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项目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思考

2020-11-05 01:34宋鹏
中华建设 2020年10期
关键词:工地项目管理智慧

宋鹏

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手段,无法做到精细化管理。“智慧工地”是一种崭新的工程现场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互联网+”与传统建筑行业的深度融合。推进铁路项目信息化及智慧工地建设必须把握一条主线,即网络条件是基础,基础数据是关键,应用效果是核心。

一、课题背景

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手段,无法做到精细化管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以及RFID的发展和成熟,将通过建设“智慧工地”彻底改变这一被动局面,从而实现项目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同时也真正体现“安全生产、科学管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全新理念及方针。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平台搭建:铁路总公司于2016 年完成铁路工程管理信息平台搭建,基于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实现建设项目统一数据库、统一管理界面、统一授权、统一质量安全及施工组管理业务流程,并将各子系统采集数据资源作为信息化基础数据,建立起了“智慧工地”建设的架构体系。同时架构体系开放,预留动态补充完善接口。

功能实现:一是应用拌合站、试验室模块,实现原材检测及混凝土搅拌和数据自动判别及上传;二是应用好沉降观测、线形监测、围堰量测、桥梁静载、连续压实等模块,实现实体工程质量安全数据自动判别及上传;三是应用桥梁形象化、隧道形象化及施组模块,实现实体工程推进形象化展示及分析;四是应用工程影响资料、施工日志、检验批模块,实现施工过程数据的及时准确记录。

存在主要问题:一是既有项目管理思维定式难以打破;二是网络基础条件不好;三是基础数据录入及时性难以控制;四是基础数据录入准确性难以把握;五是强化平台数据统计分析,引导科学决策深度及精度不够。

三、解决方案

通过新疆阿富准、格库及克塔等项目的应用实践,我们认为推进铁路项目信息化及智慧工地建设必须把握一条主线,即网络条件是基础,基础数据是关键,应用效果是核心。

(1)网络条件是基础。新疆地理及人文环境具有一定特殊性,新线建设所经区域既有网络无法满足全线覆盖,制约工程数据的及时上传,影响项目信息化及智慧工地建设。

①项目管理机构要推动超前谋划,秉承铁路总公司路网与通信网“两网融合”发展理念,主动出击,在项目前期就与当地通信运营商积极协调沟通,提供便利条件,开放项目线位设计,推进通信运营商沿线通信网络建设早日实现全面覆盖,并最大限度应用于施工。

②项目实施阶段,结合大临工程规划,同步落实信息网络条件建设,特别是项目部驻地、监理站、拌合站及试验室设置,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用好既有信息网络条件。对于既有网络条件未覆盖的重点工点及集中工作区域,可以考虑设置临时基站,满足信息传输需要。

(2)基础数据是关键。工程基础数据是项目信息化及智慧工地建设的源头,数据的准确、及时、全面至关重要。

1.2.3 实验组采用美国金佰利公司的无纺布包装材料,其原料采用的是聚丙烯。实验组A使用2块规格120 cm×120 cm一次性使用无纺布进行打包,实验组B使用两块规格60 cm×60 cm一次性使用无纺布进行打包,每次使用后予以丢弃。

①全方位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平台应用培训,引导信息化管理逐步规范。集团公司管辖主要建设项目铁路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已全面开通,项目管理机构要在EBS(实体结构数据分解)、日志规范填写基础上紧盯不放,对于路基、桥涵、隧道、轨道、房建(含装配式)、三电等主要专业,要事先编制工程日志填写模板,确保项目基础数据精准、及时录入,确保数据来源可靠。

②应用建设项目管理平台工程信息统计分析+无人机月度航拍视频,组织监理单位及项目管理单位等各部门协同查看,加强对现场进度的直观认识和月度进度间的对比,扫除现场检查盲点,加强EBS 进度管理真实性的复核,实时掌握现场施工情况,及时发现解决现场问题,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③有效运转建设项目管理平台拌合站、试验室、监控量测等模块,实现对现场质量安全关键环节的管控,通过在计量和控制系统上加装监测及数据上传模块,实时反馈拌合站测量数据、试验室试验结果及隧桥监控量测数据,随时掌握现场存在问题。

