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矿人物

2020-11-06 07:39郭安廷
阳光 2020年11期
关键词:媒人老伴书记

轮换工范杰的婚事

范杰在矿上当轮换工已经一年多了。

轮换工的全称叫农民轮换工,这是一种特定的用工形式。矿上招收农民轮换工一般是在本地区招,一是为矿上组织生产骨干,二是帮助周边农村解决就业问题。农民轮换工到矿上后,基本的待遇和正式工一样,包括吃饭、住宿、领工资、发劳保、享受福利等。但有一条不一样,不转城镇户口,待达到一定工龄时,极少数优秀的可转为正式工,而大多数人就会被解除劳动合同。

范杰所在的村子离大山近,村民的生活刚刚达到温饱水平。那一年,矿上到村上招轮换工时,范杰终于上班了。虽说是在煤矿下井,劳动强度大了些,可范杰不在乎这些。范杰尽管高中刚刚毕业,可农村的孩子上学放假期间就断不了下地劳动,所以他来到矿上并没有感到工作有多累。再说,煤矿现在都是现代化生产了,从地面到井下乘坐的是罐笼,就像电梯一样;从井筒底到工作面坐的是“猴车”,就和旅游景区的缆车差不多;工作面是大型的采煤设备,安全系数十分高……地面生活和农村相比更是没说的,食堂饭馆化,宿舍像宾馆一样。

范杰到了矿上,整个人一下子都变了。人越来越干净了,口袋里的钱也明显多了。范杰的父亲在村上也算个精明人,他曾到矿上看过儿子,回村后逢人就夸:“矿上和城里一模一样,我儿子算是去对了。”

范杰在村上的伙伴们面前,觉得自己就是煤矿工人了。他给大家发的烟要超过伙伴们一个档次,请大家吃饭喝的酒也要和城里人一样,只有这样他才觉得够份儿。

范杰的父亲见自己的儿子确实和原来不一样了,自然对儿子的事另有打算。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为儿子解除婚约。范杰高中毕业回村后,范杰的父亲像很多农村的家长一样,想着儿子当了农民了,就要早早为儿子定下一门亲事,等媳妇一进门自己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按村上人的说法,这叫把儿子拉巴成人了。

范杰上高中时,每天昏头昏脑的学习,一心为了上大学。大学没考上,回到了村里,父亲张罗着给他找对象,他也默认了。两家大人找了个媒人,一说合,这件事就算是公开了。他们村上的男女搞对象,不管是经人介绍还是自由恋爱,要想得到大家公认,必须得有媒人。哪怕那个媒人是个摆设,也必须有。

范杰有了对象,高考失利的心情稍稍好了些。反正村上的伙伴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自己也不能特殊。高考后的半年多里,范杰除了下地干活,有时间便会到未来的老丈人家串门,也主动帮女方家干农活。

世事无常,本来范杰也习惯了农村的生活了,范杰爹准备再过一年就为儿子完婚。可想不到半年之后范杰竟然到煤矿上了班,当了工人。

一年的變化让精明的范杰父亲有点儿不甘心儿子的处境了。他想万一儿子在矿上干得好转了正,那就是公家正式人员了,哪还能娶个农村媳妇?“不行得想办法退婚。”老人对儿子的婚事要重打鼓,另开张。

范杰在矿上经过一年多的磨练,越来越精神。有人已经为他介绍对象了,那个女孩,范杰也偷偷看过几次,从外形上看还比较满意。范杰回到家里,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爹。范杰的父亲一听这个消息,更加坚定了退婚的决心。

范杰的父亲为了儿子的前途厚着脸皮找到了媒人,说明了意图。不过他没有把真实情况说出来,而是找了其它的理由。那天,媒人把范杰狠狠数落了一通,又硬着头皮到女方家挑明了此事。女方一听男方要反悔,又是骂范杰一家人不通人性,又是骂媒人没能力。唉,媒人也倒霉,男女不成,双方家长都要骂。不过媒人也认了,他知道村上有句老话:成功的婚姻是媒人骂两家,不成功的婚姻是媒人被两家骂。

婚事终于退了,范杰的父亲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他鼓励儿子主动找那个女工,尽快把事定了,把将来的“根据地”扎在矿上。范杰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回矿后主动和那个女工联系。

范杰在矿上谈起了恋爱,和村上原来的对象吹了。这个消息不几天就传遍了全村,那段时间,范杰回家也少了,他把业余时间更多地留在了矿上的马路上和公园里。

范杰的父亲不管村上的人如何议论,自己是铁了心要为儿子的前途着想。儿子两个月没回来,也没捎个信。范杰的父亲沉不住气了,决定到矿上去看儿子。那天,他来到矿上坐在儿子的宿舍等了大半天,才见范杰无精打采地回来。范杰的父亲忙问怎么回事,追问了大半天范杰也不吭声,直到宿舍里没有其他人了,才说话。原来,这两个月里,范杰和那个女工相处的很好。有一个星期天,那个女工还领着他见了自己的父母。可想不到大前天,那个女工收到了范杰家乡的一封信,她才明白原来范杰是个轮换工。

