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良好政府形象的塑造

2020-11-06 14:24李鹏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4期
关键词:领导者危机公众

李鹏

一、政府形象的内涵诠释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和政治文明同步发展和同步推进,是现代政府形象的主要特征。形神兼备”的政府形象现代政府不仅要有华丽的外观,更要有良好的内在气质。“形”主要是指能够直观地体现政府价值的外在的物质层面的形象要素。它既包括良好的基础设施,如良好的市容市貌、卫生的城乡环境、便捷的交通、齐全的公共设施等,又包括发达的物质建设成就,如合理的产业结构、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较高的发展成就、强劲的发展潜力等。神”是指能体现政府形象的精神层面要素,真正打动和吸引公众的内在气质。它包括:展现“廉洁政府”形象的克勤克俭,廉洁奉公;展现“法治政府”形象的遵纪守法、依法行政;展现“服务政府”形象的快速高效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表里如一”的政府形象现代政府除了拥有华丽的外在形象以外,它还必须有与外表相一致的健康的躯体和强劲的活力。一方面,作为政府形象“器官”形态的各内部机构应能良性运行,另一方面,更要求作为政府形象“细胞”形态的政府组成人员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身形象的塑造,并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从而使得政府形象表里如一、活力四射。真实可信的政府形象政府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其公关活动的客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其展现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应该真实可信。要克服某些地方政府在输出政府形象时,弄虚作假和功利主义思想严重的现象。

二、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方法

首先,新型政府不是万能政府,而是有限政府,它只有借助市场、社会的力量,才能真正管理好国家。例如把公共场所的绿化工作交给公众自己负责,即所说的领养绿地,这样既节省了政府开支,又明确了绿化责任,绿化效果明显好转,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其次,政府要实现由“划浆人”向“掌舵人”的转变,主要负责政策制定和引导,不再插手微观经济领域,它只是“足球场”上的“裁判”和“规则制定者”,而不再是集“裁判”、“规则制定者”、“守门员”、“前锋”等角色于一身的万能者。

最后,新型政府要彻底根除官本位的思想,树立以民为本的意识,由“为民做主”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果官员带着权力的标记进入经济行为领域,必然会破坏市场经济的公正、公平,损害政府形象。当权力不再作为一种优越于大众之上的物质生存手段时,当官员恢复公仆的本性时,良好的政府形象才会深植于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当政府及政府官员真正实现了观念的转变,真正具备了以人民为本的思想时,健康的新型的政府形象才会形成。

三、政府形象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基本策略塑造良好的领导者形象

作为社会精英的政府领导者是现代政府的主要组成部分。政府领导者具有指挥或带领、引导或鼓励被领导者为实现行政目标而努力的组织行为职责,它集掌权者和责任承担者于一体,具有计划、决策、授权、协调和监督等职能。领导者是政府形象的塑造者和承受者,是政府形象活的载体。社会目标公众看政府的形象一是看政府行政领导者的形象,二是看政府机构中政务操作者的综合形象。如果政府在一个精明强干、作风务实、办事果断的领导班子领导下,行政作风廉洁、办事效率较高,就会形成充满生机、朝气蓬勃的政府形象。同时,政府领导者如果能够经常广泛大量地接触社会目标公众,将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他们,体察民情,了解他们的疾苦,为他们多办实事,就会赢得他们的支持,从而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开展。

(二)政府形象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建设

政府形象塑造主要贯穿在常规管理中,但突发事件对于政府正面、良好形象的塑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政府在防范并化解社会危机方面处在关键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是事关政府危机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风险社会里,政府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抵抗风险、化解危机的能力。由于危机本身同时也意味着机遇与危险,政府如能抓住这一时机,有效应对和化解危机则会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1.    政府形象在化解危机中的作用

首先,政府形象反映的政府信誉、威信是一种精神资源,能激励公众共同应对危机。政府信誉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一种良好印象和评价,是政府服务于民,取信于民而树立良好形象的表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无形的政治资源[7]。

其次,政府形象决定的政府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是一种能力资源,能动员公众共同应对危机。政府影响力体现着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互动的心理关系,它是决定政府政策能否为公众所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的一项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着公众对政府政策的心理、行为或行为倾向[8]。政府凝聚力是指民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它可以使政府以使公众与政府情感容易沟通,关系容易协调,问题容易得到解决,进而能创造出一个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号召力即政府号召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同舟共济,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能力。

2.    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建设

(1)     通过信息公开塑造政府誠信形象

信息公开是保证人民群众在知情前提下实现民主权利的需要。尤其是在危机来临时,由于危机不确定性影响已大大超乎事件的本身,对社会运作体系、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一般公众很难对危机做出全面的分析,大多都会倾向于将危机发生的主要责任归结到管理部门。公开实情并采取有效行动,是政府的基本义务,人们有权利要求获得及时的、真实的信息。因此建立公众沟通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就是完备的信息沟通和管理机制的领导者和指挥者。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及时解释和公开相关的准确信息将会有利于危机事件向好的方面转化,公众在了解真相后会更多地表现出宽容和理解,这对危机的控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通过指挥和组织处理危机来塑造政府服务形象

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处理上,政府必须建立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和管理系统,将部门协调行动制度化以及建立统一协调机构,以保障各个部门及各级领导者能在第一时间对危机做出判断,迅速反应,政令畅通,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各部门协调配合,确保我们在各种危机面前转危为安。危机管理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的潜在伤害,控制危机局面,尽最大可能保护民众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

(3)     通过理性治理来塑造政府责任形象

所谓治理,指的是由民众或社会组织(包括政府)承担的公共管理,以及民间组织与政府部门合作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政府仅仅是参与治理的一员,谋求社会的进步、全民利益最优是治理的目标[15]。

通过政府与社会合作的公共管理,国家的权力在向社会回归,“执政为民”的另一面就是“还政于民”。危机管理中,针对危机发展状况和人民的需要,政府广泛听取公众、社区和媒体的意见,及时做出充分反应民意的决策,对民意负责是政府政治责任的具体表现。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工作和活动透明度的提高,为公众广泛参与政府决策和管理、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提供了广阔的民主空间。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义就是人民群众对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有民主参与权,政府主要责任是保障人民权利,增进人民福利。政府务实、负责的施政态度和理念,不仅有利于塑造责任政府形象,还必将对我国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领导者危机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危机”中的自信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