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湘音乐文化发展现状的梳理与思考

2020-11-06 14:36吴跃跃黎恬恬肖雯雯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4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

吴跃跃 黎恬恬 肖雯雯

摘要:湖湘音乐文化作为湖湘文化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已成为湖湘文化走向世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湖湘音乐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涌现出一批杰出的音乐家;音乐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文艺团体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势头;群众音乐文化彰显地方特色。但是在器乐作品创作和儿童音乐作品创作方面应引起重视,同时,应加强音乐家团队建设。

关键词:湖湘音乐文化;发展现状;建议与思考

一、湖湘音乐文化的概念与界定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结构中的一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属于地域性文化。千百年来的湘学传统成就了湖南发展重要的非物质遗产和精神资源。近百年来,随着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出色表现,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与确认。

湖湘音乐文化作为湖湘文化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湖湘文化走向世界添上了多彩的一笔。湖湘音乐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变幻多样,她是以湖南的历史、文化、人物、民俗、宗教等为表现对象的音乐体系(常常是与舞蹈相伴),分为音乐资源、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理论、音乐教育5 个方面。她在远古先民们的劳动、生活中产生,并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而日渐丰富多样,绵延传承,有明显而强烈的连续性,蕴藏着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

二、湖湘音乐文化的历史沉淀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劳动方式,不同的劳动方式,产生不同的音乐文化。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是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融合。在春秋战国之前,湖南土著大部分是越人,到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湖南地域逐步成为楚国的版图,当楚文化在湖南占主导地位时,楚文化与越文化之间便相互交流与融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并在殷商文化的影响下,楚人创造了一种与中原文化相辉映的楚文化。楚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特点是巫风盛行,注重祭祀,常用歌舞来迎神送神。一提到到湖南民歌,人们很自然地想起《楚辞》。它是继《诗经》之后,我国文学领域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是屈原等楚国诗人根据楚国民歌而创作的新词。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提到的“歌乐鼓舞”,是湖南民间早期的歌舞形式,它在湖南沿袭的时间很长。

湖南民族民间音乐是在楚文化圈的氛围里成长发展起来的,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楚文化特有的古老神秘,荒诞而不失浪漫的巫风影响。这一独特的文化特质使湖南这块地方有着较为浓厚的宗教色彩,笼罩在神秘的气氛之中,同时铸就了丰富多彩、风情独具的湖南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独特风姿。

作为湖湘文化源头的楚文化,传承到了秦灭楚统一六国之后,便逐渐地与由北方南下的中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新的仍然保持楚文化基因特色的汉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又表现为与其他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汇与融合。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区域文化之间也得到融合与发展,在艺术和哲学思想上互相融合,在后来历朝各代不断传承和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湖湘地域音乐文化。

三、湖湘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1978年至今)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打磨和改革,具有多民族特点的湖湘音乐文化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而又始终保持着民族的、地域的特色。

1978年 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湖湘音乐文化在这股改革的春风中,抓住了机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在扎根民族传统音乐的土壤里,湖南涌现出了一大批的音乐家,涉及到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理论、音乐教育各个领域,成为这些领域中的佼佼者。湖湘音乐创作风格呈现多样化,很多作品表现出浓厚的湖南地域特色,同时又带有丰富的现代元素。群众音乐文化也多元化发展,各类文艺团体蒸蒸日上,在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的同时,有利于湖南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

(一)涌现出一批杰出的音乐家(含湘籍和在湘工作的音乐家)

湖南以其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文化底蕴和开拓创新的湖湘精神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例如,白诚仁(四川成都人,已故)、刘振球(湖南湘潭人)、邹启炎(湖南长沙人)、尹晓星(湖南邵阳人)、谭盾(湖南长沙人)、黎晓阳(湖南长沙人)、邓东源(湖南祁阳人)、杨天解(长沙宁乡人)、孟勇(湖南益阳人)、龙伟华(湖南长沙人)、廖勇(湖南娄底人),等。

民歌表演方面人才济济,而且引领了中国民族唱法的潮流,例如,歌唱家李谷一(湖南长沙人)、宋祖英(湖南湘西人)、何纪光(湖南湘西人,已故)、吴碧霞(湖南常德人)、张也(湖南长沙人)、陈思思(湖南常德人)、雷佳(湖南益阳人)、王丽达(湖南株洲人),等。

