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1909“利奇马”与0414“云娜”比较分析

2020-10-29 21:15罗厚炙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1期

摘  要:本文对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与0414“云娜”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1)、“利奇马”登陆级别为超强台风,“云娜”登陆级别为强台风,但影响温州机场的极大风速更大,原因是“云娜”登陆温岭后折向西南靠近温州。2)、“云娜”北侧有强大的高压坝,登陆温岭后受副高大陆部分南侧东北气流引导折向西南移向温州。“利奇马”北侧没有高压坝阻挡,副高稳定维持在日本上空,登陆后继续向西北缓慢移动与高空槽结合。3)、“利奇马”和“云娜”卫星云图都具有超强台风的表现,“云娜”对称结构维持的时间更长,“利奇马”达到最强强度时,具有对称结构,此后东侧和北侧的螺旋云带范围增长,呈现不对称结构,其东侧、北侧的暴雨范围更大、降水更集中。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引导气流;卫星云图;台风结构

引言

超强台风1909“利奇马”2019年8月10日01:45登陆浙江温岭市城南镇,登陆时强度为超强台风,近中心最大风力16级(52 m/s),中心最低气压930 hPa。截止8月12日,“利奇马”导致浙江省因灾死亡38人,失踪10人。山东省死亡5人,失踪7人。0414“云娜”2004年8月12日20时在浙江温岭市石塘镇登陆,登陆时强度为强台风,近中心最大风力14级(45 m/s),中心最低气压950 hPa。“云娜”对浙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截至8月13日,浙江省因台风死亡人数117人,失踪16人,伤病1800多人。

1 “利奇马”与“云娜”强度及影响情况比较

“利奇马”强度比“云娜”更强(表1),最强强度17级以上(62m/s),且维持超强台风51h,“云娜”最强强度为强台风级别,14级(45m/s),维持强台风18h。“利奇马”过程测站极大风速61.4m/s(17级以上),出现在温岭石塘镇三蒜岛。“云娜”过程测站极大风速58.7m/s(16级),出现在大陈岛,两个台风的测站极大风速均超过台风中心最大风力。

温州机场受“利奇马”影响极大风速32.6m/s(11级),24小时雨量139.3mm,受“云娜”影响极大风速35.9m/s(12级),24小时雨量111.2mm。两者均达到大暴雨程度。但“云娜”影响极大风速达到了12级,比“利奇马”影响极大风速更大。原因是“云娜”登陸温岭以后,路径折向西南靠近温州,穿过温州西行,故大风的影响时间更长。“利奇马”登陆温岭后继续西北移动,逐渐远离温州,风速也随之减小。

2 天气形势比较分析

“利奇马”和“云娜”登陆前路径相似,基本为稳定的西北路径。登陆后路径不同。“利奇马”登陆温岭后继续西北移动,“云娜”登陆温岭后折向西南。产生路径不同的原因主要在于两者所受的引导气流不同。

在500 hPa天气图上,2004年8月10日20时起,大陆高压与朝鲜半岛副高连成一体,呈西南-东北向位于“云娜”西北部。台风受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海上部分南部东南气流引导,向西北移动。8月11日08时起,贝湖以南槽线南压,副高也南压加强,海上部分不断向东、向南扩展。8月12日08时,副高转为东西向带状,海上部分呈西北-东周向,仍继续向南、向东扩展,其南部的东南气流加大,“云娜”移速也加快,路径稳定。当日20时,登陆台州温岭。登陆后由于副高大陆部分的阻挡,无法北上,受大陆副高脊底东北气流的引导,路径西南折,此后西移。

“利奇马”的北侧没有形成稳定的高压坝,登陆前副高东退至日本一带,因而在副高西南侧向西北移动,此后副高一直稳定在日本上空,“利奇马”登陆后继续向西北缓慢移动与高空槽合并。河套地区的高空槽东移缓慢,故“利奇马”登陆后与高空槽的结合也慢,在浙江经历的时间长达20小时。

3 台风结构及卫星云图上的异同

“利奇马”与“云娜”都具有强度强、云系范围广、眼区明显等共同特点。“利奇马”在2019年8月8日21时发展到最强强度915 hPa、62 m/s(17级以上),持续至8月9日04时。七级风圈达380 km,十级风圈达140 km。8月9日02时红外云图上看(图1a),螺旋云带紧密,曲率大,色调和层次清楚,台风呈对称结构,向内旋入的螺旋云带和台风中心几乎呈同心圆,这是典型超强台风的表现[1]。“云娜”在2004年8月12日02时发展到最强强度950 hPa、45 m/s(14级),七级风圈达500 km,十级风圈达180 km,此后没有减弱,以最强的强度登陆。2004年8月12日13时云图上看(图1c),“云娜”虽然级别是强台风,但同样具有超强台风的结构表现,厚实、紧密、结构对称,云系范围很大,直径有11个纬距。

“利奇马”最强强度维持了7小时,此后有所减弱,但仍然维持超强台风级别,直到登陆后1小时,减弱为强台风。其结构也由对称分布趋向于云系向东、向北发展,8月9日13时云图上(图1b)台风眼壁、云墙、外围云系非常分明,东侧和北侧的云带范围非常广,相对西南象限呈不对称分布。

综上,“云娜”云图上结构更加密实,对称结构维持的时间更长,七级风圈和十级风圈都比“利奇马”大,但“利奇马”强度更强,东侧、北侧的螺旋云带范围更广,因而台风登陆后东侧、北侧的暴雨范围更大、降水量也更集中,多地降水量打破当站历史最大台风过程雨量纪录。两者还具有登陆后强度减弱缓慢、移速也慢的共同点,对所经过地区造成严重的影响。

4 结论

1)、“利奇马”强度比“云娜”强,维持最强强度时间很长,登陆级别为超强台风,“云娜”登陆级别为强台风,但影响温州机场的极大风速比“利奇马”更大,原因是“云娜”登陆温岭以后,路径折向西南靠近温州。

2)、“云娜”的北侧有强大的高压坝,在副高海上部分南侧的东南气流引导下,稳定向西北移动,登陆后受副高大陆部分脊底东北气流引导,路径西南折,转向温州,对温州造成严重影响。“利奇马”北侧没有形成高压坝,副高始终维持在日本上空,登陆后继续向西北缓慢移动与河套东移的高空槽合并。

3)、“利奇马”和“云娜”都具有云系范围广、眼区明显的特点,且登陆后都减弱缓慢、移速缓慢。“云娜”对称结构维持的时间更长,但“利奇马”强度更强,东侧和北侧的螺旋云带范围广、降水更集中,登陆后继续向西北穿越浙江,导致浙江全省普降暴雨。

参考文献

[1]  陈联寿,丁一汇.台风分析与预报.杭州大学地理系气象专业,1977.60,158,456-458.

作者简介:罗厚炙(1983-),男,广西贺州,汉,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航空气象预报、台风、雷暴、大雾低云等临近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