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智慧父母内涵及其素养研究

2020-11-06 13:15俞一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4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家庭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家庭教育在个人教育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逐步走进大众的视野。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执行者,必然要扩充自身教育知识、提高教育能力、更新教育观念,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不仅如此,还要掌握必要的教育方法,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故本研究提出了“智慧父母”的理念,并对其素养进行系列研究。

关键词:家庭教育;智慧父母;父母素养;教育能力;教育理念

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强调了2035年教育发展的八个主要目标,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内容,但唯独遗漏了“家庭教育”。钱学森先生曾发问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尽管学校教育在培养杰出的人才方面的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杰出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在其中也应承担着无可替代的责任。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扮演着独一无二的教育角色,父母的教育素养从根本上决定着子女的家庭受教育水平。本研究试图探索智慧父母的内涵,构建智慧父母的素养结构,挖掘新时代培养智慧父母的现实意义,以期为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更好发挥其教育作用提供借鉴意义。

一“、智慧父母”的内涵界定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直接担负着家庭教育的实施,更是决定了家庭教育的结果,父母素养的高低深深地影响着一个孩子的未来。那么,什么样的家长才能在家庭教育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他们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对此,本研究提出了“智慧父母”的概念。

(一)“智慧父母”的提出背景

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强调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遵循正面教育、以身作则的原则,并涉及身体健康、道德教育、智育三个方面的内容。然而当下,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父母:

1.    失格型父母

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也正在经历着一种快节奏的生活,许多父母都说自己为了孩子,拼命赚钱,顾不上对他们的教育。但是,当发现孩子成绩不好,或者犯了错误时,便会不问缘由就是一顿打骂,这种行为在研究者看来并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虐待他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思琪被补习班老师李国华侵犯,父母不仅没有发现女儿的不对劲,反而在她委婉表达自己遭遇的时候评价“骚”,这是另一种的虐待孩子的表现。无论是肉体身上的虐待还是精神上的虐待,都是父母失格的表现,更遑论一些父母做出贩卖儿童等违反犯罪行为。

2.    自然型父母

有一些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时应该不受外界干扰,不急功近利,而是让孩子自然地成长,这类父母被称为自然型父母。在他们看来,纯粹让孩子自己发展的放养式教育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他们发展成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然而,他们忽略了在孩子最初接触某一新鲜事物时,会有害怕、好奇和大胆的尝试,这些都会对孩子之后的发展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如果不能做到有效指导和正确引领孩子,那么也是失职的。

3.    干涉型父母

随着近年来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愈来愈受重视,很多家长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将孩子每天的生活都塞满,让他们失去了喘息的机会。这种干涉型父母是想要教育、管理孩子,却没有掌握恰当的方法,反而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了事倍功半的结果。因此,这种不仅没有考虑到孩子当前阶段的发展需要和能力,还过多的干预孩子生活的教育,无疑也是父母失职的表现。

(二)“智慧父母”的内涵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曾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的确,不论人们是否明白孩子的价值,是否懂得参与孩子生活的必要性,是否具備教育孩子的能力,都可以成为一名父母,这也难免会导致失职家长的存在。因此,家庭教育中首当其冲应该做的事情是帮助父母明确他们的职责,让他们成为明白孩子价值、懂得爱孩子、善于与孩子交流、合理参与孩子教育生活的“智慧父母”,并以之为其终身奋斗的目标。所谓“智慧父母”,其内涵具体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1.    培养孩子而非利用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父母爱情的结晶,而非一时不慎造成的负担;他/她应该在期待中降临,而非在咒骂中出生;应该在爱护中成长,而非在利用中长大。作为父母,既然准备生下一个孩子,就应该为培养一个孩子做

好准备,为他们创造出和谐而温馨的家庭氛围,而不是将他们看作梦想的继承者、攀比的道具和赚钱的工具。人们常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却忘记了下一句“父欲教而木成舟”。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一书中通过事例强调,作为父母“绝不允许养而不教”,因为这不仅会导致家庭失去孩子,还会导致社会失去未来,甚至会危害整个民族。[1]故“智慧父母”的职责,不仅是生下孩子,还要会用正确的方法教育他们,指引他们走向光明。

