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的应用探究

2020-11-06 04:05王志平
考试与评价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研究

王志平

【摘 要】 发散式教学是以学生的个性化为基本,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出发的一种创意的教学方法。高中历史教学应用发散式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所以,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谈一谈发散式教学的应用方式,以期借助发散式教学方式来优化历史教学工作。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发散式  方式  研究

前言

就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情况来看,仍有教师存在传统的应试教学思维,教学过于重视历史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发散式教学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因此,教师将其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改善传统应试教学的不足。

一、发散式教学的概念及要求

(一)发散式教学的概念

与传统的应试教学方式相比,发散式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坚持以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为基本,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出发,选择可研究的问题,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问题展开自主地分析和研究,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发散式教学应用的要求

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用发散式教学方式,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第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向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展开问题的探究。第二,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展开较为细致的分析,以把握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的薄弱点展开有效地引导教学。第三,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历史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插图、文字等素材,并学会结合教材中的素材挖掘出可研究的问题,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走进具体的教学氛围之中。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的应用

(一)应用发散式教学理念创设历史问题教学情境

有效的问题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走进具体的教学气氛之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发散式教学理念,结合相关的历史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选择出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历史问题,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展开问题的研究。然后,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导入相关的历史插图、视频资料等素材,为问题创设出具体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具体的问题情境之中。

以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内容为例,首先根据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内容及目标,教师可以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结局等方面,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提问的方式,运用发散式思维,从多角度、多方面提出问题,以满足每一学习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然后,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片内容,结合生动形象的影片内容来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使得学生初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历史。当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引爆太平天国运动的导火索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是如何发展的?最后运动的结局是什么?”在提出历史问题之后,教师继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循环播放相关的视频内容,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问题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融入到问题情境之中,并发散学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二)应用发散性教学思维组织历史课程合作学习

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授课思维,学会利用发散性教学思维来组织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尽可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这样才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其中,教师可以结合合作学习的模式,将发散性教学思维与课程合作学习相融合。首先,教学可以按照高—中—低的顺序,对学生展开分层分组,以组的形式展开合作学习任务的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能力,才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分组。其次,针对合作学习组员的需求及能力,融入发散性教学思维,提出多元化的合作研究话题,引导学生拓展和发散思维。最后,教师要保障学生拥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对话题展开细致的探讨,同时要求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做好组内学习评价及记录工作,以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以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为例,教学可以结合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出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合作话题,让学生利用课堂合作学习时间展开话题的合作探讨。其中,对于处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他们分成若干组,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关内容,提出如下发散性思維话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在何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等。那么这一层次的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及能力,选择适合小组的合作学习话题展开合作探讨,同时小组也可以选择多个话题展开讨论,促使学生可以发散思维去探讨不同的历史话题,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同样将他们归为若干组,以组的形式展开话题探讨。但是,对于该层次学生,教师应该适当提出难度较低的讨论话题,促使学生有信心去完成话题的探讨。比如,从发散思维角度,让学生对比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任务、范畴、领导阶级以及指导思想等。学生们同样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兴趣,展开多方面的发散性探究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点学科,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发散性思维,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去学习,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健.发散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存阅刊,2018,17(5):289-289.

[2] 何爱美.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15(29):008-008.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研究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公司研究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