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专递课堂促进偏远农村教育均衡的实践探索

2020-10-30 03:30陈跃芳李文兵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6期
关键词:教育均衡

陈跃芳 李文兵

摘  要:目前,教育出现了城市热农村冷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优秀教师留不住,制约了教育均衡和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专递课堂模式的探索,力求通过专递课堂解决农村教师短缺的问题,让农村学生也能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专递课堂;偏远农村;教育均衡

2020年初,秦安县教育局根据“园区+走教”模式的发展现状,在推广教师走教的基础上,提出安伏教育园区建设思路,利用信息技术,实施专递课堂,将“学生不动老师动”的线下走教模式变为“师生不动资源动”的线上送教模式,用以化解偏远农村学校专业学科教师短缺的困境。

一、专递课堂的基本框架

以专递课堂为主要形式的“线上送教”是安伏教育园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線下研讨”、“分校授课”一起组成了安伏教育园区建设总体框架,成为支撑园区运行的三驾马车。

实施专递课堂首先要组建一支业务精湛的线上教学队伍,实施专递课堂,搭建线上多师互动课堂,实现本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达到“学生不动、教师不动,资源动起来”的目的,探索符合农村教育实际的专递课堂模式。在教学组织方面,建立园区教研中心和片区教研组,统一安排课程,由一名教师同时为园区或片区内所有学校进行线上教学,各学校相关老师配合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即可。

二、专递课堂的政策依据

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指出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完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均衡配置,建立适应教育模式变革的网络学习空间,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三全”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

三、专递课堂的基础条件

以安伏学区为例,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1所,网络覆盖率达到100%,网络速率达到100M以上的16所,占比76.2%,网络速率在50-100M的5家,占比23.8%,校园网络“校校通”目标已实现;现有教学班87个,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一体机92套,占总班数的105.7%,学校“班班通”设备完全满足教学需求;共有教师207人,在甘肃省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注册账号达到98%以上,一线专业教师“人人通”达到100%。

疫情期间,共有25名教师通过腾讯课堂开展线上教学,14名教师承担线上助教工作,6名教师进行后台管理,2名教师承担平台维护,其余教师共同参与,通过微信、QQ群管理和组织自己授课的班级。

以上设备设施和教师队伍的加强,为专递课堂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硬件、技术和师资保障。

四、专递课堂能有效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1.解决量与效的矛盾

如今,偏远农村学校学生规模收紧,但班级规模较以往基本保持不变,因此,“生师比”与“班师比”差距矛盾越来越大。按“生师比”计算,教师非常充足,但按“班师比”计算,教师又严重短缺,如果再考虑“课师比”,平均“课师比”能达到5:1甚至更高。以安伏学区为例,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1235人,教师175人,生师比7:1,但班级数多达87个,除去规模较大学校,小规模学校班级数共48个,教师38人,平均每个班不足1人,部分学校需要校中园教师填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空缺;学校平均课程数40余科,平均教师不足8人(不包含校中园教师),平均“课师比”超过5:1,但要是单独考虑小规模学校,“课师比”情况更加复杂,繁多的课程严重制约着教师的工作效率,教师疲于应付,教学研究和创新的时间、动力不足。因此探索实施专递课堂,能将教师从低效、繁多的课业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

2.解决兼与专的矛盾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教师严重短缺,英语、科学等专业学科教师由其他学科老师转型或兼任,特别是偏远农村学校,艺术和专业教师短缺的现象更加严重。由于没有专业教师,学校的音乐、美术课只能通过播放教学视频组织授课,各种教学仪器也因为没有专业人员指导而未能规范使用,存在着设备设施闲置与学生无法使用的矛盾,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来看,一下子配齐相关教师是不可能的,因此,实施专递课堂,能在短期内解决这一问题。

3.解决陪与放的矛盾

目前,许多有条件的农村家庭将学生择校至附近教育资源相对好的学校就读,个别会择校至城镇或城市就读,有些条件一般的家庭也跟风择校,留在农村的基本就是困难家庭或疾障儿童。但对于孩子择校后的管理,一般会有两种方式,一是家长陪读,二是学生寄宿。家长陪读的学生,有家长陪伴和管理,日常生活有保障,各种行为也比较规范,但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来说,将会失去陪读人员的劳动收入;寄宿的学生,没有家长陪伴,校外时间无人管理。究其原因,学生择校的根源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其不能公平地接受教育。目前,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主体现在师资上。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将优秀的师资均衡分配,但通过人事调动显然不现实。实施专递课堂,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秀师资,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择校矛盾,也能帮助留在村子的困难家庭通过教育扶贫改变命运。

综上所述,在偏远农村学校实施专递课堂,将有助于偏远农村学校实现校际均衡,让学生接受公平的教育。同时,通过专递课堂平台的搭建,也可以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给农村,让农村学生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2012年;

[2]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

猜你喜欢
教育均衡
教师交流轮岗制实施困境管窥
让教师流动不“被动”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政策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困境
改善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现状的思考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的质性策略探寻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教育均衡发展大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平等”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