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书籍设计的起源

2020-10-28 08:46侯诗瑶董晓明李嘉琪郝悦如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4期
关键词:活字书籍装帧页面

侯诗瑶 董晓明 李嘉琪 郝悦如

摘  要:从有书籍的那一天起,设计就已经是与书同在了,只不过在当时我们还运用设计这个词,我们也没有一门独立的学科,来专门研究书籍的编辑,编辑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也就僅仅有100多年的历史,都是近代晚期才出现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编辑设计虽然与书籍相伴而生,但是它称为一个学科就是晚近的事情。

关键词:设计;现代书籍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大部分书籍的形制或制书的制度,还是在遵循西方制书的逻辑。中国自己的制书在19世纪20年代有了现代的钤印之后快速走向了消亡。虽然我们今天在一些古迹的书店还能够见到一些少量的、具有中国形态的一些书籍,但它已经不再是市场发行的读者能够购买和阅读的书籍的形制了。

西方制书的形制目前已通行于世界,今天我们拿到一本书不会再去说这本书是西式的,因为它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有的一种文化实践,但我们仍然会追溯这种设计的起源,他是诞生于西方的。其实羊皮本身没什么,但是有了一张羊皮之后,伴随而来的人们就有了页面这个概念,人们可以在一个完整的平面上去书写、涂抹,而且还能够传播。这一概念的形成是非常关键的。但是,这时候的页面还仅仅是单张存在,并没有出现装订,这跟我们中国的古籍一样,我们都在一些古代影视剧中见过那种竹筒式的书,把他们卷成筒,作为书信去携带和传播。这种传播的方式在当时是非常昂贵的,因为取得不易,尤其是远距离传播,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当时几乎没有什么传播力。但是人类的文明史就是通过这样一张羊皮记录了下来。

有了页面概念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了装订,就是把它们都装订在一起。起初的装订非常简单,就是找一张更大的页面,把页面对折,再进行装订。有了装订之后,就形成了册,人们便开始在这个册子里去书写,而且书写基本上都是在一张羊皮的最中心或上下左右,总之是在版芯中书写。这样的历程少说也有1000多年。后来发展到了中世纪,人们发现这样的版芯设计,无法满足美观需求,完全居中书写过于死板,人们便开始去寻找一个最佳的书写的视觉点,这时就出现了编辑设计的意识,直到中世纪晚期,文艺复兴的早期,黄金比例的出现使设计师根据黄金分割点去设计版芯,版芯就开始向最佳的视觉点移动,增加了版面得审美需求。这和中国的书籍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很少能够接触到中国自己的书籍。中国的版芯正好和西式的黄金分割比版芯是相反的,黄金分割的版芯比较靠上,靠近视觉的最佳点,中国书籍的版芯比较靠下,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我们的文字是竖排的,而不是横排的。

有了费时数列的黄金比之后,版芯的位置该怎么去确定,如何把握黄金比的比值,把黄金比的数列转化成平面成了接下来需要解决得问题。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个非常方便且科学的确定版芯的方法,这个方法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得书籍设计。这就是维拉尔德·奥内库尔非常巧妙得把费时数列引入到平面设计之中。这样的版芯设计不仅有节奏、大小的变化,同时使版面非常优美。这种方法其实适合各种形式的开本,方形也适合用这种方法来确定页面的最佳视点。只要顺着线把它连起来,再找到几个点,就完全可以把一个版芯确定下来。版芯和正本书籍的长宽比例是等比的,所以等比大小不同,就带来了视觉的一系列的丰富变化。

有了这些版芯及页面的方法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在1398年出现,由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在当时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古腾堡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普及,他使文盲在当时人口中的比例大幅度降低,人们认识文字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人口的素质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如果当时没有古腾堡的发明,那么当时的世界可能还处在中世纪的繁琐矇昧之中。

说到活字印刷我们常会想到一个话题就是中国在宋代也出现了活字印刷,宋代的活字印刷是一种泥活字。但遗憾的是今天已经见不到这种泥活字的印刷品了。而且,中国的活字印刷和古腾堡的活字印刷完全是两个体系。单面印刷和水性墨,双面印刷和油性墨,这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水性墨和油性墨的选择其实是根据当时的纸张来选择的,中国用来书写的纸张都是宣纸,在宣纸上书写,墨里必须要掺有一定的水那么才能书写上去,印刷才能够更加清晰,西方大多使用牛皮纸,这种纸必须要用油性的笔来书写才行。所以,纸张的不同决定了使用的墨的不同,而且我们的印刷是非常零散的,没有形成一种体系。

所以,古腾堡的印刷体系与中国的印刷体系有着很大不同。甚至我们可以说,古腾堡和中国的活字并不是一回事,即使中国也有活字印刷,而且是多种多样的活字,如泥活字、铜活字等,但这些都不是成体系的工业印刷。所以在1807年左右,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来华之后,从他刻印第一本圣经开始,一直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第一本由英国的刻字工刻印的铅活字排版完成的圣经,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的传统雕版印刷就被古腾堡发明的印刷体系快速取代了。直到1900年,雕版印刷就已经变得非常的少了,大部分都是按照古腾堡的印刷来制印的书籍,共持续600余年,距离不再使用仅仅过去了不到30年。所以我们现在回头来看,这个发明是何其的伟大。而现在印刷术都是在古腾堡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进化而来的。

参考文献

[1]  书籍装帧设计分析与实践[D].熊轩锐.陕西师范大学2019

[2]  论书籍装帧设计中传统元素的应用[D].夏明.苏州大学2017

[3]  钱君匋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的现代性研究[D].罗英.江西师范大学2018

[4]  “美的追求”—闻一多书籍装帧设计研究[D].郑伊玲.北京印刷学院2019

作者简介:侯诗瑶,(1998.6~)女,辽宁省葫芦岛市,大连工业大学17级环境设计系建筑空间及外环境方向。

董晓明,(1998.9~)女,河北省邯郸市,大连工业大学17级环境设计系室内空间及展陈方向。

李嘉琪,(1999.6~)女,山西省太原市,大连工业大学17级环境设计系室内空间及展陈方向。

郝悦如,(1999.9~)女,辽宁省营口市,大连工业大学17级环境设计建筑空间及外环境方向。

猜你喜欢
活字书籍装帧页面
答案
让Word同时拥有横向页和纵向页
可以泡着喝的汉字
美学思想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演变及对现代的影响
字在用玩的方式传播汉字文化的精神力量
书籍装帧设计中内容与形式和谐关系的探究研究
把玩活字 续写光阴的故事
进“门”填字
海豚出版社举行书籍装帧艺术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