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记录伟大历程 广电“点赞”脱贫成效

2020-11-06 06:16陈丹
综艺报 2020年19期
关键词:点赞卫视攻坚

陈丹

“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 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

诗人穆旦在《赞美》中勾勒了一个于历史长河中饱受贫困的农夫形象。千百年来,朝代更迭,贫困问题始终存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新中国成立以来,数亿人口摆脱了贫困,成就令世界瞩目。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2019年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指出,“3年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

时间进入2020年下半年,脱贫攻坚已进入倒计时,迎来最后的决战时刻。脱贫攻坚也成为今年广电媒体内容编排的一条主线。

9月10日,国家广电总局召开扶贫工作推进会。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聂辰席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继续加大力度做好扶贫工作。他指出,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在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方面的突出作用,深入实施“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工程,深化广播电视媒体“头条”建设和视听新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建设,围绕国家扶贫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统筹网上和网下、国内和国际,做优做亮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宣传;深入实施“新時代精品”工程,抓好脱贫攻坚重大主题精品创作;深入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建设,重点实施好基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贫困地区县级播出机构制播能力建设等重点惠民工程。

在关键节点和大事要事面前,不失声,有作为,广电媒体不仅扛起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任务,也为扶贫事业提供了一个个“广电样本”。

扶贫剧记录乡村巨变

在“精准扶贫”“返乡创业”等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千万人的生活正发生着巨大改变。众多扶贫题材、乡村题材电视剧将落点放在了时代变化下的个体。

3月17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做好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创作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强调,各级电视台特别是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加大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购买、排播力度,整体布局,科学规划,分批次、有节奏地推出,做到主题鲜明、高潮迭起,实现最佳播出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一个也不能少》《绿水青山带笑颜》《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遍地书香》《温暖的味道》《最美乡村》《花繁叶茂》等十多部扶贫剧已经登陆央视和各大卫视播出。

其中,《温暖的味道》以美食背景讲述第一书记下乡扶贫的故事;《一个都不能少》把视角放在两村合并上;《绿水青山带笑颜》《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则选择了年轻人回乡创业题材;《花繁叶茂》抒写了现代年轻人的乡愁;《最美的乡村》讲述了三位返乡大学生投身于脱贫攻坚的故事。

将年轻人作为主角,通过他们的视角讲述脱贫攻坚的故事——成为许多扶贫剧的选择。《绿水青山带笑颜》制片人、万达影视总经理尹香今表示,观众观看扶贫剧时,代入感会弱一些,选择以年轻人为主角讲故事,在保证传统电视剧观众的同时,也能让年轻人介入项目,“以年轻人的视角,写他们眼中脱贫攻坚以后家乡的巨变。”

展现什么样的乡村?乡村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扶贫剧的创作理念也不谋而合。正如《一个都不能少》导演白永成介绍,“我们想做的,是让观众看到一个真实的、全新的中国新农村。它不再贫瘠落后,只差‘最后一公里就能迈进小康社会;脱贫也不是它的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无论是《绿水青山带笑颜》中主角经营的民宿,还是《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中改造后的村舍,抑或是《一个都不能少》中呈现的旅游基地,剧中的乡村都十分现代化。这些剧向观众展现了另一种面貌的乡村,也给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群体指出了另一种选择——都市之外也有广阔天地;回报故土,也能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节目扶贫新探索

电视媒体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参与者。在脱贫攻坚战中,很多节目不仅仅是扶贫故事的讲述者,也深度参与了脱贫攻坚战。尤其是一些国民度强的综N代节目,通过嫁接扶贫资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不断涌现的扶贫类节目、综艺,正在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轻骑兵”。

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第四季录制地点选择了西双版纳。首期节目录制中,节目组邀请网络带货达人与节目嘉宾开启公益直播,帮助当地果农销售农副土特产品。不到一小时的助农直播,吸引近2000万网友关注,产品全部售罄,直播销售额520多万元,惠及西双版纳195个村庄的1750位村民。

