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成医方》伪书考

2020-11-05 09:25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冯先思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医方序言书名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冯先思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台北某图书馆藏(以下简称台藏本)元·王元福辑《新大成医方》宋咸淳刻本[1],《中国古籍总目》子部医家类(第二册)则题为“宋·王元福辑”[2]。此书被《现存宋人著述总录》子部医家类著录[3],又见马继兴《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4]、李开升《明嘉靖刻本研究》[5]等书引用。最近收藏《新大成医方》的图书馆在网站上公布了此书彩色扫描全文,笔者将全书浏览了一遍,感觉此书实非王元福所作。

托名伪书的几个证据

1.前人鉴定《新大成医方》的依据

公布《新大成医方》全文的网站(https://douc.cc/36256S)著录此书版本信息如下:“新大成医方,(元)王元福编,宋咸淳丁卯(三年,1267年)刊本。有咸淳丁卯王元福自序。行款12行,行20字,注文小字双行夹注,双栏,版心黑口,双黑鱼尾,左上栏外有书耳记篇目,狭行字密,具有秀丽活泼姿态,横直笔画皆带钩,南宋末年建安之坊本也。”

该网站认为《新大成医方》的作者和序跋作者是“(元)王元福”,又鉴定其版本为“南宋末年建安之坊本也”,并认为此书刊刻时间为“咸淳三年(1267年)”,其依据当为本书序言之后所署的年代、作者(见图1)。因为咸淳之后不久,宋朝就灭亡了,故而他们认为王元福是元人。既然承认此书为宋咸淳年间刻本,则其书作者可能是由宋入元之人,是否应该标“元人”所著,尚待进一步考订。

图1 《新大成医方》序言

2.《新大成医方》剜改的几处痕迹

《新大成医方》序言全文用行草书写,只是在最后作者署名的地方改用楷体,也就是福建刻书常见的那种横画起笔带钩的字体。显然这种字体与整个序言的书写风格不同,这就透露出此处“王元福”三字或系后来剜改,可能并非此书原本应有的状态(见图2)。

序言中剜改的痕迹还不止末尾“王元福”三字。序言题“新大成医方序”,然而在序言中称述此书则云“济医方”(见图2)。这种龃龉之处当如何解释?如果序末署名的“王元福”三字系剜改,那此书序言的本来作者则被有意遮蔽了,加之序中书名的龃龉之处,不免让人对此书作者“王元福”也要产生怀疑。

图2 《新大成医方》序言疑似剜改处

序言之末有两个装饰性图案,一个模拟印章,一个图绘古鼎。印章为篆书白文,释文为“庐山”。古鼎上镌两字殊难识读,经与徐在国所编《传抄古文字编》[6]和杜从古的《集篆古文韵海》(国家图书馆藏清项世英嘉庆元年钞本,善本号:07979)中“嚴”字古文比对,可知右边一字为“嚴”(“嚴”字在《说文解字》中属吅部,在口部之后,其上所从当为“吅”,《传抄古文字编》中“嚴”字形略有走样,其来源为《集篆古文韵海》,国家图书馆藏清钞本其字形正从“吅”),古鼎释文当为“嚴氏”(见图3)。

图3 “嚴”字传抄古文比对

我们知道,宋元刻本中常用钟鼎彝器对署名加以修饰。比如南宋建安人刘叔刚一经堂刻《毛诗注疏》、元代圆沙书院刻《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见图4)等皆是。《新大成医方》序言末尾的古鼎文字应该也与署名有关,那我们不妨假设此序本来的作者姓严,且与庐山相关。结合序言内容,可知其作者当为医生。而符合这一条件的正有其人,即南宋末年江西名医严用和。严用和,字子礼,江西南康军(今九江)人[7],生于南宋庆元年间,卒于南宋咸淳三年之后,为宋代名医崔嘉彦的再传弟子,以脉学和医方著称,著有《严氏济生方》《严氏济生续方》各十卷[8]。

图4 宋元刊本装饰图案

日本国宫内厅书陵部现藏严用和《严氏济生方》南宋刻本。将严用和《严氏济生方》与《新大成医方》进行比对,我们发现两书实为一书,只是《新大成医方》将原书作者、书名尽皆改换,而全书的内容、结构并无不同。

