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1-06 11:59刘桂斌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4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问题对策

刘桂斌

摘要:我国的心理咨询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地区、校际发展不平衡;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不健全;实际操作中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不高等等。笔者认为各大学应该从提高对心理咨询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咨询者的专业素质、改善心理咨询机构的条件等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却不是很高,心理咨询在高校心理辅导中具有重要意义。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不同,心理问题是指“由现实问题引起,近期发生,持續时间不长,内容相对局限,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没有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暂时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对于超出这一范畴的精神疾病,不在心理咨询的研究范围,建议不用心理咨询手段解决。我国大多数高校成立了专门针对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室,但是这些心理咨询室起到的作用却有限,首先,咨询室缺少专业的、水平高的专职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室大多是兼职的老师进行咨询的,很多工作遇到困难就难以进行。其次,未重视发展性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中更重视当前心理问题咨询,但未考虑到大学生的特殊性,未来的发展性咨询对学生非常有意义,并且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业以及就业压力。再次,经费不足,有一部分高校重视心理咨询,会为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研究提供充足经费,但是大多数高校不重视心理咨询,在对大学生的各项心理咨询的研究中,并没有很好的经费保证。面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求高校更加积极地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心理咨询路径,以保证心理咨询的有效性,真正地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

一、高校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

(一)主观问题

目前高校由于主管部门和学校思想上重视不够,经费投入少,心理咨询机构不普及,职责不明,很少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帮助与求助方式,没有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三级网络模式没有有效的开展工作,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没有积极的预防措施,心理咨询停留在口头上、形式上,工作形式化,没有真正落实到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行动上,软、硬件设施不到位,缺乏实际效果.其次,由于心理咨询开展时间短,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不科学,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和偏见,导致有了心理问题和疾病,不愿进行心理咨询,或知道有问题,但害怕受到歧视,不愿走进心理咨询室咨询.认为咨询中心是治病的地方,对心理咨询机构敬而远之,有心理困惑时会选择朋友或同学帮助,很少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咨询.第三,很多高校定位不准,把心理咨询工作等同于德育工作,认为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用德育的方法去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忽视了心理咨询功能的发挥,即心理咨询德育化,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政治问题,对心理咨询工作产生了不良效果。

(二)客观问题

大学生处在身心快速发展、人格不断变化的特殊时期,社会文化也呈现多变和多元的特征,使其人格形成变得困难,心理发展出现问题.首先,目前高校心理咨询遵循医学模式,重治疗轻预防,教育对象面狭窄,工作重点放在少数患有心理困惑或者心理疾病的大学生的咨询、辅导、诊治上,而不是针对所有的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接受心理咨询指导的需要.其次,心理咨询对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求高.第三,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知识很不全面和系统,理论研究滞后于实际需要,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理论与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未从思想政治教育中独立出来,没有真正地纳入到课程体系建设中去.从而造成咨询方法西化,方式单一,工作目标盲目,效果不佳.第四,目前高校心理咨询机构设置混乱,隶属关系不统一,有的归学工部、工会、团委或校医院,有的归院系管理,如教育系或心理系,也有独立设置由校党政领导分管.由于名称、隶属关系不一致,制约了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管理体制不健全,权责不清,部门之间不协调,缺乏科学的有效的评估机制,工作随意性大,效果不理想.

二、建议及对策

(一)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许多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有心理障碍的人才是心理咨询的首要对象,甚至很多高校教师也对此看法深信不疑。因此,转变思想观念,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已迫在眉睫。心理健康的教育重在预防,并不是亡羊补牢,高校要着重在大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教育、性心理发展教育和心理发展与心理素质培养等几个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他人存在心理困惑的可能性,让他们了解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自己更加充分地认识现实,以问题为中心,富有创造性地获得心理自助的技巧与能力,努力走向自我实现。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

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导致针对性不强。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讲座,但在其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内容枯燥乏味,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并且教学内容基本不涉及恋爱问题、考试焦虑及就业受挫等当代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问题。缺乏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心理课程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有些同学对其重要性的认知发生了本质性的错误,觉得心理课程是所谓的“水课”,认为心理疾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对心理疾病患者敬而远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是高校为更好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必须要走的路。

(三)提高咨询者的专业素质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在各个方面趋向专业化,所以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这是现代社会的所有机能变得多样化和细分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由于社会变化所发生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适应这种局面,心理咨询者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因此,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应为提高咨询者的专业素质而努力。

(四)采用多样化的心理咨询形式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保证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单一的方法通常会削弱心理咨询的吸引力,不利于其发展和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心理咨询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开展多样性和新颖性的活动,吸引学生关注心理咨询工作,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咨询模式.如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及讲座;畅通心理咨询热线,建立心理咨询工作网,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网络心理咨询途径;健康指导与心理咨询相结合,团体咨询与个体咨询相结合,课堂理论与课后教育活动相结合;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推行同辈辅导,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很多问题暴露出来,对于发展不成熟的心理咨询工作,亟待完善心理咨询工作机制,提高高校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以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呵护心理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赵雅妮,周娜,石文.高校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中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性研究[J].中国市场,2019(13):106-107.

[2]曹丽丽.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咨询现状的调查研究[J].大学(研究版),2019(3):67-71,54.

[3]党亚男,黄芊芊,袁煦瑶,黄倩萌.关于东莞市范围内高校心理咨询室利用率的调研报告[J].高教学刊,2019(9):190-193.

[4]刘蓉洁,石磊.高校心理咨询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0(3):88-91.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