在音乐理论方面,湖南同样是人才辈出,例如,教授刘镇玉(湖南长沙人),代表性论文《孔子重视民间音乐》;教授王安国(贵州贵阳人),代表性著作《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音乐评论家尹晓星(湖南邵阳人),代表性著作《乐坛散论》;教授吴春福(湖南常德人),代表性著作《曲式与作品分析》,等。

在音樂教育理论方面涌现出了大批音乐教育家。继湖南老一辈音乐教育家刘已明(已故)、储声虹(已故)、杜光(已故)、吴楚炎(已故)、梁镜如之后,又涌现出一批后起之秀,例如,湖南省音乐教研员李泯(湖南长沙人),代表性著作(与杜光合作主编)《音乐教学原理与方法》;二级教授朱咏北(湖南益阳人),代表性著作《中学音乐学科教育比较研究》;二级教授吴跃跃(湖南长沙人),代表性著作《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等。

(二)音乐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1、音乐作品走出中国,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西方现代音乐文化的冲击下,湖南的音乐家们兼收并蓄,勇于打破封闭的音乐文化固态,努力放宽视野,积极学习西方的音乐理论,并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在歌剧类获奖的作品有:《马可波罗》(作曲谭盾)1996年获加拿大格兰.格德音乐奖,1999年获得格威文美尔作曲大奖;《秦始皇》(作曲谭盾)于2006年 12月 21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

120多年历史中第一次上演中国题材的原创歌剧。交响乐类获奖作品有:

《苗寨狂欢节》(作曲杨天解)1992年获国际广播电台管弦乐作品征集比赛一等奖;《瑶山的春天》(作曲杨天解)获1993年国际广播电台民族管弦乐作品征集比赛一等奖;《风雅颂》(作曲谭盾)1983赢得国际作曲大奖。歌曲类获奖作品有:《峨眉姐》(作曲杨天解)2002年获波兰第36届国际合唱节特别奖,2006年获第四届世界合唱节银奖。电影音乐类获奖作品有:《卧虎藏龙》(作曲谭盾)于2001年获得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奖、

比利时佛兰德原创音乐奖、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大奖和台湾金马奖,于2002年获得第44届格莱美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专辑奖,等。

2、音乐作品具有浓郁的湖湘文化地域性特色

湖南这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且拥有着极其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湘籍音乐家们(含在湖南工作的音乐家)充分利用这一点,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浓厚湖南民俗风格特点的作品,广泛流传。例如,《小背篓》(作曲白诚仁)这首作品具有强烈的湘西土家族民族风味,是著名电视连续剧《婉君》的插曲,在中央电视台1990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初展头角,之后迅速红遍大江南北,传遍五湖四海;《又唱浏阳河》(作曲邓东源)是一首流传全国,家喻户晓的作品,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星光奖”、“全国十大城市金曲奖”;《斑竹泪》(作曲孟勇)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古筝协奏曲——秋韵》(作曲廖勇)获中国器乐电视大赛“最佳中国作品原创奖”,等。

3、舞蹈、电影音乐大放光彩

近几十年来,舞蹈、电影音乐创作硕果累累,例如,舞剧《边城》的音乐(作曲杨天解)1995年获中国专业舞台艺术最高奖,第六届“文华大奖”文华音乐创作单项奖,1997年获第五届中国戏剧节节作曲一等奖,被文化部专家誉一致认为是中国民族舞剧的又一里程碑;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作曲谭盾)于2001年获得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奖、比利时佛兰德原创音乐奖、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大奖和台湾金马奖,于2002年获得第44届格莱美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专辑奖。

(三)文艺团体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势头

1、转企改制后的国有演艺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2012年,湖南省72家国有文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这种打破传统国有文艺院团大锅饭的模式,激励国有演艺企业纷纷结合自身特点,酝酿推出精品剧节目,不但充分调动了企业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也让这些有着几十年历史的院团焕发了新的生机,这有力的推动了湖南演艺企业的创作发展。例如,舞蹈诗剧《温暖》于2012年获第四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多媒体梦幻杂技剧《芙蓉国里》填补了长沙大型文化旅游演出的空白,并登陆加拿大多伦多索尼剧院,与当地交响乐团共同演绎中国传统杂技艺术,获得满堂喝彩。

