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20-11-03 02:54邬晓丽
康颐 2020年8期
关键词:治疗依从性负性情绪艾滋病

邬晓丽

【摘要】目的:对艾滋病患者护理中共情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艾滋病患者74例(2019年1月-2020年1月),通过数字随机分组,其中37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另外37例采用共情护理模式(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结果分别为(39.59±3.70)分、(49.95±2.90),SDS评分结果分别为(39.23±2.82)分、(49.25±3.74)分,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率对照组70.27%(26/37)与观察组94.59%(35/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护理中,采用共情护理模式,对帮助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有重要作用,且可提高治疗依从性,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共情护理;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8-0-01

艾滋病亦被叫做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体在艾滋病病毒破坏后,正常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下降,可能导致其他疾病发病率上升,对患者生命健康有极大威胁。由于艾滋病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且无彻底治愈方法,大多患者患病后极易出现严重的负性心理,治疗信心不足,影响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1]。对此,考虑在护理干预中引入共情护理模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本次研究将对艾滋病患者护理中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艾滋病患者74例(2019年1月-2020年1月),通过数字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34.90±2.50)岁,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2例、1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5.00±2.10)岁,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3例、1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方法,患者认知功能正常,无精神障碍,对本次研究同意知情。基线资料两组患者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可做比较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即对患者治疗过程做常规指导,监测各体征指标变化情况,对患者疑惑问题进行解答。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共情护理模式,实施内容为:①共情护理方案制定,科室内护理人员共同学习共情护理知识,明确共情护理实质是站在患者视角看待疾病、治疗与护理,真正了解患者内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指导;②立足于患者对医院陌生感的护理,护理人员主动讲解介绍,包括医院内部环境、病区情况以及责任医生与护士,避免患者入院治疗期间有明显的陌生感、孤独感;③治疗期间的共情支持,可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患者强化治疗信心,如正念疗法,指导患者进行正念冥想、放松呼吸,缓解心理压力,或采取患者“现身说法”形式,即由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的患者分享治疗经验,通过患者之间的共同,更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④社会支持,包括亲人、朋友各方面的支持,大多患者潜意识认为自身疾病会遭到他人排斥歧视,负性心理严重,共情护理模式下需要对患者家属与朋友进行指导,告知如何对患者给予支持鼓励,包括生活趣事分享、多陪伴支持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期间负性心理状态,评价量表通过SAS、SDS实现,量表评分包括<40分、40-49分、50-59分以及>60分维度,分别表示无焦虑抑郁、轻度、中度、重度焦虑抑郁[2]。同时,对患者依从性情况观察,治疗期间可遵医嘱、配合护理人员完成各治疗与护理操作,视为完全依从;治疗期间部分遵循医嘱、配合护理人员,为部分依从;完全不配合,不依从。

1.4统计学处理

负性心理状态评分结果、依从性分别利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描述,数据统计学处理通过软件SPSS22.0实现,组间对比分别采用t检验、以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不良情绪观察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结果分别为(55.85±3.85)分、(54.88±4.38)分,SDS评分结果分别为(53.70±3.40)分、(54.20±3.65)分,组间评分结果基本相近,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结果分别为(39.59±3.70)分、(49.95±2.90),SDS评分结果分别为(39.23±2.82)分、(49.25±3.74)分,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療依从性情况观察

对照组37例患者,治疗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分别为14例、12例,观察组分别为20例、15例,依从率对照组70.27%(26/37)与观察组94.59%(35/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作为危害性较大的传染性疾病类型,艾滋病主要由HIV病毒感染,对人体免疫系统攻击,威胁生命安全。临床治疗中并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无法彻底治愈。正因如此,大多患者治疗期间容易产生负性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放弃治疗。这就要求在护理干预上加强,如共情护理,主要强调结合患者实际,立足于患者内心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患者间的鼓励、护理人员的指导以及患者家属朋友的支持,以此改善患者心理状态[3]。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干预后相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依从率观察组相比对照组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艾滋病患者护理中,采用共情护理模式,对帮助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有重要作用,且可提高治疗依从性,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春媛,许艺娟,陈秀慧.共情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6):208-209.

[2]王辉,任珍,伊文慧,等.中心静脉导管输液联合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09):693-694-695-696-697.

[3]夏淑钧.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8,45(05):353-356.

猜你喜欢
治疗依从性负性情绪艾滋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