湖南卫视的另外两档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也植入了公益扶贫元素。其中,《快乐大本营》开启“温暖有你快乐出发”心愿树环节,携手芒果V基金、快乐粉丝会App,为公益出发,去往需要帮助的地方,在做节目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提升社会责任;先后帮助青海、湖南、云南、内蒙古、贵州、陕西、甘肃、四川、宁夏、江西等地农民,利用节目资源拓展销路。《天天向上》推出了扶贫专题节目,讲述返乡创业新农人回乡扶贫的动人故事,宣传优质农产品,向全国观众介绍乡村新面貌,还对当地特色美食、物产及传统民俗文化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8月30日,湖南卫视脱贫攻坚主题节目《青春在大地》开播。该节目聚焦精准扶贫,采用“下乡采风+舞台剧表演”的形式,融合采风、表演、访谈、互动等多种元素,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扶贫工作者们的灼灼青春。

公益元素也植入浙江卫视的综艺节目之中。通过把公益扶贫巧妙融入节目流程,《奔跑吧》《中国好声音》等头部综艺向观众传递了积极的社会价值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油助跑。以《奔跑吧》为例,节目通过传统文化、素人互动、公益活动等元素,丰富了节目内容与价值内涵,让观众在“跑男们”带来的欢笑中,感受到积极脱贫、扶贫的意义。

“今天我们从黄河入海的山东省宣告启程,前往黄河沿线城市。去亲身感受黄河流域深厚的文化。”在收官的《奔跑吧》第四季节目中,节目总导演同时宣告了下一次旅程——《奔跑吧·黄河篇》的开启。据悉,节目内容将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聚焦黄河生态经济带沿线刚脱贫或尚未脱贫摘帽的地区,通过游戏设置、直播带货等方式,大力宣传生态扶贫战略,帮扶当地转型发展,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双赢”,助力“美好中国”。

作为曾获得国务院扶贫领导开发小组颁发的“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的媒体项目,团队走遍15个省自治区30个贫困县97个村落,共40万公里行程,把创意变成现实,和103位嘉宾一起打造32个县城品牌,实现超120亿元农产品销售额,不断探索电视脱贫的新出路。

《极限挑战6》的延伸节目《极限挑战宝藏行·三区三州公益季》于8月开播。该节目旨在借助公益扶贫、旅游援建的方式,吸引更多观众关注“三区三州”、关注边远人群。“极挑男团”成员雷佳音、岳云鹏、王迅、贾乃亮、郭京飞、邓伦和新成员任嘉伦、杨超越、虞书欣等前往“三区三州”探访当地脱贫成果,为观众带来脱贫故事、脱贫人物。《我们在行动》《极限挑战宝藏行》两档节目共同构成了东方卫视一周两档扶贫主题节目的排播样态。

江苏卫视重点策划的脱贫攻坚主题节目——《从长江的尽头回家》,将于10月中旬登陆江苏卫视晚间档。早在2018年,江苏卫视的节目制作团队就萌生了制作一档围绕“长江经济帶”主题的人文类节目的想法;2019年,制作团队联想到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于是决定将两大话题结合,从而诞生了《从长江的尽头回家》节目雏形。目前,该节目已经进入录制和剪辑阶段。

《从长江的尽头回家》以长江为地理线索,以长江流域脱贫攻坚和奋力夺取全面小康的实践故事为主要内容,推广长江两岸特色物产,助力全面小康,用生动的画面,展现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长江经济带开花结果的新气象。节目团队介绍,节目拟邀请嘉宾组成探访小组前往长江沿线地区,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呈现、记录脱贫致富故事,聚合各方力量,帮助找准适合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物产,既以网络直播带货的方式直接为当地带来创收,又为当地打造特色的销售产业链,在节目播出后也能持续带来经济效益。

北京卫视推出一档全新的文化旅游节目《我的桃花源》,该档节目以电视+新媒体直播的形式,探访北京十个远郊区县的特色旅游线路、自然风光、历史遗迹、非遗文化、特色产品等,评选出“北京十大最美桃花源”。与此同时,节目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推动京郊特色产品的销售,形成首都特色旅游扶贫协作新模式。

