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中晚熟马铃薯品种引进及筛选试验

2020-11-06 05:55金学勇金日金山闫嘉琦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9期
关键词:引进筛选马铃薯

金学勇 金日 金山 闫嘉琦

摘 要:为加快吉林省延边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筛选出更加适合吉林省延边地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开展了引进筛选试验。通过分析供试7个品种的生育期、植株、块茎、产量等性状,筛选出适宜在延边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马铃薯品种,优化马铃薯种植结构,加快新品种推广力度,为延边州品种类型的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马铃薯;中晚熟品种;引进;筛选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1015004

在世界5大洲129个国家和地区马铃薯被广泛种植,其中我国的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1,2]。马铃薯是我国第4大农作物,也是贫困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3]。马铃薯作为一种低消耗、高产出作物,符合实现农业生产绿色发展的要求,更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等重要的脱贫作物[4,5]。目前,马铃薯品种结构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直接影响了马铃薯产业发展,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的问题也日显突出,发展马铃薯产业对确保粮食安全,切实促进农民增产增效,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区域特色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加快吉林省延边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筛选出更加适合吉林省延边地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6-10],开展了引进筛选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马铃薯品种分别为“延薯10号”、“延薯12号”、“东农312”、“龙薯11号”、“克新30号”、“克新32号”以及对照“克新13号”,共7个品种,分别在育种单位引进(表1)。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8年4月24日在吉林省龙井市延边州农业科学院试验地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地面平整,前茬一致,肥力中等一致,不受建筑物、林木等遮荫影响,前作作物为玉米。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随机排列,设3次重复,垄长6m,垄距65cm,株距30cm,小区面积19.5m2,每小区种植100株,试验地周边保护行不少于2行。复合肥(N∶P∶K=15∶15∶15)80kg·667m-2,全部用于底肥。

1.3 数据采集及处理

严格按照《国家马铃薯品种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及时、准确地进行调查、采集。采用DP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在91~99d,均属于中晚熟品种,生育期从短到长依次为“延薯10号”90d,“克新13号”(ck)91d,“延薯12号”92d,“东农312”和“克新30号”93d,“克新32号”96d,“龙薯11号”99d。

2.2 植株形态特征

除“延薯12号”茎色为绿带褐色外,其它参试品种的茎色都为绿色;“延薯12号”和“龙薯11号”叶色为绿色,其它参试品种的叶色都为浅绿色;“克新30号”、“克新32号”花色为紫色,其它参试品种的花色都为白色;“克新13号”、“延薯12号”、“克新30号”花繁茂,“延薯10号”、“龙薯11号”、“克新32号”花繁茂性中等,“东农312”、花少;“克新32号”、“龙薯11号”、“克新13号”天然结实,其它参试品种都为天然不结实;所有参试品种的匍匐茎长短均为中等。

2.3 田间性状

参试品种的平均主茎数从少到多依次为“延薯10号”、“延薯12号”、“克新32号”为1.5个,“龙薯11号”为2.0个,“克新30号”为2.4个,“东农312”为2.5个,“克新13号”为2.7个;平均株高从矮到高依次为“东农312”为38.2cm,“龙薯11号”为38.4cm,“克新32号”为43.0cm,“延薯10号”为50.0cm,“延薯12号”为55.1cm,“克新30号”为60.8cm,“克新13号为65.3cm”;单株块茎数从少到多依次为“克新30号”为3.2个,“延薯10号”为5.5个,“克新32号”为5.6个,“延薯12号”为6.1个,“东农312”为6.2个,“克新13号”为6.4个,“龙薯11号”为6.7个;单株块茎重从轻到重依次为“克新30号”为242g,“克新32号”为246g,“克新13号”为345g,“东农312”为362g,“龙薯11号”为445g,“延薯12号”为596g,“延薯10号”为730g。

