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

2020-11-02 02:29陈爽孙雷
中文信息 2020年9期
关键词:心理调适逆反心理青春期

陈爽 孙雷

摘 要: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逆反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自相矛盾的特性,具体表现为“既抗拒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又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惘与焦虑”,因此,教育工作者应从主客观的角度分析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对策,预防与调试逆反心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笔者想就“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与教育界的各位同仁共同展开探讨。

关键词:青春期 逆反心理 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9-0-01

逆反心理产生与特殊的情境之中,具体说来,是指青少年成长到一定年龄时,因为自身的认知局限,会与自己所在的特殊教育环境发生冲突,从而产生对立的情绪。逆反心理是青少年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应当引起各类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一、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因素

1.主观因素

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第一,身体发育迅速,但是心理发育缓慢,心理认知水平低于身体发育速度;第二,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萌生了独立的意识,开始不服从师长的管教,喜欢通过特立独行的方式标榜自己的个性;第三,情绪波动大,难以冷静地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第四,自尊心强,但是社会阅历不足,但是自尊心强,容易形成自我认知的偏差,常常把老师与家长的说教视作对自我尊严的侵犯,从而产生叛逆与对立的情绪;第五,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特别是同龄人群体的影响。

2.客观因素

2.1童年成长环境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伙伴,父母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性格与处事方式。以往的调查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常常采用粗暴的方式,孩子到了青春期便容易形成叛逆抗拒的心理;在气氛比较民主融洽的家庭中,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向父母敞开心扉,使父母能够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父母和孩子之间不容易产生隔阂,孩子也就不容易产生青春逆反的心理。

2.2学校教育评价机制失衡

学生实现人格发育的另一个主要场所是学校,但学校中同样存在不利于学生心理发育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导致学生形成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教师的言行将会对学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教师的教育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忽视青少年的心理成长;第二,部分教师缺少换位思考,只站在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难以以青少年的视角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激化了师生之间的矛盾,助长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第三,部分教师对青少年的评价标准单一,唯分数主义,无法建立综合客观的评价机制,不利于这部分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2.3同龄人群体效应的干扰

青少年每天接触最多的便是同龄人群体。同龄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行为习惯将对彼此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甚至会强化个体原本就已具备的不良行为习惯与思想方式,并形成群体保护效应,共同抗拒与该群体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助长了整个群体的逆反心理。如不及时干预,整个群体的规模会不断扩大。

2.4 移动互联网快餐文化的影响

随着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普及,青少年接触各类文化的途径越来越多。首先,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青少年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缺少辨识能力,在接触网络信息的过程中缺少引导,常常容易受到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其次,自媒体制作水平良莠不齐,部分自媒体为了吸引关注,常常会加入标新立异的内容,助长青少年的叛逆心理。

二、逆反心理调适方法

1.家长转变教育方式,改变沟通方式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摒弃传统的家长制作风,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营造轻松、平等、民主、融洽的家庭氛围。在孩子成长遇到问题时,应多与孩子沟通,及时解答孩子的困惑,疏导孩子的心理,避免采用指责、挖苦甚至打骂孩子的方式。其次,家长还应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了解青春期学生的特殊心理,从而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消除青春期的困惑,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最后,家长还可以定期组织亲子活动,营造友好的家庭氛围,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消除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将逆反心理扼杀在萌芽之中。

2.教育者转变教育理念,关注青少年的全面成长

第一,教育工作者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二,教师应摒弃以往“师者至尊”的理念,建立平等有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消除青春期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第三,教师应当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了解青春期学生的想法,及时改进教育管理方法;第四,教师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的表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从而不会滋生对学校教育的厌恶和逆反心理。

3.营造积极向上的同辈群体氛围

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应当从整体入手,为青少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群体氛围。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关注群体中的每个个体,既要及时发现群体中的不良心理现象,将这类现象及时扼杀在萌芽之中,也要注意“榜样效应”对群体的影响,为群体树立具有正能量的榜样。

4.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提升青少年文化鉴别能力

青春期的学生缺少文化辨识能力,更容易接受互联网文化中的糟粕。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青少年获取信息渠道的控制,减少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移动互联网获取有利于学习与成长的信息。与此同时,如学生已接触过不利于其成長的信息,教育工作者应当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认知,及时消除这类不良信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铲除逆反心理产生的土壤。

5.以肯定代替否定,以鼓励代替斥责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即使是植物,如果每天都遭遇苛责,也很快就会枯萎。”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当尝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对孩子做出肯定。得到肯定的孩子会对教育者的关注充满感激,从而会发自内心地接受教育者的指导。如果教育者一味地使用苛责的方法,就会把孩子推向对立面,使孩子抗拒教育者的帮助。

6.帮助青少年尝试成功的喜悦

多数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都被视作坏孩子,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其长处,创造条件使之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如学生在艺体方面的特长的发挥。使之有一定的奋斗方向,获取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可以让家长在孩子的身上看到一定的希望,减少对孩子的训斥从而调适青少年逆反心理。

参考文献

[1]穆穆.中职学生逆反行为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心理调适逆反心理青春期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的效果观察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
青少年如何合理度过青春期
微信也会走过“青春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