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电台播音主持语言规范与方言体系的融合提升

2020-11-06 14:14王晓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4期
关键词:电台本土化普通话

摘要:我国当前地方台的新闻已经越来越呈现出向本土化方面发展的趋势,而本土化的新闻报道也势必会涉及到地域方言。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语言体系,若想将方言与规范化的语言充分的融合提升,进一步提高新闻节目的影响与号召力,是各地区电台播音主持人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普通话的社会地位以及语言体系和方言融合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地方电台;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方言体系;融合提升

引言:每个电台的播音主持人员必须要遵守的法则就是语言体系的规范性。由于地方电台其具有的独特地域性,也就促使其形成了该地区特有的语言形式。地方语言体系与科班的语言规范性相比,其更加具备独特的优势与魅力,也能够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充满个性。作为一名电台播音主持人员,要想进一步促使新闻节目向本土化、亲民化方向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普通话语言标准与地方化语言体系进行有机融合与提升,进一步实现地方电台向本土化发展的目标。

一、普通话语言体系是地方电台播音的主流

从语言发展与起源的层面来看,地方的语言体系的起源在于部落或者是氏族在生产生活以及劳作过程当中不断积累后形成的,极具代表性与特殊性。而随着时代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种障碍被不断的消除,各个不同地方的语言体系也在不断的融合,需要建立的语言体系规范范围也越加广阔。只有使语言体系得到统一,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并且没有障碍的语言空间,人类才能够更加准确的、更加明了的将知识、将文化、将各种内容传递。

自从我国在1956统一语言规范体系后,全国的语言体系归于标准,并且国务院也相继颁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这一重要战略。而作为党和国家喉舌的地方电台播音工作人员,所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因此理应将推广普通话这一伟大的任务与责任承担下来。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当中,电台播音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并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应认清普通话语言体系的地位,并规范语言体系,正确的引导国民规范的语言。

二、地方语言形式运用凸显地方特色,符合地方电台的本土化定位

地方新闻电台应立足于群体,对本土化进行明确的定位。实际的地域文化是由当地的历史、风俗以及习惯与地理等多个方面组成的,每个地域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与特点。而地方的方言体系作为主要的地域特色,这也是有历史长期积累后沉淀出的结果。在本土化的新闻报道当中,播音工作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引发出群众的广泛认可与呼应,而此前提就是必须要接触到地方的方言体系。另外,在新闻报道当中运用地方的方言体系还能够将本土化的特点充分的显现出来。地方的方言体系极具地方的特色与特点,而且与群众的生活距离更近。地方的方言包括当地的民族民风、文化传统以及历史底蕴等等,而这些也正是普通话体系并不具备。在地区群众当中,它比其他任何一种外来的语言的生命力都要更加旺盛,更加丰富,更具内涵,其所包含的内容也更加富有,更加鲜明,与当地百姓的生活距离也应更加贴近。规范地区新闻播报的方言体系,可以进一步激发当期群众的心理与情感的共鸣。与普通话的电台新闻播报相比,地方方言显得更加的自然、亲切,与群众距离也更加紧密。

在地方电台的新闻节目当中运用地方的方言体系,能够进一步促使新闻作品显得更加真实,更加符合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所具备的感染力也更大。地方的电台所报道的新闻大多数都是当地的新闻,而充分的将当地的语言体系作为主要的传播载体,将新闻当中的人物视作平常,缩短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能够让群众更进近距离的感受到新闻,感受到身边的一切。通过独一无二的语言体系以及表达方式,不但使新闻当中的人物与思想更加鲜明,而且还能够提高感染力,并且还能够使听众对所表达的内容更加了解。例如在1999年北京电台的《第七日》开播时,主持人元元曾经使用其独特的北京语言,为这个节目创造出当时时段最高的新闻收视点,而且也使这个节目成为最受听众喜爱的节目之一,开创了电台播报的先河。

三、普通话语言体系与地方语言体系的融合提升

在地方电台工作当中将普通话语言体系与地方语言体系进行融合提升,是电台未来发展的主要发展趋势,并且也是发展地方特色与品牌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實际的融合提升的过程当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避免低俗化,摒弃方言的糟粕

新闻的播报应保证实事求是,并且还应保证新闻的准确度。由于地方方言体系的语境不同,十分容易出现低俗化的现象发生,而这种现象就属于语言的糟粕,理应及时将其摒弃。例如在四川方言当中的老板凳、刷坛子以及龟儿子;在武汉方言当中的哧老子以及打赤巴和拐子等等,这些都属于严重的低俗化语言。如果类似的语言出现在新闻电台的广播当中,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十分严重,若是传递到孩子的耳中,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应及时将其去除,保证语言的干净。

2、避免出现常识错误与语法逻辑错误

虽然地方语言的传承历史十分久远,但是相对来说也缺乏一定的统一性管理,因此常识性的错误以及语法逻辑错误时有发生。例如薄(báo)饼很容易读成薄(bó)饼;又比如安徽的合人巴拉低;又如甘肃的你啊们起来等等,这些方言的发音与语法的逻辑很多人都不明白,这种语言出现在电台新闻的播报当中十分的不专业,而且还严重的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威信与形象,而且还阻碍了电台广播的正常有序发展。

3、范围地方语系用词,准确把握词汇的度

在新闻播报中使用地方语言,会让新闻作品显得更加口语化,也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进一步的拉近了新闻与百姓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新闻传播的效果。但地方方言在新闻播报中的实际使用过程当中需要把握一定的度,比如某些方言在当地是有特殊意义的,能够灵活的将这种特殊意义传达给观众是需要一些技巧的。这里就要将范围性与通俗性的关系进一步的处理好,只有将方言中通俗元素灵活的运用才能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同时也就实现了科学规范化运用地方方言的目的。

4、建立地方方言语系使用准则形成行为规范

张颂教授称说过,播音语言要具备三性三感,何为三性三感,其中三性就是规范性、鼓动性、庄重性;而三感则是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三性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规范性,规范性包含的范围很大,比如语法的运用及修辞、语速掌握感情的抒发等等。通常来讲,只有建立在规范性基础上的播音语言才是最完美。方言体系要想高于普通话体系独自主导,那么就必须从行业高度的角度出发,并且构建出一个完善的地方方言体系,同时地方电台播报人员要重视地方方言体系,将地方方言文化发扬下去,并且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日后构建规范的方言体系做出一定的贡献。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播音语言就要以普通话的规范言体系作为主导,同时还要使地方电台将方言体系与规范化的普通话进行融合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传统文化及规范化方言的持续发展,传统的方言体系与普通话体系相融合提升,才是播音语言的革命性创新。

参考文献:

[1]   谢晗.新时期广播电台播音主持的特点和技巧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0(08):160-161.

[2]   石琳.提升广播电台播音主持语言表现能力的策略[J].声屏世界,2020(05):48-49.

作者简介:

王晓(1983-),女,河北沧州,本科,研究方向:播音主持的技巧及教学。

猜你喜欢
电台本土化普通话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鹿先生的年味电台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做好电台新闻的采访之我见
17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