2.4 块茎性状

“延薯10号”薯形为扁圆形,“龙薯11号”薯形为椭圆形,其它参试品种薯形都为圆形;所有参试品种薯皮为黄色;“延薯10号”、“龙薯11号”、“克新32号”薯肉为白色,“延薯12号”、“克新30号”薯肉为淡黄色,“东农312”、“克新13号”薯肉为黄色;“延薯10号”、“延薯12号”、“龙薯11号”、“克新13号”薯皮略麻,“东农312”薯皮为麻皮,“克新30号”、“克新32号”薯皮光滑;所有参试品种芽眼深浅程度均为浅;商品率从低到高依次为“龙薯11号”为53.3%,“克新13号”为56.0%,“克新30号”为56.4%,“克新32号”为57.6%,“东农312”为62.1%,“延薯12号”为69.0%,“延薯10号”为73.3%;比重从低到高依次为“东农312”为1.0522,“延薯10号”为1.0597,“克新30号”为1.0651,“克新13号”为1.0656,“延薯12号”为1.0746,“龙薯11号”为1.0849,“克新32号”为1.0859;干物质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东农312”为13.862,“延薯10号”为15.437,“克新30号”为16.578,“克新13号”为16.683,“延薯12号”为18.599,“龙薯11号”为20.710,“克新32号”为20.931。

2.5 经济性状

各参试品種的产量在1413.8-3346.4kg·667m-2,共有5个品种比对照表现增产,其中产量居第1位的是“延薯10号”,折合产量3346.4kg·667m-2,比对照增产109.3%,产量居第2位的是“延薯12号”,折合产量2864.1kg·667m-2,比对照增产79.2%,产量居第3位的是“龙薯11号”,折合产量2627kg·667m-2,比对照增产64.3%,“东农312”折合产量1899.5kg·667m-2,比对照增产18.8%,“克新30号”折合产量1801.5kg·667m-2,比对照增产12.7%,产量最低的是“克新32号”,折合产量1598.5kg·667m-2,比对照减产11.6%。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引进及筛选试验,分析了供试品种的生育期、植株、块茎、产量等性状。结果表明,参试的7个材料在株高、主茎数、单株块茎数、茎色、叶色、花色、皮色、肉色等各具不同特点,可为品种类型的选择提供依据。品种选择是马铃薯产量提升的重要因数,优良品种的选择对马铃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旨在通过对一批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在延边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优化馬铃薯种植结构,加快新品种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 Wang B, Ma Y, Zhang Z, et al.Potato viruses in China[J].Crop Protection,2011,30(9):1117-1123.

[2]郑慧慧,王泰云,赵娟,等.马铃薯早疫病研究进展及其综合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13(01):18-21.

[3]仲乃琴,李丹,任园园,等.现代农业科技助力马铃薯产业精准扶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马铃薯产业科技扶贫实践与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03):349-356.

[4]李峰,耿智广,张文伟,等.庆阳市马铃薯栽培品种田间性状鉴定及经济效益评价分析[J].中国马铃薯,2016,30(06):326-329.

[5]梁忠武,雷智刚,闫耀廷,等.庆阳市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9,33(03):135-139.

[6]刘长臣,刘喜才,张丽娟,等.马铃薯国外引种的探讨和建议[J].中国马铃薯,2010,24(01):73-76.

[7]范书华,董清山,王艳,等.牡丹江地区适宜对俄出口早熟马铃薯品种筛选[J].中国马铃薯,2012,26(06):329-331.

[8]高连仲,杨志勇,游建云,等.六盘水市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马铃薯,2003,27(01):26-27.

[9]杨琳,金黎平.早熟马铃薯的栽培管理技术[J].北京农业,2000(03):9.

[10]康哲秀,玄春吉,姜成模,等.延边地区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马铃薯,2005,19(04):216-218.

(责任编辑 李媛媛)

收稿日期:2020-08-20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90902028TC);延边州科技创新中心项目(项目编号:2018JH01)

作者简介:金学勇(1985-),男,硕士,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马铃薯育种及示范推广;通信作者闫嘉琦(1989-),男,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马铃薯育种及病虫害。

猜你喜欢
引进筛选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晋北豇豆新品种鉴定筛选与评价
关于国企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思考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定边马铃薯
广告学著作引进与广告学的发展
深圳特区新定位:从“引进”到“引领”
胖胖的马铃薯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