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逐级保证的河道水量分配研究

2020-11-06 05:25许彬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河道生态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已达到一定的标准,但是生态环境却大不如以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水资源系统遭受破坏,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引发了更严重的河道生态危机,为此对生态逐级保证的河道水资源合理分配给用户,可以缓解河道附近地区的不当用水竞争和水资源短缺问题,保证河道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成效。

【关键词】生态;逐级保证;河道;水量分配;研究

2019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求,做好江河湖泊用水量分配工作,明确生态流量控制指标,做好生态流量调度,严格取用水监督管理,实施河湖水系连通项目,制定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取用水总量控制管理措施,而水量分配就是根据可分配的用水总量,按照用水急缓和先后重要顺序向行政区域进行逐级分配,保证当地的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要,避免水资源浪费,有效解决一系列的用水问题,缓解水生态危机。

1、生态逐级保证的河道水量分配基本原则

1.1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为了确保水量分配方案能有效落实,必须要建立民主协商机制,集中决策,并以少数服从多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方式进行协商,以共同的商议汇总结果作为水量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社会公益机构的监管和执行责任,在上下游各县(市)政府和当地政府及环保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保护当地水资源,合理控制河道水量。

1.2公平公正,空间均衡

河道流域范围内各地区发展水平不一,人口规模、生态环境状况也有差异,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和需水量是水量分配的重要依据,因此既要保证公平公正,还要保证分配后的水资源能被高效利用,以现状需水为基础,兼顾未来发展的供水能力,在全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的框架内进行合理的分区分配,充分体现各用水户之间的公平性,维护各县(市)的应有利益,提高水资源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各区域的和谐发展。

1.3统筹兼顾,考虑预留

在满足上下游、左右岸的用水需求的基础上,按照生活、生态和生产的顺序和供需关系,逐渐开发水资源的经济价值,促使其推动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扩大当地的经济发展规模,为乡民和城市创造更好的收益,最后要合理统筹分配水量,做好长远规划,将用水量控制在适当的水平,并留有一定的分配余量以备不时之需,从而规避水权初始分配风险。

1.4节水优先,优化配置

水量分配要遵循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要求,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流域内的人口数量、用水的状况,合理强化节水条件,优化水资源配置,确保各区的用水份额在最合适的档位,以流域水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支撑能力为约束条件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2、生态逐级保证的河道水量分配要点

2.1及时获悉河道的水资源存量和水资源增量

由于来水频率、当地自产地表水量、入境水量、出境水量的影响,不同年份的水资源存量会有一定的变化。而水资源增量是针对基准年同频率来水条件下在未来规划水平年区域内用水量变化的增加值,根据水量分配中立足当下水资源现状和未来水资源规划期望的原则,在制定水量分配方案时应系统考虑,统筹上下游、近远期,及时、准确掌握水资源存量以及水资源量。

2.2科学合理确定河道水量分配目標

河道水量包括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的要求,生态逐级保证的河道分配目标可依据水量水质分配模型来调整确定,其中主要的建模参数为河道区域内的水文情况,包括以往的水文统计信息,以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特枯水年来了解河道的水文变化规律,根据当前年份推演对应的水文情况,确定河道的水量目标,根据河道现状水质和目标水质要求,确定河道的水质目标,以此作为生态流量逐级保证的目标和方向。此外还要充分考虑该年度的用水需求,在满足此要求的基础上可优化水量分配方案,合理控制用水量和预留量,尽可能实现其生态盈余水量最大化,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2.3重视水量分配指标和时期的确定

水资源系统十分复杂,水量分配时要以明确且易掌控的水文指标进行分配,例如丰水期,河道水流量大,与之相连的水库蓄水能力较强时,可分配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在此时变得比较丰富,可根据可分配水量这一指标来确定水量分配份额,促使供需协调,避免复杂的用水需求造成的管理混乱,水量分配方案无法有效落实的情况,而在枯水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为降低,可参考上一条水量分配方法,以合理的动态分配目标尽量缓解环节各区的供水矛盾。

2.4遵循生活用水第一的优先原则

河道水资源的功能很多,分配方向有生产、生活、保护等方面,在水量充足时可以满足多重需求,但水资源短缺时,根据我国“水法”规定,水量分配必须优先满足生活用水需求,同比例压缩其他用水量,而随着环保意识和环保力度的增强,国家在此方面的法律逐步完善,生态用水成为继生活用水后的第二顺位,为了维护河道生态水环境,需要预留出河道最低生态环境用水量,合理控制河道、水库以及地下水的水位,之后依序考虑农业、工业用水,保障国民生计,使河道整体流域健康发展。

2.5构建水量分配方案评价体系

建立水量分配方案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进行分配后可达性分析、供需平衡分析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优化分配方案,实现水资源最优分配。因其他限制条件不能调整分配方案的,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生态补偿或利益补偿。

结语:

综上,在我国的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和人口比例差异,加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很多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现象十分明显,而且在快速的工业发展过程中水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本文所介绍的水量分配方法已经在众多省市的河道等水源区获得了大力的推广应用,成为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完善生态保护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河道管理成效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原园,李云玲.新时期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思路与技术路径探讨[J].中国水利,2020(7).

[2]左其亭,吴滨滨,张伟,等.跨界河流分水理论方法及黄河分水新方案计算[J].资源科学,2020,42(1):37-45.

作者简介:

许彬(1987-),男,湖北,硕士,工程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现就职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第六设计院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利工程规划。

猜你喜欢
河道生态研究
弯道之妙
撮粮之术(下)
河道里的垃圾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分析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