前一阵子,这个女工只注意到范杰不错,根本没有想到他是什么工。现在才搞清,原来他还不算正式工。女工的家长知道后,嫌闺女的对象是轮换工,硬逼着她和范杰中断关系。

那个女工跟范杰说这话的时候哭了,哭得很痛心,让范杰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女孩告诉她,她非常愿意,可父母坚决不同意,只好和范杰分手了。她哭着请范杰原谅。

父亲终于听明白了,一向精明的他此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件事之后,村上的人见到范杰的时候少了。偶尔有人碰到范杰爹,问:“怎不见范杰回来?”

老汉悻悻地说:“工作忙,回不来。”

再后来,有伙伴到矿上见到过范杰才知道,范杰正复习功课,他要报考矿务局的职工大学。他告诉伙伴,自己想利用业余时间把工大本科读下来。等合同到期后就参加考试,如果能转成正式工人就在矿上好好干个技术工种。如果转不了正,他就回村上办个小型企业。

新党员尹一的大事

尹一要入党了,这对他来讲可是件大事。前期程序都已完成,只等上支部会议了。这几天,尹一心中非常高兴,连走路都情不自禁的唱歌。

可就在“七一”前的一天晚上,尹一失眠了。

这天晚上,尹一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保管员解严。为什么想到解严就让他睡不着了呢?事情是这样的,解严是队里的老保管员,办事认真,谁要是和他在工作上耍滑头,老头是六亲不认的,因此善意的人叫他“红管家”,但也有个别人称他是“铁公鸡”。年初的时候,尹一到仓库领工具,曾和解严发生了一次口角。那天,尹一到队保管室领东西,解严非要执行矿上的“交旧领新”制度,让尹一把用过的废旧的工具交回来,才给他发新工具。而尹一却粗心大意把废旧工具撂在井下老塘了,俩人便在保管室吵了起来。

“可以领新的,但你必须按制度交回旧的。”解严眼中射出一道毫不让步的目光,盯着尹一一字一句地说。

尹一辩解:“旧的工具确实到期了,但让我随手扔了。井下老塘有水,你让我去哪里找?”

解严还是不让步:“去哪里找,那是你的事。我要按制度办事。”

尹一说:“你不让领工具,耽误了生产你负责!”

解严对工作从来负责,现在尹一拿“耽误生产”吓唬自己,老头急了。本来,他已经从尹一的话中知道,小伙子确实是把工具丢了,而不是像有的人那样,故意把旧的私藏起来而领新的。解严想着让尹一写个情况说明,把旧的工具的编号写清楚,以免将来有人找到这把旧工具,以旧冒领新工具。可现在听到尹一让他为“耽误生产”负责,一下子就火了。

解严的声音提高了许多:“少拿这一套吓唬我。矿上定下的制度,谁也甭想破坏。”

尹一见解严火了,态度也硬起来了:“真是个铁公鸡,我找队长去。”

后来,这件事让队长给协调解决了。可尹一却在心中结下了疙瘩。从此以后再见了解老头,总是不热不冷。以前,他本来是一口一个“解师傅”的称呼,自从那次领工具之后,他明显不想理老头了。

这天夜里,尹一一下子想到了解老头,为什么睡不着呢?因为尹一把解严和自己入党的事联系在了一起。

尹一所在的队本来有五个党员,因为工作调动走了两个,现在队里只有三个党员了。一个是支部书记,一个是队长,还有一个就是老解。偏偏在这个时候,队长的父亲得了重病,队长请假回老家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这几天书记是党政工作一把抓,忙得他连听尹一汇报的时间都没有。

明天就要开支部会议了。支部一共三个党员,尹一要通过表决,按规定要一半以上党员举手。可现在支部三个党员,只留下两个了。如果解严跟自己记仇不举手,那不就只剩支部书记一个人了吗?三个党员的一半以上,那怎么也得两个党员举手。想到这里,尹一能不着急吗?

