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震主和自毁长城

2020-10-30 04:10陈恒舒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万里长城文帝陶渊明

陈恒舒

想成为千古流芳的名将,不光得能打仗,还得身上有故事。韩信、李广、卫青、霍去病、狄青、岳飞、戚继光、袁崇焕 ……莫不如此,晋宋之际的檀道济也是这么一位。

檀道济在东晋时就曾随刘裕北伐,担任先锋,一路所向披靡。刘宋时代又屡次与北魏交战,他最有名的故事莫过于“唱筹量沙”。当时两军对垒,刘宋一方缺少粮草。北魏得到了这个情报,派人夜间去刺探,却发现檀道济正派人高调地称粮食,于是不敢再发动进攻。其实刘宋这边是真缺粮,那天晚上称的其实主要是沙子,把仅有的一点米撒在沙子的表面而已。因为总是打不赢檀道济,北魏人一度拿他的画像去驱鬼辟邪——这也算是对对手极大的敬畏了。

除此之外,檀道济还去拜访过隐居躬耕累病了的陶渊明,送去了粮食和肉,陶渊明当然没有接受;“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句话,据说也与他有点关系;再就是这句“乃坏汝万里长城”我们现在常说的“万里长城”,正是出自檀道济之口,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也是用了这个典故,至于后世屡见不鲜的“自毁长城”的说法,当然也是檀道济对中国文化史的重大贡献。

关于檀道济之死,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主要原因在他自己,功劳太大,羽翼太丰,却不知收敛,缺少政治智慧,以致功高震主,祸及子孙;有人认为主要原因在刘宋统治者(包括文帝刘义隆、彭城王刘义康)的猜忌、残害,只考虑保住自家江山,置国家大局于不顾,做出了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有趣的是,《南史》和成书更早的《宋书》(南朝齐梁间文学家沈约撰),对檀道济之死的記载差别颇大。《宋书》中只说文帝下诏历数檀道济罪责,并没提刘义康矫诏之事;没有记“有似鹪鸟集船悲鸣”“建邺地震白毛生”这些看似灵异的事件;没有“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这些极为传神的描写;至于“魏人闻之”以下一系列的侧面叙述,更是一字不提。而最能表现檀道济智谋的“唱筹量沙”的故事,也仅见于《南史》而不见于《宋书》。从史实的可靠性上来说,一般认为《宋书》更胜一筹(毕竟成书时间距檀道济遇害的时间较近);而从文学的表现力上来说,则《南史》更具光彩,较之《宋书》多出来的叙事和描写,虽然有增益、夸饰之嫌,却增加了檀道济其人其事的悲情色彩,读之令人动容。看来,《南史》的编撰者是想把檀道济之死的账算在刘宋统治者的头上,所以对檀道济的同情怜悯溢于言表——当然,这或许正代表了民间的看法。

猜你喜欢
万里长城文帝陶渊明
长城长
“万里长城”真的有一万里长吗
贾生与文帝
梦里的长城
陶渊明失败了
品悟张释之为政之道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止谤妙招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万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