标地方病改水工作的必要性后,针对今后氟超标地方病改水工作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氟超标;地方病;问题;对策

前言

近年来,宿州市高度重视饮水型氟超标地方病改水工作,将解决氟超标问题纳入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2016年我市四县一区申请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金融贷款基本实现农村自来水全覆盖,截至2018年底统计,全市650个饮水型氟超标村已有337个完成改水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受限于水源条件以及除氟设备运行成本高、操作复杂、降氟效果不稳定,目前我市饮水型氟超标地方病改水工作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饮水型氟超标改水工作存在的问题

1、供水工程建设方面

氟超标人口未改水问题。2017年调查时,仍存在少数氟超标人口未改水问题,主要是指因早期建设标准不高等原因,尚未吃上自来水的氟超标待改水人口。

水氟值出现反复和动态变化问题。还存在有的氟超标村已完成改水但水源水质变化或者除氟设备超负荷运行,造成水源水氟值超标。部分水厂建成时水氟值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未配套除氟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又发现氟超标问题。个别水厂运行数年后,水源水氟含量不断升高,超出现有除氟设备设计能力,未能及时更新设备。或除氟设备老化失修,已失去除氟功能,需更新改造。

2、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方面

除氟设备使用成本高。据测算,以目前较多采用的吸附法降氟为例,除氟设备滤料一般情况下2-3年需更新一次,对处理能力在50-80立方米/小时的设备,更换一次需15-20万元,每立方米水处理仅运行成本约需增加 0.4~0.6 元左右。若考虑设备更新,运行成本还将增加。

除氟设备操作技术复杂,需经专业培训后才能上岗。我市部分水厂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对除氟设备操作一知半解,很小的原因就会造成设备停运,甚至部分采用吸附法降氟的水厂建成后甚至从未反冲洗,致使除氟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规范化管理还有一段路要走。

二、饮水型氟超标地方病改水工作的必要性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生活饮用水氟含量为0.5-1mg/L,最高不得超过1.5mg/ L。当饮水中含氟量大于1.5mg/ L时可致牙釉质腐蚀、出现氟斑牙,造成牙齿崩坏,甚至引起氟骨病等慢性疾病。

我市饮用高氟水(1.51~3.85 mg/L)的乡村中,8-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在54.2%-98.5%之间,不少青年人长有釉质牙及四环素牙,氟病区部分老年人出现四肢伸展不直,下蹲受限,脊柱、胸廓和骨盆严重变形等病症。氟病区因饮用高氟水致病、致贫的家庭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饮水型氟超标地方病改水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饮水型氟超标地方病改水,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群众饮用高氟水致病、致贫的问题,降低氟斑牙、氟骨症等疾病发生率,改善其生活环境与条件。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及“安徽省饮水型氟超标地方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实施的收官之年,为更好地完成饮水型氟超标地方病改水工作,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工程建设方面

宿州市按照巩固成果、稳步提升、实现供水全覆盖的原则,结合脱贫攻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等工作部署,科学确定高氟水处理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通过对现有工程除氟设施完善配套、改造老化设施、初步实现氟病村清零。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在2020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我市氟超标村改水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各县区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克服疫情影响,因地制宜制定氟超标解决方案,选择适宜的除氟工艺,明确解决时间表,建立台账,倒排工期,有序有力推进工程建设,确保按进度完成氟超标改水任务。按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质量标准进行项目管理,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

二是谋划水源置换。根据“十四五”供水保障规划,5个县区均拟由供水水源全部采自地下水逐步过渡为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的供水方式。近期优先保障氟病区居民用水,逐步开展并网联网建设,优化现有工程布局,远期谋划推动淮水北调、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地表水厂置换现有地下水源,保障地表水源供应,从而实现彻底降氟的目的,到2025年底逐步实现区域供水规模化、工程管理规标准化、水质检测规范化的供水格局和管理目标。

2、运行管理方面

按照省要求,持续推进“一个体系、三个机制”建设,即城乡统筹、设施完备的供水工程体系,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监管责任机制,管理专业、运行规范的工程管理机制,财政扶持、要素支撑的政策保障机制。 以健全机制、强化管护为保障,充分发挥已建工程效益,

一是责任机制建立健全方面。进一步夯实县级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三项制度”。依据职责,强化水利、财政、卫生健康等部门联动,突出抓好水量、水质(重点是水氟指标)、用水方便程度及供水保证率等四项指标落实工作。开展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回头看”。对照饮水安全四项指标和评价标准,逐村、逐户、逐工程进行排查复核,实行动态监管,确保今年6月份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

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和网络。农村供水工程要建立和加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质监控及监测体系,制定水污染事故防范应急预案,确保供水质量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规范除氟设施安装调试工作,水净化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保证除氟设施设备在制水全过程正常运行。不得为降低费用停止运行或减少运行;要加强除氟设备维修养护工作。千吨万人水厂每日开展出厂水水质(重点是水氟指标)检测,一般日检测9项指标,并根据我市水氟超标易发、多发的问题,把水氟值纳入到到日检指标范围内。千吨万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根据供水区域和供水人口,由县级农饮检测中心按月进行巡检,以保证水质符合卫生要求,确保水源水质和群众饮用水安全。

三是运行管理机制方面。围绕“补短板”“强监管”两大文章,健全工程运行管理体系,提升工程建后管理水平。加大“四不两直”暗访核查力度、畅通群众服务监督渠道,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通过从水源管理、水质检测(重点是水氟指标)、制水工艺、运行控制、設备维护、水费收缴、供水服务等方面,分别对规模水厂和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提出具体细化的意见和要求,重点解决部分基层水厂管理不规范、服务不及时、水费收缴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四是立足宣传、加强培训。工程管理单位加强宣传,使广大用水户认识饮用高氟水的危害,高氟水处理的必要性。各县区邀请除氟设备生产厂家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授课,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地操作,现场讲解培训除氟设备原理、操作规程、日常维护保养、简单故障排除及水质检测等实务知识,并组织水厂开展经验技术交流,进行现场答疑。从而深化了水厂管理人员对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护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强科学化管理、实现运行标准化、做到专业化服务。由过去吃水难、水难吃到方便吃、吃好水,彻底摆脱了高氟水的危害,吃上安全、方便的自来水。

参考文献:

[1]安徽省饮水型氟超标地方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

[2]李斌,杨继富,赵翠,纪雪梅,《农村高氟水处理现状典型调查与分析》.

[3]陈协清,姚玲《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体制机制调查与对策建议》.

猜你喜欢
水厂水源饮水
保护水源
简易饮水鸟
南水源头清如许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超滤膜在再生水厂应用工程实践
水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解析
水厂环状管网平差计算与分析
寻找水源
防丢干伞饮水杯
北京3年再建47座再生水厂 污水处理率将提高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