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根神经节中TRPV1 激活对钠-钾-氯共转运体表达和功能的影响 *

2020-10-31 07:49邓诗瑜许珍珍陈沁怡谭朝阳田俊杰马克涛司军强马新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辣椒素氯离子孵育

邓诗瑜 许珍珍 陈沁怡 谭朝阳 田俊杰 王 洋 马克涛 李 丽 司军强 马新军

(1 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河子832002,2 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麻醉科,昌吉 831100,3 襄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襄阳 441000;4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广州510120;5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麻醉科,危重症医学研究所,武汉430022)

疼痛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关疼痛的作用机制复杂多样,故对寻求疼痛新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 TRPV1) 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感觉神经元,尤其是与痛觉有关的无髓鞘C类纤维和部分少髓鞘的Aδ 类纤维[1],有研究表明,在脊髓水平突触前TRPV1 的激活会使伤害性信息的传入增多,增加炎性疼痛的产生[2],TRPV1 不仅参与疼痛的调控,TRPV1 的激活还可能诱发释放神经肽等,与痛觉过敏的发生密切相关[3]。已有研究发现,在初级感觉神经元中,TRPV1 被激活后可同时激活钙激活的氯离子通道,正反馈促进TRPV1激活引起的去极化,进而加剧疼痛的发生[4,5],表明Cl-参与了痛觉的调制。钠-钾-氯共转运体(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 1, NKCC1)是一种内向的“Cl-泵”[6],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与KCC2 共同维持神经细胞中的Cl-浓度的稳态。而成年后大鼠DRG 上主要表达NKCC1,以维持细胞内高Cl-状态[7]。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发现CCI 模型后NKCC1 在DRG 上的表达明显增加[7]。另有研究显示[8],结肠内注射辣椒素后,可以在相应节段脊髓背角中发现NKCC1 的表达上升,以上研究结果均提示NKCC1 参与疼痛的调节,可能成为治疗疼痛的靶点。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观察在初级感觉神经元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上,在大鼠足底给予辣椒素激活TRPV1 受体后,NKCC1 表达和功能的变化以及对疼痛的影响,进而明确疼痛发生时NKCC1 可能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疼痛提供理论依据与可能的治疗新靶点。

方 法

1.实验动物及分组

200 只雄性SD 大鼠购自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许可证编号 SCXK New 2003-0001)。饲养条件为:12 h 昼夜交替,室温20℃~25℃,湿度60%~70%,自由饮食水,通风良好。180~250 g大鼠供实验使用,使用之前,先适应周围环境1 周。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n = 24)、辣椒素组 (n = 36) 和辣椒素+布美他尼组 (n = 6)。

2.试剂、仪器

免抗NKCC1 多克隆抗体(美国,Cell Signaling 公司);免抗p-NKCC1 多克隆抗体(美国,Merck 公司);小鼠抗TRPV1 单克隆抗体(美国,Abcam 公司);NKCC1 的抑制剂布美他尼(美国,Abcam 公司);辣根酶标记山羊抗兔IgG、FITC标记山羊抗兔IgG、TRITC 标记山羊抗小鼠IgG、(中杉金桥),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全自动热幅射刺激仪(UGO BASILE 37370 Plantar Test Apparatus, Italy);电源、电泳仪、电转仪(北京,六一仪器厂);LSM510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德国,Carl Zeiss 公司);胰蛋白酶Type III、胶原酶Type IA、胰蛋白酶抑制剂、DMEM 培养基(美国,Sigma 公司);Multi Clamp700B 膜片钳放大器(美国,Axon 公司);P-2000 微电极拉制仪(美国,Sutter 公司);Digidata 1550A 数据采集系统(美国,Axon 公司);MP-225 微操纵仪(美国,Sutter 公司)。

3.实验方法

(1)模型制备:支配足底的神经是从L3-6发出,本研究通过大鼠足底注射辣椒素构建急性神经源性炎症模型[9],观察L3-6神经节蛋白的变化情况。在4%七氟醚麻醉下,大鼠左侧足底皮下注射辣椒素(3 mg/ml)(APExBIO,A3278,美国)模拟急性神经源性疼痛,即刻可以观察到大鼠大腿回缩,使针尖停留于皮下数秒,待药物吸收完全后拔出针头,此时可见大鼠大腿回蹬、甩足。待大鼠数秒清醒过后,进行后续实验。

