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研究

2020-10-28 15:08戴军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4期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运维管理应用实践

戴军

摘  要:伴随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国内生产生活对于电能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基于此,电力公司逐步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不断优化电气设备性能,朝着智能化的趋势逐步迈进,期望搭建起高效的智能电网体系。智能电网不但可以有效缓解传统电网的运行压力,还能防止由于人工操作导致的数据偏差,对电力领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针对智能电网的搭建展开深入剖析,分析如何将其应用在实际之中,充分结合自动化理念,通过馈线模式和具体方案设计论述相应的功能特性。最后,对进一步提高智能电网自动化性能的方案进行总结。期望为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应用实践;方案配置;运维管理

从近年来的发展可以看出,国内智能电网步入到高速发展时期,某些地区的配电网体系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实际架设智能配电网的过程中,应当全面把控配电网的运行工况,以此为基础,防止出现仅以配电网自运行情况为目标的问题。综合自动化构建的实例可以发现,自动化在配电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原有的独立监控模式逐步转变成全面运行管控结构。本文就针对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发展展开相关论述,期望有效推动配电网自动化体系的形成。

1馈线自动化模式及其方案配置

对于馈线自动化来说,主要的问题有集中和分布两大类,且算法种类较多。根据有关研究数据不难看出,集中模式和就地类型的馈线体系并不存在沖突,反而在某些环节中有一定的互补作用。由此来说,配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的馈线部分应当充分考量实际因素,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紧紧围绕快速恢复运行以及调整电力供给方式这两大目标,并参照各地区配网特点确定相应的馈线模式。

从自动化发展角度着手分析,针对差异化的馈线模式分类探讨,确定出行之有效的调整方案。从纵向角度来说,FA能够划分成三大模块。而以横向角度来说,FA方案主要针对的是局部模块中相同层级的馈线,根据各个馈线之间的物理特性进行逐步划定,各个单元均和横向位置相匹配。实际配网自动化构建阶段,配网系统运行问题的确定和切除不仅能够利用馈线自动化进行处理,还能借助配网多级继电保护体系予以解决。

2提升配电自动化实用性的措施

2.1加快自动化的覆盖

配网自动化体系的架设必须要从局部迈向整体,这是由于小区域内的推行并不能真正发挥出自动化应有作用,只有不断扩增自动化的工作范围才可以真正达成预期目标。以适用性进行分析,即使配网自动化架设时并不能确保各个测控位置均能获取到全面的数据资料,同时配备的终端装置也无法满足远程操控的要求,但却可以保证电网运行出现故障后借助相关数据及时判定故障的大致区域,最大化降低故障检修阶段出现的资源浪费,缩减时间投入,保证供电体系能够稳定发挥作用。我国正逐步加快配电体系的自动化发展进程,尽快弥补电网运行时人力成本的不足,保证配电网发展同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

2.2无线公网通信

配网系统自动化发展阶段,最大难题就是通信体系的构建。虽然光纤等通信技术能够有效保证系统安全,但在搭建过程中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许可,工程任务量较大且投资成本较高,无法满足实际的建设需求。而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但由于安全要求,部分情况中并不能选用无线通信体系。但从实际来说,因为一遥和二遥的安全需求较低,借助无线通讯技术能够有效推动自动化发展,缓解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通信压力。一遥和二遥设备借助无线网络交互时,能够通过安全区连入服务系统,不但能够提升安全性能,还可以延展通信领域的发展方向,为自动化搭建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实际应用无线通信时应当特别注意,期望系统安全等级可以满足要求,就应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进行加密处理,且保证交互的稳定性,以此来防止因为数据冲突造成的系统崩溃。

2.3主站系统

对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主站来说,应当加快完成各项配电装置的信息管理功能。搭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模型时,主要选用GIS、PMS等结构,并且整个过程需要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当上述条件可以满足后,模型还是会存在不准确的可能性,要结合模型对应图形和相关的调整情况提升自动化性能。主站系统可以说是配网体系中的核心所在,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效用,因此需要尽可能提高主站的管理服务水平。

2.4运维管理

因为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具有量和分散的特征,导致装置维护工作的难度加大,所以利用IEC61850标准可以有效发挥自动化终端优势。从终端设备的维护目标来说,将维护操作降低到零是最终目的,也能帮助企业完成针对化的策略分析,进一步提升自动化发展水平。

3配电自动化高级应用

3.1遥信辨别与简单状态估计

综合分析拓扑结构和终端设备的数据获取来看,能够充分完成开关遥信的精确测定和可疑识别、各区域间的不平衡分析、母线工况报告以及综合评定等结果,真正实现状态评测和遥信确认的目标。根据各项分析结果,并结合区域间的用电差异能够进一步提高信息的测定精度,逐步优化系统的工作状态,预留充分的方案选择和优化空间。

3.2大面积停电辅助决策

电力运行稳定是一直以来不断追求的发展目标,只有当电能供给保持稳定,企业才可以持续运行。不仅如此,还需要确保居民电能供给的稳定。其中最为关键的指标是恢复电力供给所花费的时间。针对大规模停电问题来说,应当发挥系统的分析功能,确定相应的优化方案,提高大规模停电后应对效率。在停电后选用的解决方案要充分考量实际情况,根据具体影响来确定解决措施。

3.3配电网动态感知及预警

电网警示功能可以分析系统近期的工作数据,从而预测未来一定周期内的系统工况,采用定点测定方式;结合历史信息和实时参数完成预测,深入剖析预警问题,确定信息源头并把控信息的关联度和不足之处。

4结语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智能配电自动化的建设过程,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在保证增加自动化覆盖率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路,同时对提升配电系统的功能实用性,增强自动化系统的运维效率提出了建议。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具体需求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配电网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王春宝. 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研究[J]. 电力系统装备,2018,000(010):80-81.

[2]  张榆,张振红,罗华峰.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运维安全管控的研究与实践[J]. 数字化用户,2019,025(005):91.

[3]  陈治科. 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对策分析[J]. 科学与信息化,2020,000(006):P.11-11,13.

猜你喜欢
智能配电网运维管理应用实践
关于智能配电网运行状态管控与综合评价关键技术的探讨
大数据背景下疫苗制造业的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