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职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途径研究

2020-11-06 06:01陈含笑
青年时代 2020年24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陈含笑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职学生的整体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尤其在其职业素养提升方面,能够指导不同高职生在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满足他们的需求,把提升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素养高度融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本文在理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定义和认真分析高职生的职业素养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重点探索研究高职生的职业素养的提升途径,对于提高高职生综合就业竞争力是具有实践意义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高职生就业

在当今这个产业技术不断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的社会大背景下,高职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生的就业不容乐观。企业和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求职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创先争优等职业精神,把职业大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培养高度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三个方面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浓缩和总结,形成了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

职业素养是指人们在职业岗位上需要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它是劳动者在专业活动中的综合素质,是其适应和掌握相应专业岗位能力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对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以从职业素质提高的角度,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成长阶段的高职学生的发展需要。这无疑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更高层次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建设中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问题及原因

(一)学生层面

一是缺乏专业意识。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学习基础上比较薄弱,学习动机和兴趣不强,对自己的认识不明确,更不用说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不注重职业素质的提高。二是职业心理问题。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是因为中考不及格,未能进入理想的高中,有一個心理失衡的问题。其他学生自卑感强,不自信,心理承受力差。他们认为自己比别人差,更不用说毕业后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了。三是职业观存在偏差。学生往往缺乏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求职时更多地考虑薪酬、社会地位和工作环境,而较少考虑用人单位的发展和岗位前景。通常在实习阶段,他们遇到一点困难或挫折时会选择辞职,而不是面对困难。

(二)学校层面

一是重技能,轻素养。许多高职院校只注重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不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不高,进入社会后就没有竞争力。二是德育课程形式化。纵观多所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它们往往会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等德育课程归为副科,只要安排教师上课,但很少注意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德育课程通常是形式化的,使学生错失职业素养教育的机会。三是文化课效率低下。一些高职院校在课改过程中,增加了学生实训课的课时,删除了一些发挥巨大作用的人文培养课,文化课在学校教学体系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也逐渐轻视文化课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思维迟缓,学习主动性下降。毕业后,很多走出校园的学生可能成为专业技能的佼佼者,但他们的人文素养确实很差,综合能力整体被拉低。文化课的低效也使学生失去了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

(三)社会层面

一是企业迫切需求高技能型人才。近年来,许多企业愿意高薪聘用高技能人才,这使得学校和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学校认为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但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认为只要职业技能证书越多,就不怕找工作,愿意在技能证书上花更多的时间考试,却忽视了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文化内涵的提升。二是支持校企合作的企业不多。很多企业愿意与校企合作,但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合作不够深入。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对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些企业认为,只有国家和学校需要搞好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主动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正在积极走出去,寻找愿意合作的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和实习。虽然教室已经名义上搬到了企业,但企业追求的是效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学生为企业创造价值,所以学生的实习基本上都花在了生产线上。学生只操作,缺乏对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理念的深刻理解。因此,学校和企业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密切“合作”。

二、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习近平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还强调,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这一重大要求揭示了在广大青年中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途径。这就为高职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如何提升职业素养提供了指导依据。

(一)学生层面

高职学生要主动思考专业与未来职业的关系,积极配合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和实训资源,完成培养任务,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竞争力。充分安排、利用好课余时间,积极主动走进社会,走进企业,了解所学专业发展的现状、前景和要求,从而积累实战经验,为顺利上岗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层面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根本和指南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首先要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入手,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时要通过市场调研要满足市场需求,从而确定企业所需的岗位职业素养,并将其归纳整理后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并对原有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使之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领域课程如计算机、英语、语文、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需要学校层面的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以统一人才培养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公共基础课程承担部门和教师的参与,使其熟知不同专业人才所需的不同职业素养,以加强以后授课的针对性。

加強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者,高职院校要加大教师素质提升力度,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质量。一是要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深造,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方面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和科研能力来提高理论素养;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内部,通过挂靠职位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二是要通过各种培训和竞赛等活动让教师掌握更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三是要各种荣誉评选活动评出一批优秀先进,树立典范来促进全体教师的参与,鼓励教师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校学工处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大有可为。规范学生学习行为习惯,需要校学工处的积极参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往往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课堂纪律是很多一线教师头痛的问题,课堂纪律的维护不仅是课堂教师的责任,也需要校学工处参与。学工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对学生上课的到课情况、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共同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此外,学工相关部门可以指导社团活动,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各项活动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三)社会层面

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要积极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转变自主发展的固有观念,同时解决“用人难”和“就业难”两大问题,营造双赢局面。可根据自身需要,企业可以安排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学校开展培训,与专业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讨论专业设置,通过讲座、展览、企业文化周等活动,以激发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热情,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为学生择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学生、学校和社会企业的合作与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学生与社会就业需求之间的差距缩短,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和各个方面的努力都是分不开的,让我们期待这一实践能够越来越好,让学生今后在步入社会、走上职场能够笑对人生。

参考文献:

[1]张海平,张平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7(9):3-5.

[2]朱佳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52-55.

[3]兰娟,戚洪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J].法制与社会,2015(20):230,233.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