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允侃:道路畅通“技术咖”的技术人生

2020-10-30 01:58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39期
关键词:路政浦东光缆

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交警支队路政设施大队民警姜允侃是“技术咖”。不惑之年的姜允侃,从事交通路政设施管理工作已13年。13年来,他几乎跑遍浦东的大街小巷,参与了浦东路政设施规划、革新、改进等重大进程。

21世纪伊始,浦东交警大刀闊斧地实施了一项工程:SCATS系统改建。SCATS是“悉尼协调自适应交通系统”英文的首字母缩写。这个系统2000年引入浦东,2004年投入使用。2007年,姜允侃刚到路政设施科,便见识了SCATS的“脾气”。

按照SCATS的设计,一个机房辐射250个路口,也就是说,对感知范围内的250个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实施自适应控制。然而,从澳大利亚到中国、从悉尼到上海,一个客观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路网密度。上海尤其是浦东的路网密度大,路段长,路口间距大。每个SCATS机房设定的控制范围,只有半径8公里的区域;而在浦东的许多区域,要实现对250个路口的有效控制,须达半径20公里。

怎么办?每当遇到难题,“技术咖”的应对方案往往是研究、再研究、“把板凳坐穿”。姜允侃找来SCATS说明书逐字逐句研读。不知经过了多少昼夜,姜允侃几乎食不甘味,真的把整个SCATS给研究透了。“换光缆!用光缆代替铜缆!”当姜允侃宣布他的设想时,所有人都兴奋起来。“光缆”就是姜允侃找到的解决方案。从说明书中,他发现支持整个系统传输的是铜缆。虽然当时铜缆是最常见的传输媒介,但最常见的并非不可变,姜允侃就想变一变。

而光缆能否运用于SCATS?无人试过,连当时科技更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没有。到底有多大把握?谁也说不准。选择,就要有开创性和冒险性。

改变,需要人力和物力加倍投入。实验进行了一个月,先在实验室、后在路口实地测试,风雨无阻。那时的姜允侃,像一名在路上施工的农民工,汗一身、泥一身,衣服上经常结起几圈汗渍,肤色晒得黝黑发亮。

改变,在不懈努力中发生,仿佛水到渠成。实验成功后,浦东张江地区大面积铺设以光缆传输的SCATS系统,只需一个机房,144个路口全部覆盖;而后向川沙、高桥、三林等地区推广。到2010年世博会时,浦东的自适应信号灯已达1000余个,数量是3年前的5倍。事实证明,光缆能支持更远、更稳定的传输,最远距离可达40公里。

几年后,在SCATS的故乡澳大利亚,也进行了一场技术革新:铜缆系统被光缆系统替代。这是上海输出的“中国经验”。

在上海的高架桥上开车,常会遇到这样的指示牌,上面直观地标明路段和出口,路段间呈现不同的颜色:绿色代表畅通,橙色代表拥堵。看到绿色时,驾驶人会安心,若是看到大段橙色,则需考虑换路了。无独有偶,车载或手机地图也是这样。

像这样的便利,谁也不知是何时进入人们生活的。然而,在这些改变背后,体现着姜允侃的努力。

(摘自《人民公安报》9.11)

猜你喜欢
路政浦东光缆
浦东从先行者到引领区
浦东开放,三十年激荡中国活力
30年 浦东实现了“五大跨越”
浦东开发开放
试论我国经济发展趋势
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优化公路路政执法环境的建议
浅谈光缆连接器的小型化改进
浅析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工作
亨通光缆中标 中电信西部干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