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工混凝土常见裂缝形成原因及控制常用方法

2020-11-05 01:35丁伟孔庆阳乔婧
中华建设 2020年10期
关键词:约束构件模板

丁伟 孔庆阳 乔婧

水工混凝土施工由于工期长,多数又是露天作业,受自然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裂缝的问题,经过调研研究,提出施工裂缝中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沉陷裂缝以及其它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控制常用方法。

在水利工程中,水工混凝土施工由于工期长,多数又是露天作业,受自然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裂缝的问题,不仅有损于外观,而且破坏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整体性,降低刚度,引起钢筋锈蚀,更影响水工建筑物的寿命。笔者经过调查研究,水工混凝土的裂缝大多是在施工期间出现的,并且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在施工阶段控制住了裂缝,则在使用阶段开裂的可能性也就小了。常见的施工裂缝有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沉陷裂缝以及其它施工裂缝。施工中常见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控制常用方法如下:

一、收缩裂缝

在工程施工中,为保证浇筑要求,混凝土要有一定的和易性(稠度),拌合时加入的水分往往比水泥水化作用需要的水分要多(一般多4~5倍)。这部分多余的水蒸发后,将会产生体积收缩,一般称为湿度收缩。另一方面水泥水化作用凝结,微观上也会产生体积收缩,称为自收缩。自收缩体积一般是湿度收缩的1/5~1/10,湿度收缩是主要部分,这两部分组成混凝土的总收缩。根据有关文献的测定资料,混凝土的最终收缩值约在0.2~0. 45%。收缩值的大小和水泥的品种、用量、拌和用水量、骨科的规格级配、振捣的密实度以及养护好坏等因素有关。如在良好(潮湿)的条件下比在干燥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收缩值减少6~8%。

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收缩裂缝有塑性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

1.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形状多为中间宽,两端渐窄,且互不连贯,长短不一,一般在干热和大风天气易于出现,其形状类似于干燥的泥浆面。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在塑性状态时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裂缝的大小与水分蒸发的速度有关,其影响因素是风速、空气相对湿度、混凝土自身的湿度和空气温度有关,风速大、气温高时特别要注意加强防范。

常用控制方法有:(1)优化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砂率和砂石含泥量,不使其过大;(2)混凝土浇筑前将基层和模板均匀喷水湿透;(3)混凝土浇捣后适时覆盖草帘等,并尽早喷、洒水养护;(4)设置挡风设施;(5)采用密封保水方法,如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布;(6)完工浇筑面终凝前,表面进行二次抹压。

2.干燥收缩裂缝

干燥收缩裂缝为表面性的,较浅、细,多沿建筑物构件的短方向分布,发生在混凝土养护完毕,过一段时间后出现。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养护不周,受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过快,而内部湿度变化小,表面干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引起。裂缝的开展随湿度、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变化过程由表及里,从小到大。

常用控制方法除前述塑性收缩裂缝控制方法之外,还应采取如下措施:(1)适当延长养护时间;(2)素混凝土应适当设置收缩缝;(3)预制构件长期露天堆放,应覆盖和连续适当洒水。

3.沉降收缩裂缝

沉降收缩裂缝多沿主筋通长方向在混凝土表面断续出现,或在相邻断面显著变化部位出现,裂缝较浅较宽,呈棱形,并常在混凝土浇灌后发生,硬化后停止。产生原因是混凝土浇捣后,骨科颗粒沉降,水分上升,有的受到钢筋或埋设件、或大的粗骨科阻挡,而使混凝土互相分离,或混凝土本身组成材料沉落不均造成开裂;斜坡上的混凝土由于重力作用向下流动而开裂;框架上角由于新浇混凝土在柱顶与横梁间沉陷较之横梁上部大,也常引起这类裂缝。

