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的朴素要求与三项修炼

2020-11-06 05:52王红
中小学德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朴素师德职业道德

王红

何谓道德?从朴素的角度理解,“道”与“德”各自有着特定的内涵:“道”就是该做的事;“德”就是做了该做的事。因此,所谓有道德就是“坚持不懈地做该做的事”。就此推论,师德最朴素的含义,就是教师要做该做的事。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反之,教师做了不该做的事,或没做该做的事,都是师德缺失。

从这个角度分析,教师是否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他的专业修炼和专业发展密切相关。因为教师要尊崇师德,即要坚持不懈地做他该做的事,须具有三个动因:一是他要知道该做什么;二是他要愿意做他该做的事;三是他能做他该做的事。因此,教师没做他该做的事,原因往往有三:一是他“不知道”;二是他“不愿意”;三是他“不能够”。就此而言,要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并践行职业道德,坚持不懈地做他该做的事,就应让他知道他该做什么,同时愿意去做,能够去做。故,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不是要让他懂得一些道德口号、训诫或规范,而是跟他的专业成长密切相关。就是说,教师唯有坚持给自己专业赋能,才能真正坚守师德规范和师德要求。

教师如何实现这种专业修炼?我以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是对心的修炼。即从理念、价值观出发,对教师愿不愿意去坚守、践行师德提出的专业要求,因此,专业修炼的第一步是对教师“心”的培育,让其树立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在主观上愿意去做他该做的事情。

第二是对脑的修炼。即教师要力求多掌握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教育技能,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此,当我们面对学生问题的时候,就能通过相应的教育理论、原理的指引,知晓哪些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是教师应该做的,并遵循科学规律,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是對“手脚”的修炼。即教师要掌握一些方法、手段、工具,并善用这些方法、手段、工具解决困难、处理问题。尤其当学生出现心理、行为或内在价值观上的问题时,我们能巧妙且艺术地运用方法、手段和工具去疏导他,让他能在被感染和被触动中自然而然接受我们传递的理念,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因此教师只有通过专业修炼,才会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并且愿意去做、能够去做,从而坚持不懈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师德修炼是每天都在自然发生的事情,它和我们的专业成长融合为一,浸润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之中。唯此,才能让教师在最朴素的意义上持续不懈地追求、践行并达致崇高的师德。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朴素师德职业道德
最朴素的人文
隔离朴素
致良知与师德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平淡考查朴素启发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