“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犯到了这个解老头手里。看来,这次无论如何也通不过了。”尹一越想越着急,越着急越睡不着。眼看天就要大亮,才眯瞪了一会儿。

第二天,队支部会议按时召开了。尹一进去时,书记和解严已经坐在那里等候了。

书记见尹一进来就说:“尹一,支部会议应到党员三人,实到二人。现在我们的程序已经进行到你个人陈述入党认识的议程了,你说吧。”

尹一紧张地扫了一眼解严,见他谁也不看,只顧低头抽烟。

尹一更紧张了,他结结巴巴地把自己准备了好几天的话说了一遍。

书记说:“你出去吧,我们要表决。”

尹一从会议室出来,就站在楼道走廊里等会议结果。不一会儿会议就散了,第一个出来的是解严。尹一试想上去打个招呼,可老头连看他一眼都没有就径直下楼了。

尹一又进了会议室,见书记正在写着什么,就悄悄地坐在一旁等。书记写完了抬起头,尹一用询问的目光看书记。书记笑了:“很好,尹一。想不到你在职工中的评价如此之高,刚才还没等我说话,解师傅就表扬了你一大堆。这不,我刚把支部决议写完,准备往矿党委组织部送呢!”

支部书记站起来又说:“尹一,你没其他事吧,那我就去组织部了。”

书记走了,尹一坐在会议室里,大半天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

突然,尹一站了起来,此时此刻他非常想见见解师傅。

退休工林贵的琐事

林贵在五十七岁时就提前内退离岗了。上了几十年的班,每天按时下井,到点吃饭,早养成了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现在离岗了,一下子坐下来没有事干,心里反而没着没落的。

刚接到退休通知的时候,林贵还没有太大的感觉。可在第二天办理退休手续时,林贵的心里有些酸楚,眼里好像也有点儿潮湿。

林贵退休了,再不需要每天着急赶时间上下班。老伴安慰他说:“退下来了,就好好休息,享受享受生活吧。”林贵的“享受生活”首先从睡懒觉开始,到了以往起床的时间,他仍然继续躺着不起。可躺着归躺着,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林贵终于发现自己睡不了懒觉,虽然是躺在床上,但翻来覆去睡不着。懒了几天床以后,他还是像上班时那样每天早早就醒了,起来不是扫地,就是去买菜。本来这些事以前都是老伴干的,现在都让他抢去了。还有一次,林贵还突发奇想,趁老伴不在家时要帮老伴缝被子。本来林贵是想露一手,给老伴一个惊喜,可想不到细小的针线怎么也不听使唤,尽管林贵十分卖力,但留在被子上的针脚却是一针大一针小,针行一边宽一边窄。就这样,忙活了大半天的林贵浑身冒虚汗地准备检验自己的成绩时,发现被子怎么也离不开床,仔细一看,才发现被子和床单缝在一起了。林贵看着自己的“成绩”哑然失笑,无奈地摇起了头,心里感叹家务活儿也不可轻视。老伴回家看到床上的被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那一段时间,老伴变着花样为他改善伙食,有时还陪着他喝上二两。半上午和半下午,林贵就到矿区的中心广场和一帮早已退休的老工人闲坐。这些老汉们很有意思,有人竟然笑称自己是“等死队”。林贵第一次来到他们中间时,就有人大声对林贵说:“老林你也退啦,我们这儿又多了一名队员。我代表我们这些老家伙热烈欢迎你加入‘等死队的行列。”他的话音刚落,立刻就有人鼓掌。老工人们闲坐,除了晒太阳打瞌睡,就是回忆过去上班时的工作情况,或吹嘘自己年轻时的酒量有多大,或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实在无话可谈了就评论那些从面前走过的人。这个是哪个队的工人,那个是谁家的儿媳妇等等。但有一点,只要有人挑头提起过去下井采煤掘进的事,这些老汉们立马就来了精神。一个个争先恐后、眉飞色舞,讲得头头是道,生怕别人小瞧了当年的自己。

在林贵退休三四个月的一天,农村老家的亲戚托人捎信说要给孩子办喜事,请他和老伴回去喝喜酒。以往,老家的人办事林贵回去的时候不是太多,不是倒不开班就是交通不方便,往往是捎个礼就算了。现在退休了,有的是时间,再说还能借机看一看老宅,会一会老友,于是林贵决定这一次必须回去。

那天,林贵和老伴倒了两次车,花了差不多三个小时才回到村里。对于林贵的到来,亲戚家十分高兴,把他老两口安排在了正房的席位。村里人总是对在外面工作的人高看一眼,而不管你是干什么工作的。多年不见面的老邻居、老伙伴纷纷过来给林贵敬酒。此时此刻,林贵感慨万分,兴奋得喝了比平时多很多的酒,他边喝边说:“还是老家人亲哪!”直到回到自己的那个老屋,差不多喝醉了的林贵仍然口中念念有词:“乡亲们好啊!乡亲们好啊!”接下来的几天,林贵的老屋里人来人往,大凡村上和他认识的人基本都来看他老两口。林贵紧着招呼客人,一旁的老伴忙着端茶倒水。林贵被乡亲们的热情感染,每送走一个客人时总要说上一句:“村上的人实在!”这样过了几天,该来的人都来过了,林贵的老屋显得安静起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林贵和老伴就一家一家回访,可往往是吃闭门羹,不是这人去地里干农活了,就是那个外出打工了。在村上再待下去,林贵也觉得有些寂寞了,就和老伴商量回到了矿上。