参照Pogatzki 等[10]的方法, 在正常大鼠身上行鞘内置管术。将大鼠麻醉后俯卧固定、备皮、在L5-6上方做纵切口,依次分离组织,用PE-10 导管穿过椎间隙,若看到尾部或者后肢抽动,同时有清亮的脑脊液流出,则固定导管,经皮下隧道于颈部传出,外露2 cm 左右固定,待大鼠清醒,通过导管注射2%利多卡因10 μl,若在注射后30 s 内出现双下肢瘫痪并于30 min 内恢复,则判断置管成功。

(2)痛行为学测试:各组分别在术前1 h、术后10 min、30 min、60 min、120 min 随机抽取6 只大鼠进行热痛阈值和冷痛阈值测定。热痛阈值依据Hargreaves 等[11]的方法进行操作。在安静环境中,将大鼠单独放入底部透明的有机玻璃箱内提前适应周围环境10~15 min 后,用热辐射刺激仪热源垂直照射注射辣椒素侧的皮肤,记录从照射开始至大鼠抬足时间,最长时间为30 s,测定时保持刺激强度相同。每一个时间点重复测定3 次,每次至少间隔5 min,取3 次平均值为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12]。TWL 值越低,表示大鼠对热刺激的痛觉过敏越严重。

冷痛阈值根据Norcini 等[13]的方法,将大鼠放置在自备网笼内,待其安静后,将0.1 ml 丙酮滴到大鼠注射辣椒素的左后足底皮肤上,并同时计时。记录大鼠抬足至将足放下的时间,即为大鼠的冷刺激抬足时间。每一个时间点重复测定3 次,每次至少间隔5 min,取3 次平均值为冷缩足反射潜伏期(cold withdrawal latency, CWL)。CWL 值越高,表示大鼠对冷刺激的痛觉过敏越严重。

(3)免疫荧光:腹膜内注射1%戊巴比妥钠深度麻醉大鼠,暴露心脏,用针尖从心尖稍偏左的位置刺穿左心室壁进入升主动脉,将右心耳剪破。用生理盐水灌流至流出的液体澄清,之后换用4%的多聚甲醛继续进行灌流,观察到大鼠四肢及头颈部僵硬为止。随后沿棘突依次剪开椎管,暴露脊髓,在显微镜下迅速剥离背根神经节。将修剪好的DRG置于4%多聚甲醛中后固定12 h,脱水后石蜡包埋,制作石蜡切片(5 μm)。石蜡切片进行常规的脱蜡,用枸橼酸进行抗原修复,破膜,5% BSA 封闭1 h,一抗4℃过夜孵育:共同孵育小鼠抗TRPV1 (1:50)和兔抗NKCC1 (1:100),单独孵育兔抗p-NKCC1 (1:100)。复温,PBS 清洗3 次,37℃避光孵育对应的二抗1 h:TRITC 标记山羊抗小鼠IgG、FITC 标记山羊抗兔IgG,再用PBS 清洗3 次,滴加抗荧光淬灭封片剂进行封片,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并摄取图片。选用Image-J 图像分析软件进行阳性细胞面积率的统计。

(4)Western blotting:大鼠麻醉后处死,取L4-6节段脊柱,置于人工脑脊液(aCSF):1.3 mmol CaCl2·2H2O, 2.6 mmol KCl, 0.9 mmol MgCl2, 21 mmol NaHCO3, 2.5 mmol Na2HPO4·7H2O, 125 mmol NaCl, 3.5 mmol 葡萄糖,pH 7.2~7.4 中,在显微镜下分离术侧DRG,剪碎后加入裂解液,提取总蛋白,用BCA 法对蛋白浓度进行测定,100℃,10 min 使蛋白变性,取一定量的蛋白样品进行SDS-PAGE 凝胶电泳,电转至0.45 nm PVDF 膜上后,5%脱脂牛奶封闭2 h。一抗4℃摇床过夜孵育。TBST 洗膜3 次,用二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兔IgG,孵育2 h,再次用TBST 洗膜3 次,加入新鲜配制ECL 荧光显色。采用Image-J 软件进行结果分析。

