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知人论世,成一家之言

2020-11-02 02:33罗娟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7期
关键词:知人论世

罗娟

【摘要】在高中古诗词的教学中,“知人论世”不可或缺。但是要怎么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对知人论世进行积极思考,形成深入透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在语文课堂上需要运用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比如运用贴标签式的整合法和感同身受的联想法,让学生对作者生平整合并形成理性认识。或者运用自身情感体验去体味作者在古典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最后达到通过知人论世,帮助学生推知诗词内容和理解诗词情感,提高鉴赏古典诗词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知人论世   整合法   联想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7-100-01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在高中古诗词的教学中,所谓知人,是指了解作家各个方面的情况和他的创作意图。所谓论世,是指要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该作品时所处的社会状况。我们在赏析或学习古诗词时,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知人论世为知其所以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中说:“一部文学作品最明显的起因,就是它的创造者,即作者。“知人论世”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已经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们理解和评价古典诗词的坚实基础。课堂上,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知人论世上做文章,将诗人词人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插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考试中,在做诗歌鉴赏题时,学生们第一时间就会把目光投向课下注释,看有没有作者简介,有则欣喜,如获制胜法宝;无则若有所失,内心茫然,不气馁的继续寻觅,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蛛丝马迹。由此可知,“知人论世”对于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课堂、学生考试中的答题以及我们平时阅读鉴赏古诗词都至关重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贴标签式的整合法

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怎么运用知人论世帮助学生理解和鉴赏诗词作品,我相信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初中学了某个诗人的作品,高中再次学习他的其他作品时,学生对于这位文人的生平事迹印象已经非常淡薄,只剩下浮光掠影了。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让课堂上传授的知人论世知识在学生记忆中保持更长久,甚至变成长期记忆?如何将知人论世的方法转化为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语文教师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根据知人论世,积极主动探索、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对知人论世形成理性认知。

同是世间一过客,相知何必曾相识——感同身受的联想法

诗人艾青在《诗论》中曾说:“联想是由事物唤起的类似的记忆;联想是经验与经验的呼应。” 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一定要教会学生运用自身经验去联想,形成一种感同身受的能力。那么这种联想法和感同身受的能力从何而来?主要来源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在讲授李清照的两首词时,我同样运用了贴标签的方法,但是没有让学生课前准备,当堂提问。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打开记忆的闸门,在脑中搜寻一切关于李清照的信息,思考总结李清照的重要经历。学生们的答案大部分是中肯的,也有一些是碎片信息:晚年嫁给了一个渣男、和丈夫感情很好……在学生们给李清照贴完标签后,我又按时间顺序重新给他们梳理了李清照人生的三个阶段:出生名门,天赐良缘——靖康之变,国破家散——晚景凄凉,孤独终老,用高度凝练的词语让学生对于女词人知人论世知识有一个全面而理性的认识。之后,我并没有马上开讲《醉花阴》,而是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再找了李清照的三首具有代表性的词作——《点绛唇·蹴罢秋千》、《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我并没有直接将这三首词作展示给学生,而是提问到:“如果你是13、14岁深居闺门的李清照,你将会在词中表达自己的哪些感情?”学生马上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进行理性的联想,回答到:“对爱情的渴望”、“少女怀春等细腻感情的表达”、“少年时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还没正式欣赏词作之前,学生已经拥有了无限丰富的联想能力。等到我把《点绛唇·蹴罢秋千》内容展示出来,学生们的回答就更加确切具体了——表现了少女怀春时的青涩之态和害羞之情。接着,我又发问“现在,李清照已经18岁了,他和赵明诚已经完婚,赵明诚婚后不久就外出做官了,那这时李清照在词中可能表达什么情感?”这次,因为学生具有类似的生活经验和感同身受的能力,他们的答案高度一致——相思愁苦之情。接着,我就给学生展示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和课本中要学习的《醉花阴》,让学生初步体会李清照对丈夫相思之情的浓烈。最后我用同样的提问方式启发学生,让他们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理性联想和感同身受的体会,欣赏李清照晚年词作《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把握女词人晚年无限凄凉和愁苦之情。在此基础上,我再带领学生一同鉴赏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对于这两首词作中情感的把握和领会,学生们已经达到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状态。因此,在高中古诗词课堂上,怎么讲授知人论世,是让学生被动接受作者信息,还是主动探索信息?教师有没有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对作者生平资料进行归纳整合的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关联想和理性思考,并且在课堂上及时反馈?这都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反躬自省和深入探究。而正是这些课堂上教师交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总结问题的方法,才是从根本着眼,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思维品质和重要的品读能力。

从《诗经》、《离骚》到汉乐府,再到唐诗宋词,中国古典诗词生命长盛不衰,至今风采依旧。我们不能达到像先賢哲人对于古典诗词赏读那样恢宏深远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尽人事,以知人论世为武器,熔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于一炉,携标签式的整合法和经验式的联想法,切切实实地走进诗人、词人的世界,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心酸苦楚,这样对于他们作品的解读,我们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家之言。

【参考文献】

[1]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M].2017.2 .

[2]艾青.《诗选》.人民邮电出版社[M].2013.7.

猜你喜欢
知人论世
对三处援引的理解与处理
对三处援引的理解与处理
知人论世——知杜甫其人,赏杜甫诗歌
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
知人吟咏悟人生
如何让诗歌教学策略更有效
散文教学要做到“知人论世”
阅读教学中“知人论世”的三维思考
破译隐藏散文主题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