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2020-11-06 02:49陈允娟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路程初高中乌龟

陈允娟

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师教学的目标是新课标的要求.“速度”的概念对学生形成运动观念有着重要影响,运动观念是物理观念的要素之一,物理观念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而.由此可见,“速度”概念对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通过对“速度”概念的引入,谈谈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一、初高中生认知差异

根据皮亚杰认知理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已经能够对运动的快慢进行逻辑推理,可以利用比值法比较不同路程、不同时间的运动的快慢.在对速度的讲解中,教师实际已经应用了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不同路程比不同时间的方法引入了“速度”,那么在高中教学中依旧以这样的方式引入,是否会让已经经历过初中学习的的高一学生感到枯燥,丧失学习速度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引入“速度”这一概念时,要充分考虑初高中教材内容上的衔接,以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时,需要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用路程比时间并不能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位置变化的快慢”,高中阶段的速度应该是位移比时间,从而来指出初高中对于速度定义的区同.

二、问题情境引入

教学设计1

师: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A点出发到B点,如果两人同时到达,且分别沿下面路径,哪个走得快?

生1:乙快,乙沿直线运动到B点,路程短.

生2:用路程比上时间应该是甲快,甲走的路程更多.

生3:应该是一样快,因为甲和乙同时到达终点.

师: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在初中学习的速度概念难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同学们能否重新给速度下个定义呢?

设计意图:高中课堂在引入速度概念时,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如“比较相同时间,从同一地点出发的两个物体,沿不同路径到达相同地点,哪個运动得快?”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思考用路程比时间并不能有效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并重新定义速度.

教学设计2

师:龟兔赛跑故事大家都听过.乌龟先到达了终点,兔子因为中途睡了一觉所以比乌龟慢,那么运动的速度谁快?

生:那肯定是乌龟快,因为乌龟先到达终点的!

师:那若是兔子中途没有睡觉,而是在森林里迷路了,就比乌龟迟了一秒钟到达终点,那又是谁赢了?谁速度快?

生:还是乌龟赢了,因为乌龟先到达终点,所以乌龟的速度快.

师:但是我们初中说的速度是路程比上时间,若是按这个公式来,应该是兔子快才对!所以我们要重新给速度下个定义.同学们觉得速度该如何定义呢?

设计意图:通过耳熟能详的故事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来定义速度,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加深其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并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

三、学生评价

以上两种教学设计,都意在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构建新的速度的概念.那么如何了解学生是否认同速度的新定义呢?笔者设想,可以用四百米赛跑的例子设计如下问题:同学们进行四百米赛跑时(绕操场跑一圈),花了两分钟,那么速度是多少呢?大部分学生知道,理论上速度应该是0,但这难以理解,速度怎么能是0呢?由此可以与初中速度的定义相联系,引出平均速率的概念.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曾说过:“影响学习唯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所以,初高中教学中知识的衔接很重要.初高中概念的不同,容易让学生对已学知识产生怀疑,所以教师要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概念.

猜你喜欢
路程初高中乌龟
求最短路程勿忘勾股定理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多走的路程
多种方法求路程
走的路程短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