(5)急性分离DRG 神经元:参考本实验室前期采用的方法[14],大鼠麻醉后处死后,取L4-6节段脊柱,放入盛有氧饱和的细胞外液中(NaCl 150 mmol/L,KCl 5 mmol/L, MgCl21 mmol/L, HEPES 10 mmol/L, D-glucose 10 mmol/L, Sucrose 20 mmol/L, CaCl23.32 mmol/L,pH 为7.2~7.4,渗透压为320~350 mOsm)。用精细角膜剪和游丝镊分离修剪DRG,将DRG 充分剪碎,用消化酶(胰蛋白酶Type III 0.24 mg/ml 和胶原酶TypeIA 0.6 mg/ml,溶剂为DMEM 培养基)在37℃水浴锅中消化3~4 min。消化结束后立即加入少量胰蛋白酶抑制剂终止消化。静置待细胞贴壁,待细胞贴壁充分后,加入氧饱和的细胞外液。

(6)膜片钳:镜下选取膜表面光滑、透亮、状态良好的直径在30~50 μm 的DRG 细胞作为实验对象[15]。选取电阻值为2~8 MΩ 的微电极,充灌电极内液(K-Gluconate 130 mmol/L, NaCl 10 mmol/L, MgCl2·6 H2O 1.2 mmol/L, CaCl22 mmol/L, EGTA 5 mmol/L, HEPES 10 mmol/L, D-Glucose 7.5 mmol/L, pH值为7.2~7.4,渗透压为320~350 mOsm),将充灌好细胞内液的玻璃微电极连接在微操纵仪上。操作微操纵仪,电极尖端接触细胞,接触细胞的瞬间可以从膜测试窗口观察到电极电阻略微升高。用嘴吸法给予微电极内部一定负压,同时将钳制电位逐步调节至-60 mV,待细胞与电极间形成GΩ 封接后,用嘴吸破膜法或同时辅助以电击破膜法破膜。破膜后,阻值仍维持在GΩ 以上的细胞用于实验。在显微镜下记录细胞直径。所用药物:γ 氨基丁酸(γ-amino-butylic acid, GABA)(10-4M)、辣椒素(10 μM),以上药物用排药管给药,给药管口距离所记录细胞100 μm。记录的信号经Multi Clamp 700B 膜片钳放大器放大,给予10 kHz 的滤波后,由AxonDigidata 1550A 数模/模数转换器转换,采样频率为10~20 kHz。

(7)氯离子荧光探针(MQAE):足底给予辣椒素60 min 后,急性分离各组大鼠DRG,用眼科剪剪碎、消化、离心、弃上清,加入96 孔板中,抑制剂组孵育布美他尼(10 μM) 30 min,吸出后再加入含有布美他尼的MQAE 缓冲液,37℃孵育30 min,缓冲液清洗,荧光显微镜拍照。当氯离子浓度升高时,MQAE 的荧光强度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4.统计学分析

结 果

1. TRPV1 和NKCC1 在DRG 上的分布

DRG 可以根据细胞直径分为小细胞(< 25 μm),中细胞(25 μm ≤直径< 40 μm),大细胞(≥40 μm)。以往的研究证实在DRG 神经元细胞中,传递伤害性感受信号主要是无髓鞘的C 类纤维和有髓鞘的Aδ 纤维,而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细胞[1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正常大鼠DRG 神经元上可观察到TRPV1 主要在中小型细胞上表达,而NKCC1 不仅在大细胞的膜上有表达,在中小型神经元细胞上也有表达,并且观察到TRPV1 和NKCC1 在中小型神经元细胞存在共表达(见图1)。

2.足底注射辣椒素后大鼠疼痛行为学改变

足底注射辣椒素后,发现大鼠TWL 降低,而CWL 明显延长,60 min 左右可见大鼠抬足、舔足时间明显增加;而鞘内给予NKCC1 抑制剂布美他尼(5 μg/μl)后给予辣椒素,大鼠TWL 和CWL 均有所恢复(见图2)。