林贵又加入到矿区中心广场的聊天队伍中,他紧着把回老家的见闻一次又一次地给老伙计说。那一段时间,林贵觉得比较悠闲自在,他自认为找到了退休生活的感觉。然而,有一天林贵又突然感到这样的日子太平淡了。

一天下午林贵去洗澡,他眯着眼睛泡在水池里胡思乱想,两只手慢慢地在身上搓着。林贵上班时洗澡是非常快的,从井下上来,三下五除二就完事儿。退休后,他洗澡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一方面是洗澡的地点从生产澡塘改在了福利澡塘,另一方面洗澡的人基本是上了年纪的或提前退休的。在福利塘洗澡的人都比较清闲,一般情况下是边洗边消磨时光。突然林贵听见其他人哄堂大笑,他不知怎么回事,就睁开了眼睛。旁边有人笑着给他讲,一个装有假眼的老工人使劲搓脸,把假眼搓得掉进了下水道,到处在找。林贵听到这里,再也撑不住放声大笑,这一笑不要紧,他的假牙掉进了水里。这时,全澡塘的人又一次笑得前仰后合。林贵忙捂着嘴去水里找牙,刚才那个丢假眼的人反而不再找眼,也站在那里幸灾乐祸地傻笑。林贵终于在池子里摸到了假牙,到水龙头处洗了洗安在了嘴里。他突然间有些感伤,觉得自己真的老了。穿衣服的时候,他甚至对一起退休的老伙计们开玩笑地说:“这天天吃了睡睡了吃,然后就晒太阳的日子,有什么意思,真就好像加入了‘等死队一样。”

一段时间,林贵又对在矿区散步有了兴趣,他不愿意一直和那些老头扯闲话、唠家常。在散步中,林贵才发现待了三十多年的矿区竟然还有不少自己陌生的地方。林贵饶有兴趣地到那些自己不熟悉的地方转悠,仔细体会那里的一草一木。以前,他忙着上下班,每天是家里、井下、食堂三点一线。此时此刻他突然觉得,矿区还有这么多陌生而又可爱的景色。林貴每天上午出去散步遛圈儿,下午休息。那几天,他几乎把矿区转了好几遍。

说不清什么原因,林贵心里又烦闷了。那两天,他不仅没有了户外散步的心情,而且连老伴做的饭菜也开始挑三拣四了。他突然十分想念井下的班中餐,那时候在井下干上三四个小时后,端起矿上免费供应的班中餐,吃起来狼吞虎咽,那个香哟。每到吃班中餐时,就连井下的小老鼠都会闻到香味跑出来,小眼睛一转不转地盯着他们。可有一天,当林贵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时,却遭到了老伴的白眼。老伴戗他说:“算了吧,现在说这样的话。你忘了吧,那时候不是你三天两头埋怨班中餐花样少、没有家里的饭好吃吗?”老伴的一顿抢白,把林贵后面的话全堵了回去。

就这样,退休后的林贵经常觉得找不见生活的北,他的心情三天两头不是很好。每逢他和老伴唠叨时,遇到老伴高兴时,还能安慰他几句,否则就会遭到更多的埋怨。

林贵想不通,本打算退休后高高兴兴和老伴过几天无忧无虑的日子,可谁知道这退休后没有了工作压力,却无缘无故的心情烦闷。想不通的林贵找到了队里原来的支部书记,书记听了他的话哈哈大笑,拍着他的肩膀说:“老哥,这太正常了。几十年的生活工作方式一下子改变了,肯定马上适应不了。我有一天,也会像你一样的。”

林贵疑惑地看着在他心目中永远没有难事的书记,连连摇头说:“你不会和我一样的,你是书记哩。”

书记摆摆手:“都是人,都一样。也怪我工作不仔细,你退休后还没有主动找你谈过话。这样吧,我建议你多到老年活动室活动活动,抽空和老伴出去旅游旅游,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就像以前一样来队里找我。”

从队里出来,林贵边走路边琢磨着书记的话,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他想,这个道理回去后还得和老伴好好讲一讲,当然更要和那些老伙计们唠一唠。

郭安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三垂冈》等多部文学作品。

猜你喜欢
媒人老伴书记
莫让老伴变成“老拌”
老伴,幸福相伴
读书记
媒人
集书记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专职媒人的变化
爱“多事”的老伴
新媒体崛起下报媒人的应对和变革
“同居”养老伴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