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六性合一”

2020-11-07 04:52崔曼曼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以生为本小学数学

摘要: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互动”,互动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信息多向流动、学习过程充满活力,但互動并不只是单一地依赖语言活动,信息化手段可为互动教学强有力地赋能。信息技术的融入,能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增进互动的深入,能进一步促进教学共振的形成,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化环境;以生为本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互动教学具有哪些特性,如何根据这些特性开展有效互动,这是值得一线教师深究细研的问题。结合省级课题研究的开展,笔者经过思考和实践,提炼出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几点特性及相应的做法。

一、情感纽带贯穿始终

信息化环境下的互动教学应具有情感性。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其他心理活动,如感知、记忆、思维、能力等都会变得软弱无力。要构建良好的互动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必须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性,把情感作为贯穿学习过程的无形纽带。有了情感纽带自始至终的牵动和维系,学生才会敞开心灵,自我启动学习的愿望,激发并保持学习动机。

信息化环境能为情感性增添色彩,其提供的新技术新手段,利于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趣味,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如希沃白板5中生动活泼的画面、富含童真童趣的课堂活动、温馨友好的提示语、便捷易行的互动方式等都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接受挑战克服困难,在人机交互、师生交互中产生学习的获得感。激发自信是建立积极情感的精髓。拥有自信,学生才会放松心态,敢想敢做,产生创造性想法。利用希沃班级优化大师可开展多元化评价,捕捉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其互动与激励功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在自信中爱上课堂爱上数学。

二、以生为本凸显主体

信息化环境下的互动教学应具有主体性。主体性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在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自为性和创造性。在人与万物的关系中,人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同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理应作为主体而存在。信息化环境所提供的先进而便捷的技术和工具,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技术力量的支持和调动下,学生成为信息化环境中多维多向互动的主体,在交互过程中大胆参与、积极探索、主动获取,实现自身的主动发展。

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点、兴趣点、障碍处等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因势利导、相机调控,为学生有效互动提供环境、条件和氛围。学生则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获取需要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交流、理解、共享和评价。如“平移和旋转”第二课时的任务一是:把棋子向下平移4格,把铅笔向右平移3格,把三角尺向左平移2格。学生在探究单上独立尝试后急待分享,此时可借助希沃白板即时交互的优势开展集体互动。利用拖放组合功能,学生边移动边介绍,自主完成在方格图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通过人机交互演示了平移运动的过程,全班学生在观察、交流、评价、反思中发现平移运动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一步加深对平移的认识。

三、多维交互相融共生

信息化环境下的互动教学应具有交互性。这是互动过程中呈现出的特质,也是互动教学在方式上的必备特性。交互过程中信息因教学的需要和现场生成不断地输入和输出,师生、生生平等交流,在多向交互中相互支持和促进,在变化和发展中形成共振,技术和设备则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搭建平台,改善互动方式,多维多向的互动既能提升互动质量又可实现教学相长。

从对象上看,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个体与个体之间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其他学生、学生与自己,个体与群体之间可以是教师与学生群体、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则包括师生双方与环境中各个设备之间产生的交互作用。

在教学中,知识、方法、经验、思想等多种信息通过发送、接收、理解、吸收、加工等,在各种对象及环境之间形成多维多向的立体网状信息交流,当然信息必须是有序流动才能产生良好的相互作用。在这种立体交错的信息交流中,各种对象之间不再是单向的线性的传输信息,教师依据学情选择资源、加工学习素材、组织教学活动、关注学生能力及情感态度的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思考实践、自主构建;信息化环境则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促使师生双方在网状互动中融合成教与学的共同体,形成共建共享共成长的和谐局面。

四、深入探究历练思维

信息化环境下的互动教学应具有探究性。教学时应选取科学合理的素材,引导学生感知、浸润于现实生活情境,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将生成的问题作为思考的触发器,引领学生主动开展观察、思考、实践、质疑、讨论等数学活动,严谨细致地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整个过程中,可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最大化地发挥其助推剂的作用,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索。主动地探究引发的是深度投入,学生面对信息化环境下各种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假设、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在思考、讨论、表达、合作及创造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并逐步达成共识,在经历、回溯、多向互动的作用中同化和顺应交替产生,学生主动获取新知、应用新知,积淀方法经验,发展高阶思维,不断提升学科素养。如:利用希沃白板5教学“周长与面积比较”一课,先出示问题:用长16厘米的铁丝围长方形,你能围出几种?(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先请一名小老师利用白板的圈点、批注功能和大家进行审题环节的互动,读懂题意后,进入自主探索环节,学生用小棒操作或画图的方式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完成探究单后开展小组交流,分享想法相互启迪。为提高合作效率,可启动“倒计时”功能把握小组合作时间。其间可请有想法的同学在希沃白板上克隆出需要的小棒,拖拽移动后组成不同的长方形。集体交流时,教师还可利用希沃授课助手拍照上传功能一键分享不同学生的作品,可用手机或Pad远距离控制课件,调用激光笔、聚光灯或放大镜等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辨析、讨论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一长加一宽的和”,并将“和”加以分解。而学生之间的质疑、评价互动环节又使所有的学生关注到思考的有序性。随即,学生利用自由拖动功能,在屏幕上将图形按顺序摆放,展现思考有序的价值。如此,不仅顺利得出所有的方案,也分享了学生本来不可视的思考方法和思维路径,促进了学生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五、学科本质彰显底色