二、温度裂缝

混凝土受温度影响,热胀冷缩会产生变形。当变形不均,受到约束,即会产生应力,导致裂缝发生。施工常见的温度裂缝有两类,一类为内约束裂缝,另一类为外约束裂缝。

内约束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例如:混凝土冬季施工,没有及时围护保温或混凝土拆模过早;加热养护降温过快;混凝土养护期间受寒流侵袭,突然降温,导致表面急剧冷却收缩,都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收缩差而引起变形。从理论计算和文献实测资料得知,混凝土表面温度骤降超过5~7℃就有可能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早期,通常只在混凝土表层出现,表层以下仍保持结构完整。

外约束裂缝是由于温差过大引起的。倒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硬化过程早期产生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高而散热慢,表面温度散热快,这种温差在表面产生拉应力;后期均匀降温时,当受到基础(岩石地基或老混凝土)的约束,又会在内部出现拉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便出现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后2~3个月或更长时间,多在结构物中间出现,裂缝多为深进的或贯穿性的,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外约束作用的大小与接缝的间距、浇筑块的形状、地基、基层种类有关。

三、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多为深进的或贯穿性的,其位置与沉陷方向一致,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错距,裂缝宽度与沉降值成正比。产生原因是结构构件落在未经加强处理的回填土或松软地基上;混凝土浇筑后,因地基浸水引起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裂缝;另外,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以及过早拆模,也常导致这类裂缝发生。

四、其它施工裂缝

混凝土预制件脱模、运输、堆放、吊装过程中,有时产生纵向、横向、斜向的或水平的各种裂缝,特别是高宽比较大、侧向配筋少、刚度差的构件较易出现。如木模浇制的结构和构件,混凝土浇灌前模板未浇水湿透,混凝土浇筑后木模吸水膨胀,常将柱、梁、框架角拉裂。构件成型、翻转时受震动,拆模过早或敲击过重,多孔板抽芯过早或过晚,混凝土坍落或被拉动;构件起吊,模板隔离剂失效,混凝土与模板粘连;吊钩位置不当,起模受力不均或受扭,或受撞击;构件堆放支承垫木不在一条直线上或悬挑过长;运输时,构件受到剧烈的颠簸、冲击;吊装时,吊点位置不正确;排架等侧向刚度差的构件,侧向未采取临时加固措施,造成弯矩过大、应力集中等情况都会使构件发生各种裂缝。结构采用滑模施工时,模板提升的间隔时间长,混凝土与模板粘连,往往出现水平裂缝。另外模板变形,平台倾斜、扭转,千斤顶架倾斜不同步等都将引起裂缝:构件或地坪表面过多的抹压触动,使表面形成含水量大的砂浆层,或撒干水泥抹面,常使表面出现龟裂。

常用控制这些裂缝的力法有:(1)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要充分浇水湿透;(2)选用有效隔离剂,起模前先用工具(如千斤顶)均匀松动,再平缓起吊;(3)构件留孔芯管要平直,刷油要均匀,混凝土浇筑后要定时15分钟左右转动钢管;在手指压混凝土表面不显痕时及时抽管;(4)翻转脱模时,在平整坚实的铺砂地面上进行,并做到翻转平稳,防止冲击振动;(5)混凝土构件在运输中相互间要设垫木,并要互相绑牢,防止颠簸晃动、碰撞;(6)混凝土构件堆放应按支承受力状态设置垫块,重叠堆放时,垫块要在一条竖直线上,板、粱、柱等构件要避免反向受力堆放;(7)梁、柱、桁架、排架等大型构件应按规定设置吊点,必要时作临时加固,并设牵引绳防止晃动、碰撞;柱牛腿处侧向增设加强钢筋,提高抗裂度;(8)构件表面及地坪等避免过分的抹压,过稀可撒水泥砂压抹,避免撒干水泥压抹。

猜你喜欢
约束构件模板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中铝模板系统组成与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专利名称:二硅化钼基陶瓷加热元件保持结构
马和骑师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1)
基于J2EE架构的构件化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