但《新大成医方》的序言与宋刻《严氏济生方》序言却大相径庭,这又是何原因?如果我们细读两序,可知《新大成医方》之序当为《严氏济生续方》之序。其文称:“比因暇日,论治凡八十,制方凡四百,总为十卷,号济医方。总而用之,十有五年,收效甚多。然间有此书所未备而不可以尽索者,因著《续方》,为方又九十,为评二十四。”(台藏本书页残损,间有缺字,据《重订严氏济生方》补)可见台藏本原书可能将《严氏济生方》《严氏济生续方》合刊,故而两书序言一并置前,今传本已佚《严氏济生续方》部分(也不排除刻书者将《严氏济生续方》之序挪用为《新大成医方》之序,以充伪书的可能)。

既然我们已经从序言部分知道《新大成医方》实据《严氏济生方》改篡而来,那所谓《新大成医方》的书版原来本应题为“严氏济生方”。再看《新大成医方》各卷首末书名之处,也有一些剜改的痕迹。比如“新大成医”的字体明显较细,而与“方卷某某”略有差异。这些剜改之处,笔画较原刻纤细,字迹清晰,其书风也与正文略有不同,仔细查看还能发现字间行气也非一气贯注,字形之间的位置略显歪斜。有些卷次由于空间限制,改为“大成医方”。尤其是卷四之末的书名,“新”字上方有两短横,仔细辨识,当为“严”字最上端的残存笔画。卷三首页书名“新”字上也有残笔,亦当为“严”字残笔(见图5)。这些剜改痕迹进一步证明此书原名当为《严氏济生方》。

图5 《新大成医方》书名剜改痕迹

综上所述,台藏本《新大成医方》实系伪书,该书是在《严氏济生方》基础上,改动书名、序言署名,托名王元福编撰。此书的真正作者为南宋名医严用和,原本的书名为《严氏济生方》。

王元福之生平与著述

1.版刻资料中王元福之时代

那王元福又是何许人也?该图书馆还藏有一部和刻本医籍《医方大成论》,此书序言即王元福作。序称:“文江孙氏集诸方,取功要者,各以类编,名为《大成》,各类之首又取《三因》及严氏诸家之说,合而为论,庶观者得其说而求其方,了然在目矣。”此序所谓“严氏”即严用和。书末题署名云“辛酉至治初元文江王元福”,至治为元英宗年号,至治元年为1321年,文江即江西吉安古称,可见王元福为江西吉安人,元中后期尚存。

张宗祥《铁如意馆手钞书目》“类编年月集要克择一览”条云:“此书十卷,书前有延祐庚申冬至文江王元福序。”[9]按:该图书馆藏有元溪隐书堂刊《新编年月集要》(存四卷),书前有王元福序,卷末题署与张宗祥所录相同(见图6)。《天一阁书目》卷二之一收《续编年月集要》,云“元延祐庚申文江王元福撰并序”[10]。延祐庚申为延祐二十年,即公元1320年。可见《新编年月集要》与《续编年月集要》同时刊刻。台藏元刊本书序全文概用行草书写,而署名“王元福”则改为楷体,可能亦如《新大成医方》之剜改而成。《新编年月集要》为方术之书,古人用以占卜择日,与《新大成医方》一样同属医卜之类。

图6 《新编年月集要》元刊本

上述版刻资料中所见的几种题“王元福”之书年代接近,应与古代方术有关,版刻风格类似,且元刊本《新大成医方》与《新编年月集要》中“王元福”的名字都涉嫌剜改版面。种种迹象表明,这几处文献所载“王元福”当为同一人,其人生活在元代中后期。

2.吴澄墓志中提及的王元福

元代大儒吴澄的《临川吴文正公集》卷四十《故槐庭居士王君墓志铭》,开篇即云:“吉水王元福将葬其父居士君介,新昌州判官李路来请铭。往岁元福客游京师,尝及吾门,文雅俊秀佳士也。”王元福之父名君介,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生,元延祐三年(1316年)去世,享年74岁。王元福为长男,另有一弟,姐妹五人(《临川吴文正公集》,明成化二十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号:03595)。王元福虽然是长男,但他很可能还有姐姐,假使其父20岁时得长子,那王元福的生年或在1262年之后。墓志提及王元福曾师事吴澄(1249—1333年),单看岁数王元福也算是吴澄弟子辈。到元延祐、至治年间(1320—1323年),王元福或许已五六十岁,正是德高望重的年纪。综合地望、时代等信息,吴澄墓志中提到的“王元福”,很有可能与上述版刻资料中出现的《新大成医方》中的“王元福”为同一人。