无论是在《向往的生活》《奔跑吧》《极限挑战》等品牌综艺中植入扶贫元素,还是新打造的人文+产业结合的扶贫主题节目,背后的节目制作者们都在探索通过电视化的表现和传播手段助力扶贫事业。这些节目不单单讲述了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发展故事,也为他们嫁接了资源桥梁,扶持当地产业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

融媒体矩阵宣传

通过电视剧,品牌综艺、大型节目及纪录片、新闻报道,各大卫视平台围绕脱贫攻坚主题形成了自身的传播矩阵。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芒果超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华立介绍,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将继续发挥主流媒体主窗口、主平台、主阵地作用,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电视节目。

自2013年以来,湖南广播电视台连续8年在湖南卫视主新闻栏目《湖南新闻联播》开展“新春走基层”直播活动。2020年推出《直播大崀山》,将镜头对准大湘西、大湘南等贫困地区,带动优质宣传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2020年以来,湖南广播电视台陆续推出了《春天的期待》《多彩幸福花》《十村记:精准扶贫之路》《村里的大学生》《云端扶贫路》《决胜三湘》《科学下乡记》《这七年——精准扶贫在湖南》《十八洞村这五年》《十八洞启示录》等新闻专题片和扶贫节目。除此之外,湖南广播电视台还启动了“精准扶贫 协力同心”精准扶贫广告创制活动,制作了邵阳茶油、双峰辣酱、安化黑茶等多条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或旅游产品的广告。围绕“决战决胜”的宣传主线,湖南卫视在《我的纪录片》栏目陆续推出“脱贫攻坚三部曲”,以小山村的大变化为切入点,用脚下的泥土与心中的信仰记录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

浙江广电集团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下推出了“886助跑行动”。据悉,浙江广电集团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在对口支援、对口合作、精准扶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整合集团下属浙江卫视、浙江之声等近20个广播电视频道和好易购频道、新蓝网等新媒体资源,联合社会力量,聚焦8个对口地区,拿出8亿元广告资源,推出6项助跑行动,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助力对口地区告别贫困、共赴小康。

6项助跑行动包括:主题新闻宣传,聚焦对口支援、精准扶贫相关主题,构建全平台覆盖、全媒体联动、全形态呈现的宣发矩阵,推出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大山深处的浙江人》、直播栏目《小康村24小时》、新闻纪录片《共赴小康》等;公益形象展播,搭建各对口地区精准扶贫经验分享、成果展示和形象推广的平台,通过短视(音)频、H5轻应用、VR新媒体产品等多种形式,多平台、多通道、多时段融合推广;商业硬广投放,价值8亿元的广告资源将全部免费用于对口地区产品广告的投放;融媒体线上销售,选取对口地区优质特产,入驻好易购和浙江卫视线上直播间,帮助打通全新销售链路,同时对对口地区的精品旅游线路进行网络直播介绍、销售,带旺当地旅游市场;综艺植入推广,积极发挥浙江卫视《奔跑吧》《中国好声音》等头部综艺优势,通过把公益扶贫巧妙融入节目流程,传递出综艺节目特有的积极社会价值,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油助跑;主题晚会礼赞,通过主题晚会,表达齐声礼赞新时代,一同携手奔小康的美好祝愿。

今年上半年,上海广播电视台提出,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际,上海广播电视台作为上海新型主流广播电视媒体,应积极担当舆论引领责任,根据中宣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宣传主线,提前策划,精心构建涵盖新闻、公益节目、纪录片、影视剧等不同宣传样式的舆论矩阵,深入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以强大的宣传声势助力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打造的《脱贫攻坚战》放眼全国,走访集中全国86.8%贫困县的14个连片特困地区,用15集系列报道和短视频的方式,反映这些脱贫主战场卓著的脱贫成效。《上海温度》立足上海,联合上海16个区拍摄,展现上海加强精准扶贫,坚决助推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协同努力。上述系列报道和相关短视频,于下半年在东方卫视《东方新闻》和看看新闻Knews新媒体端陆续推出。

