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复苏与《清明上河图》

2020-10-28 09:32芳薇
杂文月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商贩汴京清明上河图

芳薇

不久前,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消息一公布,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

近年来,各地在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进程中,城市整洁了,街道干净了,但小商贩不见了,城市的烟火气、生活味也淡了。

当初路边地摊小商贩经营,自嘲是和城管“打游击”。为应对城管的突击罚没,小商贩不得不和城管捉迷藏,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闻风而动,随时准备“大迁徙”。而一旦遇到野蛮执法者,小商贩还可能鸡飞蛋打——货物、家什被没收,望着“满载而归”的执法车,血本无归的小商贩,无可奈何,欲哭无泪。长此以往,本来方便群众消费的烟火气熄灭了,本来留给自由职业者谋生的一席之地荒芜了,当代“清明上河图”的城市街道经济的繁荣景象,只能“画中游”了。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生活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街市的繁荣景象。全图分为汴京郊外风光、汴河场景、城市街市三部分。

有一个笑话,说《清明上河图》上市井繁华,颇多占道经营、摆摊设点的小商贩,却看不见“城管”,更不要说前去收缴了。其实,有专家说,仔细查看,在图中是有宋代的“城管”的;那他们为什么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对各种占道经营似乎视而不见?这里面大有渊源。

宋代的“城管”,叫“街道司”,其职责总体上是维持城市街道卫生、整修与日常秩序、管理违章搭建、占道经营……宋朝的城管和占道经营的小贩有百年的恩怨进程:唐代城市是“坊市制”,基本不存在“占道经营”。从唐代中后期开始,逐步过渡到宋代的“街市制”——也就是我们在《清明上河图》上看到的街市,占道经营应运而生,当时叫做“侵街”,在被管理之列;可是到了五代时期,开封府的街道左右各留出路宽的十分之一由道旁居民合法使用。宋真宗时期,为防止“跨界”行为,在道路两旁一定的距离设置“表木”,连线以外严禁“越位”。这种“表木”,我们在《清明上河图》上还能看到,虹桥两头立着的高大柱子即是。到了宋徽宗时,政府对“侵街”这一经济发展中民间百姓的自发需求,因具合理成分,承认了其合法性;当发生“侵街”情况并不严重时,便不会再做处理。《清明上河图》中我们看到“宽松城管”,就不奇怪了。

耐人寻味的是,唐宋“城管”与路边小贩周旋百年,终于出现了《清明上河图》中的包容场面。如今我们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迎来了“地摊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 这看似历史的巧合,实则是众望所归的必然。这不是复古的翻版,而是彰显了民生至上的社会进步,是落实“六稳”“六保”民生优先于一些管理因素的考量。

诚然,放开“地摊经济”,并不意味着一放了之,而是更加考验我们城市管理的智慧:在确保防疫、卫生交通等规范、有序的前提下,笔者建议城管人员,不妨以张择端“有容乃大”的“笔端”,取代“一刀切”的弊端;以千古名画的艺术视角,转换粗放执法角色;以画作中活灵活现的“人形画”,辐射执法多些人性化;品味图中细如发丝的细节描绘,进而让每个人的“小期盼”,融于城市的“大情怀”,让平凡百姓各得其所,让每个人在城市中,享受到更多归属感。

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我们期待在“地摊经济”復苏过程中,通过精细、规范管理,描绘出比《清明上河图》更加繁荣、美好的城市画卷来。

猜你喜欢
小商贩汴京清明上河图
大法师与小商贩
汴京:繁华背后危机重重
一张图带你游汴京
汴京诗群
《清明上河图》带你逛繁华汴京
论我国小商贩的法律地位
——基于商个人制度的研究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
幸亏是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