3.给予辣椒素后DRG 上NKCC1 及p-NKCC1的蛋白分布及其变化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见图3),辣椒素组NKCC1 在中小细胞的核膜上表达明显增多,而p-NKCC1 在中小细胞的细胞膜上表达增多。Western blotting 结果显示(见图4),辣椒素组DRG上NKCC1和p-NKCC1 的蛋白表达量均增加,在60 min 时表达量最高,蛋白变化与行为学变化一致。

4. GABA 的激活电流

图1 免疫荧光显示正常组TRPV1 和NKCC1 表达分布情况 标尺 = 50 μmFig. 1 Immunofluorescence showing distribution of TRPV1 and NKCC1 in the DRG Scale bar = 50 μm

图2 足底注射辣椒素后疼痛行为学变化 (n = 6, ±SD) ***P < 0.001,&&&P < 0.001,与正常组相比;###P < 0.001, $$$P < 0.001,与辣椒素组相比Fig. 2 The change of pain behavior after plantar injection of capsaicin (n = 6, ±SD) ***P < 0.001, &&&P < 0.00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01, $$$P < 0.001, compared with the capsaicin group.

选取直径大小为30~50 μm DRG 细胞,排药管给予辣椒素(10 μM)后检测的GABA 激活电流相比正常组明显增加;在给辣椒素之前孵育布 美 他 尼(10 μM)15 min,GABA 的 激 活 电 流 减小。各组的GABA 激活电流大小依次为:正常组(151.93±18.50) pA、辣椒素组(540.77±45.91) pA、布美他尼组(211.43±24.36) pA(见图5)。

5.给辣椒素后大鼠DRG 神经元中氯离子浓度的变化

氯离子荧光探针结果显示:辣椒素组DRG 神经元细胞内氯离子浓度比正常组明显增高,布美他尼组氯离子浓度有所降低(见图6)。

讨 论

有关疼痛的机制复杂多样,其中离子通道的改变是形成异常放电、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的痛行为学结果显示辣椒素组TWL 降低、CWL 延长,而给予布美他尼预处理后TWL 升高、CWL 缩短;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 显示在正常大鼠DRG 神经元上TRPV1 和NKCC1 在与疼痛相关的中、小DRG 神经元上共表达,激活TRPV1 后NKCC1 在核膜上的表达增多,而p-NKCC1 在胞质中或胞膜上表达明显增加;荧光探针结果显示辣椒素组DRG 神经元内Cl-浓度明显增加,给予布美他尼预处理后Cl-浓度降低,这些结果均提示TRPV1的激活可以引起NKCC1 的改变,并加重实验动物的疼痛。

图5 膜片钳记录(A)正常组;(B)辣椒素组;(C)辣椒素+布美他尼组的GABA 激活电流大小(n = 6)Fig. 5 Patch clamp recording of GABA currents (n = 6) in the control group (A); the capsaicin group (B); the bumetanide group (C).

图6 氯离子荧光探针显示(A)正常组、辣椒素组和辣椒素+布美他尼组,大鼠DRG 中细胞内氯离子的浓度变化(n = 3) 标尺 = 100 μm;(B)各组荧光密度的比较 **P < 0.01,与正常组相比;#P < 0.05,与辣椒素组相比Fig. 6 Chloride ion fluorescent probe shows (A) changes in intracellular chloride ion concentration in DRG of control group, capsaicin group, and bumetanide group (n = 3). Scale bar = 100 μm; (B) statistical diagram of fluorescence density of each group. **P < 0.0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apsaicin group.