全媒体新闻项目《脱贫之战》由东方广播中心打造,以“汇聚声音力量,吹响决战号角”为口号,计划每月走进一个贫困县市,覆盖上海扶贫合作对口地区,如湖北宜昌、贵州遵义、云南普洱、青海果洛、新疆喀什等。节目从6月起至10月,在上海各广播频率及阿基米德等平台持续播出。

此外,围绕“脱贫攻坚战”,上海广播电视台重点打造三部专题纪录片——《小康中国》《并肩的地方是晴天》《与龙共舞》,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江苏广电总台将举全台之力,以高水准、高质量的内容,汇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磅礴力量。”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董事长卜宇介绍,总台从年初开始就策划推出了一批贯穿全年、各具特色的大型主题系列报道,形成以江苏卫视、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江苏新闻广播、荔枝和我苏“两网两端”为主阵地,旗下其他平台同步配合的宣传格局。在重点新闻栏目中开设贯穿全年的全媒体专栏“聚力强富美高 决胜全面小康”,陆续推出“百村”“百城”“百人”等系列报道,并推出《幸福小康路》《住新房 奔小康》《人民的珍藏》等融媒体系列报道。此外,纪录片《种豆天山下》《带不走的扶贫队》正在筹备中,将讲述产业援疆和苏陕协作扶贫的故事,展现扶贫大局中江苏的担当与作为。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主题,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开设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脱贫攻坚北京在行动》等专栏,系统报道北京脱贫攻坚、对口帮扶的工作经验和成效。文化扶贫电视剧《遍地书香》、原创广播剧《山后梨花香》、公益直播带货“京鄂交响曲”“为小康拼一下”等多部作品,构建起脱贫攻坚宣传报道的立体矩阵。

其中,北京卫视《档案》将在近期推出《全面小康 全面解码》,全方位扫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点。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余俊生介绍,近年来,北京台在重大主题宣传上主动策划,积极作为,要制作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

人员“下”得去,作品才“上”得来

在脱贫攻坚主题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很多节目制作人员跑遍了大江南北。《从长江的尽头回家》节目组告诉记者,由于在偏远地区拍摄时间长,团队需要克服当地气候、海拔、蚊虫等困扰,考验着个人成员的吃苦能力。与此同时,制作团队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把“脱贫攻坚”的内核,与趣味性、可看性、传播性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扩大节目的影响力。

云南卫视纪录片《激越怒江》执行总导演骈庶告诉《综艺报》,在怒江连绵不绝的大山中,小型村寨星罗棋布,复杂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与世隔绝的村落样态,艰苦的生活环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村民,为扶贫工作提出了难题。为了对怒江州10年的扶贫变化进行系统性梳理,骈庶及团队一直穿梭于各目标村寨取景,几乎每个月都要在当地蹲守拍摄15—20天左右。持续一年多的拍摄,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了扶贫工作为当地带来的点滴变化,记录下了这些村寨的蜕变过程。

践行“四力”,“舍得跑、住得下,别抱怨、去感受”——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重点报道部主任刘安戈如此总结脱贫攻坚类节目报道的经验。在他看来,制作任何节目都需要投入,需要用心用情;脱贫报道不同之处在于,采访地区路途都比较偏远,条件相对落后,有时候还需要克服贫困地区的方言问题。但只要克服这些,在采访上多下功夫,就能获得很多珍贵的故事,感受这片巨变土地的勃勃生機。

电视剧的创作同样如此。“编剧要下得去,作品才上得来,多采访,多走动。”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制作总监靖雷如此说道。深入生活——是近年来中国扶贫剧主创创作的共同体会。在记者的采访中,《绿水青山带笑颜》《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等多部剧主创表示,项目筹备均经历了长时间的采风过程,走访了全国多个贫困地区,与扶贫人物、当地群众的沟通、交流构成了作品的灵感来源,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的真实感和力量感是打动观众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点赞卫视攻坚
东南卫视 海峡卫视 美食纪录片《下饭菜》专家点评
“二轮剧”霸屏卫视黄金档 新剧仅占1/3
攻坚脱贫
“东方、北京卫视收视飘红” 2016卫视黄金剧场首季收视盘点
我们的节目从哪里“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