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仪式”视角下的梓潼葬俗研究

2020-11-06 07:33张沙
炎黄地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孝子五谷亲属

张沙

葬俗是一种通过仪式。梓潼丧葬主要有五方开路、念祭文、分五谷等仪式,其意义是帮助死者与生者的顺利过渡、传承孝道观念、整合家族和社区力量。但这一葬俗带有较强的超自然主义、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色彩,并且和政府倡导的简葬政策有所违背。

研究背景

死亡是一种通过仪式,它包括分离、阈限和聚合阶段。对汉族而言,将死者的存在状态转化为祖先、实现生者的情感过渡是一种考验。梓潼是一个汉族为主体的地区,其葬俗具有地方性,其中,五方开路、念祭文、分五谷等是其主要特色。接下来,笔者将描述其仪式环节并用“通过仪式”理论分析其社会文化意义。

梓潼地区丧葬仪式过程

仪式前:包括对遗体的处理、请端公看期、说死信等阶段。

(1)对遗体的处理包括小殓与大殓。小殓包括为死者整饬身体、梳理妆容、穿寿衣。大殓指将死者放入堂屋棺材中。其中,死者左手佩戴装满钞纸灰的红色口袋、右手戴打狗馍。

(2)看期。主人家请端公看期,确认送葬、入土时间和墓穴选址。

(3)说死信。即孝子身披孝袍告知亲戚这一讯息,期间他不能进入别人家,只能站在门外,等待亲人出门,然后孝子下跪说“我的XX走了!”并告知具体送葬日期。

仪式中:送葬。“葬”是对死者有形遗体处理的最后过程。梓潼葬礼一般举行两天,包括拿纸货、念祭文、五方开路、出殡等环节。

(1)拿纸货。纸货是指用纸制作的各种物品,如灵房、马、轿子或其他东西等,纸货由死者女儿准备。

(2)五方开路。其本质是“开通道路,释放亡魂,度品上宫。”仪式前,端公在五方(东南西北中)设坛,每一摇引魂幡。坛中是主祭壇,放置死者牌位和祭品。死者亲属则在五方烧纸钱。之后按一定顺序转五方。然后,端公用木剑依次击碎瓦片,意为破土。

(3)念祭文。祭文是一种表达对死者追思的文体,以悲调为主。祭文由端公所写,包括死者生平、亲属关系、贡献等内容。念祭文仪式在晚宴结束后举行,包括主祭和客祭等环节。主祭指主人家对亡者一生的大总结,客祭指客人对亡者一生的大总结。念祭文前,要准备三牲(鱼、鸡、猪头)。端公念祭文时,主要亲属要在堂屋前跪拜。端公念完一段后,乐师们便奏乐,然后端公接着念,期间孝子孝孙们要手拿香,并由某个专门人士将它们献给死者牌位。这一过程不间断。仪式尾声,主持人通知大家出殡时间,然后宾客散。

仪式后期:出殡。它大致包括验棺、破土、吃筋筋、分五谷、上土等环节。

(1)验棺。在约定时间,死者亲属、乐师、端公、抬棺人等都聚集起来,端公确认死者无误,然后安排抬棺人将棺材抬往墓地,然后撤门联。行走顺序为抬棺人在前,唢呐师紧随,亲属拿着纸货、遗像、引魂鸡、花圈等随后。端公则最后去。

(2)破土。端公在五方挖一金桩,给棺木定向,派人除去周围杂草、烧纸货,并用生石灰画七星点斗,每个星宿放一枚硬币,在墓穴正中挖一坑,放一碗水,碗上放书,书上放毛笔、墨水和小圆镜,表示希望子孙后代都能成读书人。

(3)吃筋筋。筋筋是一种特殊食物,过去是豌豆粉条,现为携带方便改为糖果、瓜子、花生等零食。由死者儿媳给在场众人发“筋筋”,筋筋必须被当场吃完。

(4)分五谷。五谷是麦子、谷子、玉米、芝麻、高粱,被提前放在斗上。它们由端公替死者分配,分配对象为死者主要亲属,其中,孝子得最多,其他人得少部分。当其他亲属领到五谷后便飞快往外跑,剩下大量五谷由孝子得,即孝子背斗。

(5)拜况与上土。拜况过程是乐师在前、孝子孝孙紧随其后,左三圈右三圈拜死者,期间端公要说一些祝愿死者后人发财发福的话。上土是墓穴的空隙填满,然后立坟台。

之后,人们便回主人家吃饭,吃完饭整个葬礼便结束了。

“通过仪式”视角下梓潼葬俗的社会文化意义

通过仪式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指个体或群体从原有的处境或社会结构中分离出去;在第二个阶段通过者迷糊不清、模棱两可;在第三阶段,仪式主体(个体或群体)重新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状态,并获得了明确定义、结构性类型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到梓潼葬礼,它的社会文化意义有帮助死者与生者的顺利过渡、传承孝道观念、整合家族和社区力量等方面。

(1)帮助死者与生者顺利过渡。在人们的观念中,死亡终归是一件可怕危险的事。同时,人们对死者又充满了怀念。葬礼的繁琐仪式都是为了让死者的灵魂更好地进入另一个世界,也让生者得以宣泄和转换情感。