有研究显示,在正常大鼠DRG 神经元上NKCC1 mRNA 与TRPV1 在中、小型神经元上存在共表达[16]。Galan 等[17]在小鼠腹部结肠内给予辣椒素10 min 后,发现脊髓背角快速短暂的p-NKCC1 变化,并且给予布美他尼后,可以阻断辣椒素引起的疼痛。Mòdol 等[18]发现在坐骨神经损伤2 周后,给予布美他尼可以防止痛觉过敏的出现。另有研究显示[19],高渗环境中会激活晶状体上TRPV1 通道,使大量的Ca2+内流,激活ERK/OSR1 等激酶,进而使NKCC1活化。也有研究发现[20],辣椒素能引起小鼠脊髓内Ca2+/CaMKII 的快速激活,使NKCC1 发生磷酸化。但是有关初级感觉神经元上NKCC1 的活化是否可以在功能上增强TRPV1 引起的疼痛,目前还不明了。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鼠足底给予辣椒素激活TRPV1 后,可能通过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促使Ca2+内流,也可能通过激活神经元细胞内的Ca2+/ CaMKII 或相应的激酶,使NKCC1 和p-NKCC1 的蛋白表达增加,同时使NKCC1 通道蛋白活化。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辣椒素组NKCC1 在DRG 神经元的核膜上表达增加明显,而p-NKCC1 在细胞质和细胞膜上的表达增加明显,这可能与TRPV1 激活后NKCC1 的转录和翻译增强,新合成NKCC1 增加,同时使磷酸化后的p-NKCC1 由核膜转运至细胞质或细胞膜发挥生理功能有关。

不仅如此,本研究电生理结果显示,辣椒素组DRG 神经元GABA 激活电流明显增加,同时氯离子荧光探针结果也显示,辣椒素组DRG 神经元内氯离子浓度明显增高,但预处理布美他尼均能逆转辣椒素激活TRPV1 后的作用,提示辣椒素激活TRPV1 后,NKCC1 不仅表达量增加,而且转运Cl-的能力也明显增强,使DRG 神经元内保持较高水平的Cl-浓度。DRG 神经元内的Cl-浓度升高如何引起辣椒素激活TRPV1 后的疼痛加剧?推测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在初级感觉传入的外周端,由于TRPV1 和钙激活氯离子通道相互作用[4,5],当DRG 神经元中Cl-浓度提高时,TRPV1 激活后引起的钙激活氯离子通道开放,Cl-外流介导的去极化正反馈作用加强,因而使外周痛觉感受器部位更容易爆发动作电位,产生疼痛。第二,在初级感觉传入的中枢端,初级传入的兴奋到脊髓背角激活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其末梢释放GABA,正常时GABA能神经元作为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参与初级感觉传递的调节,可通过GABA 能神经纤维与初级感觉末梢中枢端形成的突触,降低初级感觉末梢中枢端突触前膜的膜电位,产生初级传入去极化,使突触前膜Ca2+内流减少,驱动突触小体融合成突触囊泡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发生突触前抑制,产生抑制疼痛作用。但是当TRPV1 激活后,DRG 神经元内由于NKCC1 的活动增加使Cl-浓度大大提升,此时中间抑制性神经元激活释放的GABA 作用于GABAA受体,开放Cl-通道,Cl-外流增加(内向电流加大,见图5),使初级感觉末梢中枢端突触前膜的膜电位发生急剧的、过度的去极化而达到阈电位引发动作电位,可直至引起背根反射(dorsal root reflex, DRR),产生痛敏[21]引起疼痛。

综上所述,通过足底注射辣椒素激活TRPV1,能使NKCC1和p-NKCC1的蛋白及其功能发生改变。因此,认为TRPV1 激活后不仅只激活了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引起疼痛,而且可以活化NKCC1,使通道开放,提高DRG 神经元胞体中的Cl-(阴离子)浓度,正反馈地加强了TRPV1 引起的疼痛,表明TRPV1 和NKCC1 两者共同对疼痛产生调节。但TRPV1 激活后对NKCC1 调节的中间机制还不清楚,仍需要去进一步的探讨。

猜你喜欢
辣椒素氯离子孵育
氯离子侵蚀程度与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碳化的影响探讨
扳机日血清雌激素不同水平时授精前后卵母细胞孵育时间对短时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辣椒素药理活性及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主拉应力与干湿交替耦合作用下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分析
全血标本孵育时间及温度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
化学需氧量测定中去除氯离子干扰的应用研究
用课程“孵育”会“发光”的教室
牛奶为什么能解辣
跟踪导练(3)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