④抓好隐蔽工程影像及检验批资料整理上传。隐蔽工程影像及检验批是施工过程的原始记录,是实体质量合格的原始支撑,也是工程全寿命周期责任追究的依据。因整体上传工作量大,建设管理机构必须要将此项工作与验工计价连挂,作为验工计价前置条件,强推施工及监理单位及时整理上传,方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

(3)应用效果是核心。铁路建设项目智慧化管理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管理方式变革,是对传统项目管理方式的颠覆,推进过程中会遇到短期调适,甚至是阻碍,应用效果是最终的推动力。

①反复宣贯,统一思想,牢固树立“项目信息化管理”意识。集团公司地处西北边缘,“智慧工地”理念引入较为滞后,必须通过强化宣贯,使参建各方清晰感知铁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时代已经来临,深刻认识到建设“智慧工地”是铁路建设领域提质增效有效手段。在此基础上动真格、下真功,从全面应用铁路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入手,完善配套考核评价机制,用足考核评价手段,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智慧工地建设奠定管理基础。

②应用建设项目管理平台日信息,狠抓日生产计划兑现管理。秉持“日事日毕”理念,坚持每天对当日施工情况进行小结。自下而上反馈信息:班组规范上传工点施工信息,工区规范召开调度生产会,项目部及时掌握现场问题;自上而下落实计划:项目部安排次日重点工作,工区部署工作计划,班组组织具体落实。牢牢把握住生产管理体系运转,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施工组及质量安全管理的精准控制。

③用好建设项目管理平台开放的架构体系,由建设管理单位牵头延伸开发验工计价管理模块,将现场实体质量、进度与标段验工计价、监理核查工作相连挂,以验工计价工作形成倒逼机制,确保现场施工进度、质量管理有序可控。

④利用互联网会议模式,推行日协调会制度。利用每日视频协调会、推进会的模式,强化项目管理机构、施工项目部、工区三级联系,及时传达相关工作要求,研究现场存在问题,增加对设计图纸的沟通频次。以管理层级扁平化强化管理时效,以会议实时化缩短管理半径,以管理信息化强化现场控制。

⑤项目竣工验收后实现一次性交付竣工档案资料。推行智慧工地及项目信息化管理,从根源上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下工程资料过程管理零散、随意性较大问题,解决实体工程与资料不同步、资料造假现象,保证资料真实性的基础上,实现竣工验收后一次性交付竣工档案资料。

四、未来发展思考

网络通信迭代提速将给智慧工地建设提供广阔条件。按照国家通信网络整体部署,2020 年将实现5G 网全面商用,数据传输速率将达到10GB/s,万物互联成为必然,配合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铁路项目建设全面智慧化管理将在短期内成为必然。

未来智慧工地整体方案核心。“智慧工地整体方案”以智慧工地物联网云平台为核心,基于智慧工地物联网云平台与现场多个子系统的互联,实现现场各类工况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与应用。通过接入智慧工地物联网云平台的多个子系统板块,根据现场管理实际需求灵活组合,实现一体化、模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施工现场过程全面感知、协同工作、智能分析、风险预控、知识共享、互联互通等业务,全面满足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的业务需求,智能化地辅助企业科学决策,促进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基于智慧工地物联网云平台,可实现与以下子系统板块的互联互通。复杂结构BIM 设计;劳务人员管理系统;安全帽定位系统;安全帽识别系统;高速人脸识别智能闸机系统;VR 模拟安全教育培训系统;塔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作业面可视化管理系统;升降机监控系统;卸料平台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周界入侵防护系统:扬尘噪声监控系统;雾炮喷淋系统。

五、结语

主动变革还是被动接受是无法回避的选择。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及智慧工地建设的普及,必将对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方式、管理模式、组织形式产生深刻影响,甚至是颠覆性的变革。主动适应变革就要转变意识,抓住机遇,面对挑战,主动学习,创造条件,积极实践,阵痛过后将最终实现项目的精益管理,实现打造精品工程的目标。

猜你喜欢
工地项目管理智慧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波比的小工地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热闹的工地
工地上的女人们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