范·盖内普曾说,“亡者都必须经历一段路途,相关的生者都小心地为他们准备一切路上所需物品(如衣物、食品、武器或工具),以及那些具有巫术—宗教意义的东西(护身符、咒附、符号等)。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亡者旅途安全,被顺利接收到新地方,如同生者旅行一样。”在梓潼,人们为死者准备打狗馍、抄纸、纸货、阴宅、墓穴等,都是为了让死者能顺利到达新世界。“透过这些祭品,我们也可试着去理解,这些准备祭祀的人,如何去建构与想象另一个世界。人类会将现实世界中的情况构筑成对不可见世界的想象,因此人们便将日常生活中对于衣、食、娱乐的需求投射到所想象的神灵世界。”人们相信地府里充满了各种邪恶力量,为此必须准备大量钱财来贿赂。念祭仪式同样服务于这一目的,它强调死者的苦难与贡献。同时,丧礼的制约使得死者家属拥有了一个合理宣泄内心悲伤和痛苦的渠道。

(2)传承孝道观念。从宗法伦理角度看,子辈们拥有的一切都是祖宗赐给的,后辈对祖宗有着永远摆脱不了的责任义务——对活着长辈的服从、赡养、关怀和尊敬;对死去祖宗的侍奉、照顾、热爱和崇拜。在梓潼,父母亡,为其举行厚葬便是尽孝的体现。孝道观念在仪式中也得以强化和再生产。

如念祭文、分五谷都强调父母对子女的好,也强调子女要对父母感恩。莫斯曾在《礼物》一书中主要提出三个概念,其中一个是相互馈赠的人群之间,有不断彼此给予、接收以及回报的义务,也是一种“互惠”的关系。在梓潼葬礼上,五谷由祖先赐予。当地人表示,过去大部分人都是农民,农民离不开农业,这些五谷既是维持生计的主要来源,也是家庭财富的象征。分五谷仪式是实现家庭财富的代际传承和延续的方式。至于孝子孝孙领完五谷后逃跑是为了不让财富被他人所窃取,所以他们要赶紧将五谷带回家藏好。这也体现出人们对于财富的珍视态度,同时通过这种方式,祖先对子孙的恩德也能让子孙更好地铭记。

华琛曾说,“死亡并没有将中国人之间的互惠关系终止,而是把这种连系转变,并常常加以强化。在中国人的丧礼和安葬之后的祭祀活动中,主要特点是将食物、金钱和物资转移给死者,而在生的人期望能得到一些物质回报,这包括运气、财富和子孙。”

(3)整合家族和社区力量。葬礼作为一个家庭、家族乃至一个村的重要社会事件,将分散的人群重新联系在一起。通过共同参与葬礼活动,原本分散的亲属又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也是葬礼仪式的社会整合意义。而在当代社会里,葬礼的意义更加显得重要。因为“在目前工商社会中,家族内的人际关系也变得较为疏远的社会现象下,藉由群体聚会的形式,无形中提供了社会支援的情境。

因此,丧礼也就成为少数凝聚家人、族人的机会,而且家族内的每个人都可藉由五服的区分重新确认自己在此群体中的身份或地位,形成彼此间需要讲究的秩序、先后的差序关系。”在梓潼葬礼上,死者主要亲属都要过来参加,并且需要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如死者的儿子要为死者准备葬礼,死者的女儿女婿也要购买纸货,死者的其他亲属也要帮忙。

通过共同参与这样一种复杂的活动,人际关系网络得以重塑。同时,只有死者的儿子有权利得到最多的财富,其他亲属只能得到少量的财富,这也是一种对父权制和财产继承权力的再生产。

新思考

梓潼葬俗主要有请端公看期、五方开路、念祭文、分五谷等仪式。其目的可以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来考虑。从个人角度而言,可以让死者的灵魂得到安息,实现生者悲伤情绪的一种宣泄和转移。从社会层面而言,则有助于传承儒家的孝道观念并整合家庭和社区力量。然而,近年来,梓潼丧葬习俗因城市化和政策因素而简化了许多,部分原本应该由死者儿女负责的仪式环节,如念祭文,现在则由专业人士一手操办,这种责任的转移使得整个仪式充满了形式主义色彩,而缺少了死者亲属自身情感的表达。为了讨好死者的亲人,端公在撰写祭文时尽量写好话,但这是否真的能帮助死者实现超脱呢?“如果面对生命的终结,依旧无法坦然,依旧存有装饰,则生命可能呈现另一种空幻,犹如镜花水月。”这样,死者的个人性特征就被隐而不见了。同时,葬礼本身的一些仪式环节充满了功利主义色彩,如死者亲属准备的毛笔、镜子等,都是为了希望死者能保佑后代多出读书人。同时,出于攀比的需要,人们在葬礼上的花销很大,它包括请端公、乐师、厨师、抬棺人等的支出以及酒水的支出,這也是和地方政府倡导的简葬政策有所冲突。笔者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葬俗的超自然因素将会褪去,而更富有人为主义色彩。

作者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孝子五谷亲属
走近乡间
警惕微信“亲属卡”的诈骗
孝顺的定义
创意五谷画
创意五谷画
孝顺的定义
大寒
久病床前无“孝子”
狗也怕醉汉
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