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写”为核心谈新课标整本书阅读学习目标的达成

2020-11-02 02:18彭文香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7期
关键词:读写写作

彭文香

摘  要:新课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以“读写”为核心的阅读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其中海量系统的阅读训练刺激学生开拓视野,拓展素材,研究性写作触发学生的主动写作能力,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形成探究、质疑和思辨的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研究性阅读;写作

新课标中把整本书阅读放在重要的位置,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可以看出探索整本书阅读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对学生学习其他任务群内容相当重要。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探究书本的艺术价值,深入研究相关作品,形成学生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学会表达交流,是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构建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整本书阅读是一个载体,阅读与写作则是把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化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加以培养。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提升,要实现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目标,需要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承载。相较于传统的语文学习,学生低效的阅读和低能的写作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痛点。教师对单篇阅读课文的重复解剖并没有能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的能力,缺少学生主动性的“闭门造文”式的应试作文训练并没有能培养学生在写作中发掘、质疑、和思辨的能力。無论是从整个高中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来看,还是从新课标中整本书阅读所要达成的课程目标出发,都必须改变旧有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模式,必须让高中语文学习走向探究和创造。

学生的言语人生,包括言语技能、精神生活、言语创造三个层面,高中语文学习是人生语文学生的高级阶段,主要已经不是技的问题,也不是知识的问题,而是呼唤创造与研究。探究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研究性阅读与写作正是基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而来,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实现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改变语文教学低效低能的阅读与写作模式。

研究性阅读:海量系统的阅读训练刺激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是教师对阅读篇目的重复细致的解剖,课堂大量的时间在对教材一篇又一篇的讲解。这也导致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极少,学生阅读的容量少,阅读的兴趣和阅读效率越来越差。新课标整本书阅读的提出,将极大改变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视野狭窄的问题,但如果没有处理好,也会出现学生对阅读的抵触,被动性阅读的问题。教育学理论很早就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是关键。

研究性阅读即是对学生阅读主动性的一个很好阐释。研究即研讨探究,只有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有所触发,产生思考、疑惑、质疑,那么阅读就将走向深入,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将不断扩大。但是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经过海量的阅读刺激,扩充学生的知识容量。整本书阅读提供了一个途径,让学生的阅读容量变大,但是似乎还不够。辟如教师讲解《边城》整本书,似乎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到湘西那充满美感的生活,对翠翠的悲剧感到惋惜,但触动到此为止了。而研究性阅读则是将学生的阅读感受进一步引导,通过系统化的训练,让学生思考那个年代的生活及其社会意义,改变学生阅读的角色。教师推荐阅读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及其他》就能全面了解到湘西的民俗风情,更能体会翠翠悲剧的社会意义。以此类推,学萧红的《呼兰河传》,可以与萧红的《生死场》一起阅读,还可以找到鲁迅先生对萧红作品的相关评论。研究性阅读,就是经过了系统的训练,无论是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只要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了思考探究的意识,那么阅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的食粮。

研究性写作:基于研究的写作

阅读与写作是不分家的,阅读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又是需要通过表达与交流来显化。表达与交流的形式有许多,传统的形式如朗诵、演讲、读书笔记、读后感等。在此笔者认为传统的表达与交流并不能很充分地发掘学习的创造的能力,也不能使阅读走向深入。

传统的教学中阅读是教师的主体行为,写作依然是学生的被动输出行为,大部分的写作训练停留在教学生作文的构思和表达方面,学生的思辨探究能力没有得到培养。近几年来火热的思辨型作文写作也是停留在学生作文立意与构思的思辨。但写作在本质上不是一个技巧的问题,写作的基础应该是感悟和研究,真实的写作应基于感悟与研究,在广泛的阅读、调查、观察和研究中,发现问题,形成感悟,产生情感,得出结论。

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朗读与分享只是对阅读内容的重复,学生依然还是原来那个学生,只是了解或者接受了书本里的知识,学生的主动性、探索和质疑的能力并没有体现出来。研究性写作则是一个产生“新我”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研究意识,对人生、社会、自然、生命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才能突破高中作文能力发展的瓶颈,提升其写作能力和写作瓶颈。学生通过阅读、搜集、整理与思考,最终产生研究报告与主题文章。例如在“人与自然”这个主题研究中,学生们广泛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和理论作品,最后产生质的升华。教师可以罗列相关资料,如文学作品有中国古代诗歌王孟的山水田园诗,现代散文有沈从文《湘行散记》、余秋雨《文化苦旅》,理论作品有林庚《说“木叶”》、钱穆《乡村与城市》,美文如朱自清《绿》、郁达夫《故都的秋》等。

每次的作文学生至少阅读一本书,精读几篇文章,查找相关资料,研究一些人或事例。当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推进时,学生思维的潜力将被激发,探索和创造就自然出现。

研究性阅读与写作都是基于学生自我的主动探索来实现的,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随着学生对文本内容感受的深入,辅以教师的指导,相信学生的各项素养将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胡立根《基于智能势差与核心能力的高中语文课程重构》.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猜你喜欢
读写写作
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中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内外读写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古诗诵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有效的“读写”习惯培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初探
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