2、演艺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焕发出新的生机

近十年来,湖南旅游演艺业民办团体蓬勃发展,这些团体以市场为导向,地域特色鲜明,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灵活有效,将演艺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存,焕发出新的生机。例如,张家界的《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这部剧充分利用地域特色,不但选址在天门山风景区山门口内至天门山顶的整条峡谷,而且故事改编自湖南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刘海砍樵》,讲述了一段感天动地的人狐之恋。像此类以湖湘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旅游演艺作品层出不尽,促进了湖湘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群众音乐文化彰显地方特色

1、各类群众音乐团体以湖湘文化为特色开展活动

近年来,湖南群众音乐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在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大量的群众音乐团体涌现出来,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体现了湖湘音乐文化特色。例如:湖南知青艺术团,这是一支由文革时期下放到湖南省各地的老知青自发组成、自费活动的业余文艺团体。该团近9 年来义演达数百场次。多次赴革命老区慰问演出,并且长年到部队为人民子弟兵慰问演出,用精彩的文艺节目和自强不息的知青精神感动和鼓舞了广大观众,为“繁荣群众艺术,创建精神文明长沙”作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曾多次被省市报刊、杂志、各电视台宣传报道,得到各级政府、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政府对群众音乐文化的支持使之向规模化发展

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有力地推动湖南省群众文化活动向规模化、大众化方向发展,极大地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例如,为全省基层文艺院团配送流动舞台车,是近年来湖南省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期望通过大力支持基层文化团体,为广大群众提供流動文化服务,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对各类文化团体进行物质上的各种支持以外,湖南省政府还经常举行各种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为各类文艺团体的创作搭建舞台。例如,从2013年开始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化厅主办的湖南省“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是湖南省演出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发动最深入、参与面最广的一项纯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

四、湖湘音乐文化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1、提高器乐作品创作的数量和质量

根据调查发现,改革开放之后在湖湘音乐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声乐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都不错,相比来说,器乐作品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比不上。怎么样才能创作出更多的能够享誉世界的经典器乐作品,是值得湖南音乐家们思考和探索的。笔者认为,一是应该把湖南本土传统音乐文化作为素材,打造出具有湖南特色的精品;二是应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器乐作品比赛活动,来促进器乐作品的创作。

2、关注儿童音乐的创作

只要提到儿童歌舞和儿童歌舞剧,没有人会忘记“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的黎锦晖先生。出生在湖南湘潭的黎锦晖先生开创了中国的儿童歌舞音乐的先河,一生创作了12部儿童歌舞剧、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60首歌曲以及一些舞曲。但在他之后湖南的音乐家们较少关注儿童音乐作品的创作。比较有影响力作品不多。笔者在此呼吁,希望有更多的音乐家们关注儿童音乐,为儿童创作出更多经典作品。3、注重音乐家团队建设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三湘大地的灵秀之气孕育了无数优秀的湖南儿女,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但我们不难发现,湖南的音乐家虽然人数众多,但大部分都是单打独斗,很少见到具有风格特点的表演团队和音乐创作团队。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融入团队和大家一起并肩奋斗,才可以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建议有关文化主管部门有意识地组建音乐家团队,依托湖南本土地域性文化的特色,有组织、有计划地打造和提升湖湘音乐文化体系,使湖湘音乐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向延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M】.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2]赵辉著.楚辭文化背景研究【M】.湘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白诚仁.百家文库.白诚仁卷【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4]弘征.文艺湘军百家文库.音乐方阵【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5]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级博士学位论文

[6]   魏景舒.永远记住他的歌声--深切怀念何纪光【J】.三湘乐坛报,2002.9.23

[7]   龙昱冰.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民族音乐课程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3

作者简介:

吴跃跃(1959.1-),男,汉族,湖南长沙人,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音乐教育研究。(1959.1-),男,汉族,湖南长沙人,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音乐教育研究。

黎恬恬(1987.4-),女,汉族,湖南浏阳人,长沙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音乐、舞蹈教育研究。

肖雯雯(1988.4-),女,汉族,湖南益阳人,长沙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研究。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地域性文化视阈下白诚仁生平及音乐创作研究》16YBA031)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河南信阳石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