2.    参与教育而非干预生活

我国近二十年来,教育领域改革中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强调“家长参与”,[2]这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家长参与”不仅有利于促进父母了解孩子,更有助于打破亲子间的隔阂。然而一些父母误以为参与孩子的教育便是干预孩子的生活,从而过多地安排孩子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时间,过分地干预他们的在校生活。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想,父母也应该在尊重孩子想法的前提下,协助他们管理时间,而不是全盘掌控孩子。完全渗透式地干预,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还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管得越多,孩子便会越想要反抗。因此要想成为一名“智慧父母”,就要改善自己的心态,把握好尺度,合理地参与孩子的教育中。

3.    沟通了解而非侵犯隐私

有研究表明,亲子间良好的沟通可以发展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而异常的沟通则导致反社会性或非社会性心理行为的出现。[3]父母通过各种途径都明白一定要时常跟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事情孩子都不愿意跟父母倾诉,再加上亲子之间代沟逐步加深,便会经常出现“沟而不通”的现象。于是家长便去偷偷翻看孩子的日记本、手机等私人物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侵犯他们的隐私,还言之凿凿:“你才多大啊,就有自己的隐私啦。”这种侵犯隐私的行为,不仅会造成亲子间的误解,还会导致孩子更加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因此,“智慧父母”应该做到和孩子一起坐下来,以平等、包容的心态与孩子进行沟通,并不断调整自己在对话中的言行,从而促进交流的有效开展。

二、“智慧父母”的素养结构

(一)心理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父母的心理素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情绪平稳,心态豁达,行为具有理性的父母,会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为他们的健康人格奠基。[4]故对于“智慧父母”而言,首先要会调节自己的心理,构建健康的心理素质体系,这要求父母们至少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1.    善于运用情绪优先处理法

情绪优先处理法,要求父母做到先放下自己的负面情绪,去处理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陈述事情的经过并表达自己对该事情的想法,再给出合理的建议,在帮助孩子疏导自己情绪的同时给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指导。作为一名“智慧父母”,除了做到优先处理孩子情绪,也要构建“不将工作上的不顺意带回家”的意识,避免因为自己的情绪不稳定伤及孩子身心的行为。

2.    構建亲子平等对话的观念

在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中,父母是权威,掌握话语权,孩子只是行为的执行者。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决定不一定就是适合孩子的,只有尝试过、努力过才能确定有没有发展的可能性。在亲子关系中,犯错误的不一定是孩子,未经历过实践证实的推论都不能被视为真理,故“智慧家长”应该构建亲子间平等对话的观念,即父母和孩子双方共同理解、同情和欣赏的过程,而非随意聊天。[5]

3.    建立宽容的心态

刘秀英指出宽容是做父母的基本功之一,[6]作为父母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经历社会的风吹雨打,但倘若我们能够宽容地对待孩子,善待亲子间为数不多的共处时间,那么我们就迈出了成为“智慧父母”的一步,而另一步便是宽容的对待别人,这有助于培养孩子学会爱身边人、爱世界的大爱观。作为父母,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就吵吵嚷嚷的,不能做到宽容地对待长辈和陌生人,那么在孩子长大后,他也会对父母傲慢无礼,甚至出现拳打脚踢的现象。

(二)教育知识

作为一名“智慧父母”,为了有效地培养孩子,也是为了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榜样,必然要掌握一定的教育知识,如家长接受的教育知识和家长应给教给孩子的知识:

1.    父母应该接受促进自身发展的教育知识

20世纪20年代,阿德勒和他的同事提出了“父母应该接受教育”的观点,这一观点推动了教育界对父母教育的重视。因此,作为“智慧父母”,必须要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与孩子有效沟通交流的知识,增加自己对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了解,同时,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的救护知识和技能,在孩子遇到不小心噎着、落水等特殊情况时能有应对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智慧父母”在开展家庭教育的时候,对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应该有所了解。

2.    父母应该学习助力孩子成长的教育知识

孩子不仅仅是家庭的,更是社会的。因此,在他们步入社会之前,“智慧父母”应该引导他们建立健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明辨是非,做到不被眼前的利益诱惑,不为身外之物困扰。同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把握好宠溺与严厉的度,学会培养孩子乐观、自信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要学会以发展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鼓励式教育”要比“挫折式教育”来得更有效,一时成绩的好坏不能决定一世的人格,故父母一定要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

(三)教育能力

“智慧父母”不仅要提高其心理素质、掌握必要的教育知识,还要提高其自身的教育能力,从而有效地教育孩子:

