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葡萄大棚种植关键技术

2020-10-30 01:54刘永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肥东县栽培技术经济效益

摘要:该文从大棚建造、品种选择、田间管理、采摘等方面详细总结了肥东县葡萄大棚种植的关键技术,并对比分析了葡萄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葡萄;大棚种植;栽培技术;经济效益;肥东县

中图分类号 S663.1 ;S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6-0077-02

近年来,温室保护地葡萄栽培模式明显增多,其经济效益和品质显著高于露地栽培。笔者以合肥市肥东县为例,介绍温室葡萄高产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情况。

1 温室葡萄高产栽培技术

1.1 大棚构造 棚室以和县二代棚标准建造,棚宽10m、高4.2m、长70m。棚中间有立柱,肩高1.8m,便于通风换气,夏季防止高温灼伤植株。温室大棚日光利用率较高,具有较好的保温功能,种植葡萄比露地栽培可提前25d左右上市,上市价格较高。

1.2 整地施肥 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力中等偏上、便于管理的田块,旋耕机深翻0.5m,充分耕耘,土块耙细整平。按照2.5m宽用石灰打线,分为4个畦面,在畦面中间开1条宽0.8m、深0.8m的壕沟。壕沟内均匀倒入农家肥30000kg/hm2和菜好饼3000kg/hm2。烧透水保持土壤湿润,盖上1层细土。

1.3 品种选择及定植

1.3.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栽培模式以及目标市场和消费需求选择葡萄品种。选择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且适宜本地区种植的葡萄品种,适合合肥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主要有早夏玫瑰、巨峰、醉金香、夏黑、蓝宝石等。

1.3.2 定植 幼苗按照株行距1.4m×2.4m移栽定植,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按3.5m间距埋水泥柱搭架,用铁丝连上,布置铺设塑料滴灌管线。

1.4 田间管理

1.4.1 光照 葡萄光合作用强,每天接受光照时间在7~?9h,花芽分化充分,果实口味更甜,品质更好。大棚采光不好或葡萄植株生长过旺都不利于采光通风,影响花芽分化,导致落花落果、病虫害加重。因此要适当疏枝打叶增加植物透光率。夏季光照过强时,为避免葡萄果实发生日灼病,可进行套袋或修剪时留下部分叶为果实遮荫。

1.4.2 温度 葡萄苗期最低气温在12~15℃、最低地温在10~13℃,花期温度在20℃左右最为适宜,果实膨大期温度在20~30℃最为适宜。因此应根据葡萄各生育阶段的最适温度适当增大昼夜温差,促使果实颜色美观、品质口感更佳。春季气温回升,葡萄植株枝叶容易旺长,中午棚内要适当放风,以降低温湿度。

1.4.3 水分 葡萄对水分要求较高,要根据植株生长状态和季节气候等因素决定浇水次数和浇水量。生长初期和营养生长期对水分需求较大,要根据植株状况适当多浇水,但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多;生长后期及果实成熟期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少,根据土壤墒情和植株需求,保持土壤处于微润状态。

1.4.4 施肥 葡萄苗期生长需要大量营养元素,这个时期施用化肥效果显著,但用量难以控制,容易施用过量造成肥害。而有机肥不仅能改良土壤化学、物理及生物特性,而且营养元素含量较低,使用较为安全,因此生产上应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少量化肥。在葡萄生长期和结果期追施3~4次有机肥和化肥,施肥后对土壤进行浇水。

1.4.5 修剪 修剪要根据植株长势进行,若葡萄树顶端有1.1 cm的粗度,则可以在1.4cm处剪除,长势稍差的可缩短至1.1cm。一般短梢修剪留1~2个芽、中梢留3~5个芽、长梢留6~10个芽,按株型结构长短错落分布。剪口宜在两芽中间,以避免剪口芽风干受损。结果期应进行合理的疏花疏果,以提高葡萄产量和质量,减少生理落果。

1.4.6 病虫害综合防治 危害较重的葡萄病虫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等,防治措施主要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主,定期清除棚内外枯枝和老病叶,并及时对棚内和园区进行消毒处理;对旺长植株及时进行修剪,以增加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温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在棚内安装黄板和杀虫灯,可有效杀灭葡萄害虫。另外配施适量低毒环保的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综合防治。

1.5 采收

1.5.1 采摘前 采摘前需要對葡萄果穗进行修剪,剪掉腐烂、带伤病、失水的果粒;为提高耐储藏性,在采摘前18d停止浇水,并做好排水工作;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采摘。

1.5.2 采摘后 采摘后将采摘时破损的叶片以及病梢、病叶修剪掉;同时保护好正常的葡萄叶,防止过早脱落,让葡萄叶片能够继续光合作用,积累营养。采摘后应及时施肥,补充氮、磷、钾等元素,以促进树势恢复,为第2年的丰产奠定物质基础。另外,要彻底清理修剪掉的病叶、老叶和枯枝,然后用杀菌剂对棚内和葡萄园周边进行消毒,以减少病虫害来源。

2 经济效益

近年来,肥东县葡萄露地栽培模式逐年减少,而保护地栽培逐年增多。露地栽培平均产量18000kg/hm2,平均市场价16元/kg,毛收入288000元/hm2,除去田租9000元/hm2、生产资料和水电费93000元/hm2、人工费39000元/hm2,纯收入147000元/hm2;保护地栽培产量18750kg/hm2,因上市较早,平均市场价22元/kg,毛收入412500元/hm2,除去大棚租金22500元/hm2、生产资料和水电费123000元/hm2、人工费54000元/hm2,纯收入达213000元/hm2。综合分析保护地栽培和露地栽培的经济效益可以看出,保护地栽培和露地栽培产量虽然相差不大,但大棚栽培能有效控制雨水、减少病虫害,使葡萄品质得到更好地提升,而且上市较早,售价较高,纯收入比露地栽培多66000元/hm2,所以选择保护地栽培葡萄的种植户逐年增多。

(责编:徐世红)

作者简介:刘永峰( 1977-),男,安徽肥东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20-08-04

猜你喜欢
肥东县栽培技术经济效益
开办“包公家宴职工食堂”安徽肥东县擦亮廉政品牌
关于肥东县“党建+ 电商扶贫”的思考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这是一个深得青年之心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