总之,王元福为江西吉安人,爱好医卜方术。生于元代,活到元延祐、至治年间。《严氏济生方》为当时名著,王元福不可能不知,可见《新大成医方》改题“王元福序”,乃有意作伪。作伪者虽然不一定是王元福,但总归与他有关。

《新大成医方》之价值

既然将《严氏济生方》与《新大成医方》简单比对一下即可发现“王元福”之“伪”,何以版本鉴定者没有看出来呢?这是因为严用和的两部医方之书自清乾隆年间以来即鲜见原本流布。清人纂修《四库全书》之时才从《永乐大典》之中辑出《济生方》八卷,收医方二百有余,与书序所言医方四百相差一半。八卷辑本是乾隆年间以来通行之本。现在看来这一辑本实将《严氏济生方》与《严氏济生续方》混而为一,无论从内容上还是编次顺序上,都与原本有很大差异。版本鉴定者未将《新大成医方》与《严氏济生方》联系起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严用和《严氏济生方》及《严氏济生续方》在日本仍有传本[11]。如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有南宋刻《严氏济生方》十卷(卷一、卷六、卷八、卷十缺,以钞本配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室町时期写本《严氏济生续方》八卷(全书十卷,缺卷九、卷十)。另有日本享保十九年(1734年)刊《严氏济生方》十卷,文政五年(1822年)刊《严氏济生续方》。日本医籍大家丹波元胤据朝鲜金礼蒙编《医方类聚》所引《严氏济生方》《严氏济生续方》,辑为“补遗”一卷。日本传本虽有残缺,然大体犹存,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中国流传不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浙江的中医工作者在整理《严氏济生方》之时,虽然已经见到日本传本,但其整理的方式仍然是在《四库全书》辑本基础之上,大量参考《医方类聚》引文,重事辑佚,编成《重订严氏济生方》。这一辑本在医方数量上已与原本差别不大,所增补的内容大体已与原书相埒,然将《严氏济生方》《严氏济生续方》混而不分。近年也有《重辑严氏济生方》出版,可惜未依据日本传本恢复《严氏济生方》与《严氏济生续方》的编次原貌。

虽然《新大成医方》是托名伪书,但其内容并不伪,反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众所周知,一部书的辑佚,不仅仅是内容的恢复,还要注重各条佚文之间的编次序列,尽可能恢复该书原貌。台藏本《新大成医方》保存有完整的目录,这正是恢复严用和两部方书编次的重要参考。理想的辑本应该在充分借鉴现代辑本的佚文基础上,参照《新大成医方》以及日本所藏宋刻本、传钞本的医方编次,最终完成严用和两部方书的全面复原。如果再次整理《严氏济生方》,可以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刻本为底本,校以台藏本《新大成医方》元刊本,则此书可有完整之本。至于《严氏济生续方》可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室町写本为底本,其末两卷原缺,可以丹波元胤的“补遗”恢复其原书编次,不足之处,再用《医方类聚》《南北经验医方大成》《名方类证医书大全》《重订严氏济生方》等书补齐。末两卷之补写属于辑佚,其内容编次可参考书前序言所提示的医方排列次序。这样南宋名医严用和两种失传数百年的重要医方著述即可失而复得,基本恢复原貌。

总之,《新大成医方》一书,前人著录称宋王元福辑,实即南宋江西名医严用和名著《严氏济生方》,其书名、序言署名经元人剜改,实系托名伪书。严用和《严氏济生方》清代以来相传为《永乐大典》辑本,但内容不及原书一半,且将《严氏济生方》及其续书混而为一。而日本尚存《严氏济生方》宋刻(缺三卷)、《严氏济生续方》室町时期写本(缺两卷)。清乾隆以来所传八卷本《严氏济生方》作为《永乐大典》辑佚书尚有许多不完备之处,《新大成医方》对于恢复严氏《严氏济生方》及《严氏济生续方》之原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新大成医方》虽系伪书,但其书源出《严氏济生方》,对于研究中医文献,特别是宋元之际医方流布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本文得到天一阁博物馆李开升博士、中国历史研究院王天然博士的帮助,谨致谢忱。)

猜你喜欢
医方序言书名
序言
序言
序言
《名人传》序言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中译书名《为什么》)
良医拒传方
良医拒传方
良医拒传方
完整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