信息化环境下的互动教学应着力体现学科性。“数学课姓数,数学教学是数学的教学,数学课最终学习的是数学,是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把握;应该集中时间、精力解决数学问题,而不是其他,不要被非数学的、表面的东西所迷惑”。信息化环境下,视频、动画、音频、图片、文字等对学生形成视觉、听觉、触觉上的冲击,其趣味性、动态化、表象化等特点容易让各种互动驻足于表面、流于形式,丢失教学中必备的学科本质,造成学习过程的肤浅或偏颇。

教学时应以学生能否有效进行数学学习为旨归,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淡化形式,注重学科本质,利用信息化媒介强有力地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帮助学生对数学本质产生更具体更鲜活更透彻的理解。如,“周长与面积比较”一课,学生完成如上第一层级“解决问题”的任务后,应进一步挖掘学材背后蕴含的学科本质。可提出开放性问题: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说出:通过这些图形,我们可以看出周长和面积是两码事,它们的意义完全不同;周长是各边的长度累加,面积是长方形的大小,是指包含了多少个面积单位;长逐渐递增,而宽却逐渐递减;这几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面积却不相等;周长不变的情况下,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基于自己创造出的直观化学材,学生的发现丰富又全面,并探究出了蕴藏其中的规律。教师则随着学生的汇报或质疑相机采用希沃白板的聚光灯、放大镜等功能进行聚焦凸显。至此,学生已经完成了第二层级“探寻规律”的进阶任务。这时,教师可借助希沃白板的隐藏功能,隐退具体的图形情境,只留下抽象的几组数字,材料的变化使得学生的发现再进一阶:两个数的和不变,它们的差越小,积就越大。探究过程层层推进,犹如剥笋脱壳般,直抵这类问题的本质,学生在多维互动中借助希沃白板,由直观到抽象,由浅入深地理解了“最值原理”。课例中,各种互动支持着教与学活动的扎实开展,循序渐进的环节推进中涌动着学生活跃的思维,夯实的是对意义的理解,探寻的是内含规律,积淀的是思想方法,彰显的是数学本质。

六、开放多元延展时空

信息化环境下的互动教学应具有开放性。开放性是指教学应具有开放性质的形式和措施。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极力消除传统教学活动中封闭、僵化现象,释放师生双方的身心活力,教师解放思想,以开放的心态开展教学,学生敞开心扉放飞思维,经历丰富灵动的学习过程,在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学习体验中提升核心素养。

信息化环境下互动教学的学习资源具有开放性。信息技术的融入为资源的开放性提供了来源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内容,线上资源丰富又多样,教师或学生都可根据需要精挑细选出优质精良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能对课堂互动教学的学习内容给予补充,还可满足学生课前和课后互动学习时的需求。当然教师亦可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制作相关数字化资源,为互动教学添砖加瓦,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也可自造学材,成为自制资源的生力军。如可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将教师或学生自制的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上传到白板,作为补充材料,或共享或辨析,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开展。

課堂学习中学生的思考过程可体现出开放性。虽然学生面对的是同一情境、同一个问题,但学生可在信息技术的神助攻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学科本质,开动脑筋、多角度思考,在多维互动过程中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彼此分享不同的观点、对于同一内容的不同理解,甚至产生怀疑与争论。学习过程的开放彰显的是不同个体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对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与人分享及争鸣具有积极意义。

学生的学习时空可具有开放性。数学学习并不是如“掐头去尾只取中段”般的时间架构,课堂学习确实是最重要的学习环节,但课前预学及课后延学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学生可于课前课后利用信息化环境按需开展互动学习,以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六性合一处,共振即成功。这六条特性及相应的做法并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有机融合交织为一体。依托信息化环境开展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时,应同时兼顾这六方面特性及相应的做法,从整体上关注,实现这些特性和做法的互融互联,在其共振中达到“六性合一 ”,才能描绘出信息化环境下互动教学的美好画卷。

参考文献:

[1]胡敏中.人的非理性和主体性[J].哲学动态,1993(9).

[2]张宏伟. 数学课到底姓什么[J]. 小学数学教师, 2019(2).

(责任编辑:韩晓洁)

作者简介:崔曼曼,安徽省六安市皋城小学,安徽省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数学教与学。

猜你喜欢
信息化环境以生为本小学数学
浅析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