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火爆的背后

2020-11-06 07:18李静
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39期
关键词:诺贝尔经济学奖段子新闻周刊

李静

去看线下演出之前,只觉得《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的出圈程度超乎想象,选手的段子经常在朋友圈刷屏,到了线下才知道脱口秀到底有多火。一百人的小场地人挨人,挤得满满当当,背包只能抱在腿上,最后一排临时加了一排高脚凳,外面还不断有没买到票的观众央求工作人员给加票。

我看的那场演出最知名的脱口秀演员是压轴的Rock,但他获得的掌声和观众互动并未比之前出场的那些素人演员们更热烈。年龄普遍在3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显然并不是奔着某位演员去的,而是真正喜爱脱口秀这种艺术形式。

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演员无疑是幸运的,他们没有经历脱口秀拓荒时代那些演员的艰苦。刚入行3年、第一次参加《脱口秀大会》就进入决赛的杨蒙恩获得了第六名,采访时他刚拍完广告,对迅速而来的名气还蒙着,觉得“自己这个长相怎么还能拍广告?旁边的小配角又帅又好看又年轻,倒比较像主角”。

在脱口秀兴起地美国,一个成熟的脱口秀演员需要沉淀多年才有可能冒出头,被誉为“华语脱口秀第一人”的黄西,在美国刚进入脱口秀行业的前四五年,“白天上班,晚上去讲,没挣过一分钱”。看到国内脱口秀市场的火爆和迅猛发展,他激动之余也感到担心,担心流量和资本的涌入会让行业失去了沉淀的耐心。他举例说,有些演员可能这一两年很红,但很快就会变得没有作品,“其实不是红了以后没作品,是红的时候就没作品”。他认为,如果一个脱口秀演员的走红是因为话题度和个性,那就会将脱口秀这个行业带偏,使观众渐渐失去对作品、段子的琢磨和欣赏。

过热必然产生泡沫,中国本土脱口秀行业尚处于发展的早期,李诞也曾说过,“笑果是行业独大但是弱的公司”。好在以脱口秀为名在国内发展起来的单口喜剧已经迈上了第一级台阶,开始了从综艺节目向全产业发展的漫长征程。它要真正走入线下,让脱口秀进入普罗大众的生活,还需要大量的专业演员和优秀作品。

演出,才刚刚开始。

封面反馈

38/2020總第968期

@东邪:生活已经很艰难了,挖掘生活中的无奈让大家笑出来缓解一部分压力就可以了。现在的这种形式也没让所有人喜欢,找到喜欢这种表演形式的观众并且维护住他们就够了,那些不喜欢的观众,谁在乎他们。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拍卖理论为何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好的理论往往能够更好地解释社会中最常见的问题,同时又能够设计出更好办法来解决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也是如此!(@A拙吾)

猜你喜欢
诺贝尔经济学奖段子新闻周刊
家中段子手(二)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段子手”老李
契约内在机制剖析和最优设计
漫画段子
议诺贝尔经济学奖探讨经济发展课题
段子来了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