1.    具备引导孩子科学阅读的能力

对于阅读这件事情需要父母身体力行地带动孩子进行,而不是孩子阅读,自己在玩手机,为了避免“假阅读”的现象,也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我们更多地提倡阅读纸质书。仅仅做到前面几点是不足以被称为“智慧父母”的,孩子不仅要阅读,还要会阅读,除了不健康的书籍,孩子们应该接触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拓展自己知识面的同时,增加一定的阅历,同时,父母也要主动地将自己经历的事情分享给孩子。更重要的是,父母不要因为觉得孩子小就不让孩子知道社会不完美的方面,多带孩子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也是阅读的一种途径。

2.    具备用亲情滋润孩子的能力

夫妻关系是家庭中的核心关系,良好的夫妻情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夫妻关系好,家庭根基就好,孩子的问题就会少,即使出现问题,家长解决起来也会目标一致,齐心协力。[7]用父母间的爱灌溉孩子,不仅会促进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观,还会影响他们将来的恋爱观和世界观。亲情的滋润不仅仅指父母之间的爱,还包括父母对长辈的孝。现在的你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孩子将来就会怎么对待你们。因此,作为“智慧父母”一定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认识或不认识的人。

3.    具备学与孩子沟通的能力

沟通是连接父母与孩子的桥梁,正如上文提到的,“智慧父母”要树立与孩子平等有效对话的观念,对于孩子的倾诉要有耐心,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观察孩子的变化,不仅如此,还要学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这样才能有益于推动家庭教育的进行。

4.    养成反思教育言行的习惯

家长常教育孩子要会反思自己,然而作为“智慧父母”,更应该起到榜样作用,每天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失当之处;反思自己对孩子是否过于宠溺或者过于严厉;反思自己是否尊重孩子,有没有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们身上;反思自己答应孩子的是否做到了,有没有做到赏罚分明。这些反思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素养,让自己成为一名更合格的父母。

三、新时代“智慧父母”的现实意义

在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新时代,“智慧父母”的提出,不仅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实施,更有利于父母自我要求的提高,从而更加深刻有效的影响孩子,推动社会的发展。

(一)“智慧父母”的养成将开拓科学施教的崭新模式

“智慧父母”理念的提出,对父母的素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不仅敦促父母汲取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更要求他们能够掌握必要的教育孩子的能力,学习基础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做到与孩子有效沟通、善于挖掘孩子的优点、能够对孩子赏罚分明,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同时,推动家庭教育的开展。

(二)“智慧父母”的养成将以更高水平促进孩子成长

弗洛姆认为,人性中最核心的本质要素是爱。[8“]智慧父母”的概念就是建立在以爱为基础的父母能够陪伴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同时,父母也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从心灵开始滋润孩子的成长,这些都有助于培养有理想、完美发展的人格,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茁壮成长。

(三)“智慧父母”的养成将有力推动社會的和谐发展

“智慧父母”的出现,为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新时代继承者们的文化素养的提高,引领着新一代青年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推动者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

(四)“智慧父母”的养成将广泛促进国民基础素养的提高

随着“智慧父母”理念地提出,有一部分国民的基础素养优先得到发展提高,这些人为他们的儿孙辈树立了榜样的作用,推动了家庭成员素养的发展提高。同时,优先得到发展的父母们也会潜移默化地对身边的成年人带来一定的影响,因而又会有一部分的国民的素养得到提高,继而推动了着他们的儿孙辈的发展,以此循环往复,一部分人的发展推动者一部分人的发展。因而整个国家的国民基础素养都逐步得到的发展提高,从而推动了整个民族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唐其慈.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初探[J].外国教育动态,1982(04):41-46.

[2]   李艳,李家成.学校教育视域中的家长参与——研究范式、取向与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19(08):11-19.

[3]   雷雳,王争艳,李宏利.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1(06):49-53.

[4]   李铭.例谈父母心理亚健康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0):73-74.

[5][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38.

[6]刘秀英.倾听,宽容——父母的基本功[J].少年儿童研究,2006(02):1.[7]李小红.略论做智慧家长的路径[J].儿童大世界,2018(6):11-14.

[8]于铭汇.我国当代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之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俞一(1999年—),女,江苏省盐城市人,南通大学。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家庭教育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