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与山之间架起一座桥

2020-11-07 05:10李敏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有效沟通班级管理家长

摘要:在时下的教育大环境中孕育而生的教育氛围,让教师觉得束手束脚、举步维艰,有些或以消极态度应对,甚至干脆置之不理。如何在完全不触碰法律高压、道德原则的情况下,比较轻松地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这显得尤为重要,亦是教师需要竭力探索的重要目标。有效的沟通是班级管理的不二法宝。分别从学生、家长这两大主要沟通对象出发,逐一阐述有效的沟通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有效沟通;班级管理;学生;家长

这是一个发生在笔者身边的真实案例。叶老师原本是一个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老师,对待工作高度负责,对待学生极其上心。有一段时间,班里有一个学生总是拖欠作业,上课也不认真听讲,成绩一落千丈,而且被班上的同学甩得越来越远。叶老师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然而,该生却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情。于是,叶老师将他留了下来,亲自辅导其作业,有一次,甚至陪着他把作业补到很晚。可就是这一次,叶老师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因为到了饭点,叶老师想着快点吃完饭回来继续辅导他,然而却一直没有通知其家长,也没有告知学生。于是,就在吃饭期间,家长找上门来,在整个校园狂跑、谩骂,引来了很多老师、领导。毋庸置疑,叶老师不仅受到了家长的指责,还被领导训了话。从此,他再也没有留过学生,对待工作也不像以前那样细致入微。

案例中的叶老师看似很委屈,其实也是源于自身没有做到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何为有效的沟通?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双方和谐的交流,彼此能够从中得到真实的信息,并使得隐藏的不足、显现的问题得到妥当的改善、解决。而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需要面临的主要沟通对象就是学生与家长。

一、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众所周知,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授予学生以知识;育人,是培养学生之良性。在笔者看来,我们都应该先重视“育”。因为,空有满腹经纶,却不懂如何做人,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百害而无一利;然而,即便你大字不识,倘若你知道如何做人,最多也就限制了自身的发展,而不会对社会产生多坏的影响。所以,教育,应先“育”后“教”。而这个“育”,就是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言语风趣,投其所好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的重要前提之一,便是让学生喜欢老师。与人交往的第一步,便是言语的交流。而相较于枯燥乏味的语言,学生更喜欢幽默风趣的话语。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笔者总是会有意无意间流露出风趣的一面。如果说言语风趣只是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那么投其所好,这应该是让学生喜欢老师的关键。所谓“爱屋及乌”,学生能对某种事物怀有喜爱之情,那么对同样爱好这种事物的人也必然会产生好感。倘若老师还能创造条件与学生一起做这件大家都喜爱的事情,那么老师将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孩子的喜欢收入囊中。

(二)以诚相待,以爱感人

正如陶行知所说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效的沟通不仅需要学生喜欢老师,也需要老师对学生倾注关爱。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得就很形象:“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对学生做到以诚相待、以爱感人。

1.尊重每一个学生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份精美的礼物,作为教师,只有欣赏他们的资格,却无权改造他们。对待这份礼物的不足,教师能做的,即尽教师所能去帮助他们,然后,静候花开,静等物变。因此,笔者总会争取每一周都能跟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说上话,言语范围不限、长短不一,时空不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他们知道:老师一直都在留意他们,而且尊重他们每一个人。

2.倾听每一种声音

当学生主动与老师分享生活点滴中的酸甜苦辣时,作为老师需要做的,便是耐心、认真地倾听,当需要作出回应时,老师给予恰当的反馈。而在这个分享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自信心得到了强化,老师也在得到信任的满足感上撷取了学生心中的所思所想,为进一步有效的沟通夯實了基础。在笔者所教的班级,每每一下课,就会有学生跟笔者分享他今天看了什么书、今天做了什么事、在其他课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抑或是在一些地方看到很好的佳句想要与笔者分享,有些则跟笔者抱怨上活动课进行重复训练的烦躁与痛苦,或者偷偷跟笔者说谁在班里最受欢迎。也许对于一些老师来说,这样的场景未免令人厌烦,然而,笔者却乐在其中。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大多数时候只是在充当倾听者的角色,听着学生们的“喋喋不休”,可是,也是在这一连串的“喋喋不休”中,笔者明白了不少同学近期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这其实就是笔者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资料的原始积累。

3.体悟每一味人生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亦没有完全重复的人生。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虽然同处一个学段,接受来自统一的老师的知识雨露,但是仍有着不一样的人生境遇。作为教师,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得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处在他这样的境遇,会怎么想,会怎么做,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经过这样的一番体悟之后, 老师或许会修正原来的认识,对学生更多的是理解、体谅, 而不再是怪罪、责备和谴责。摆正这样的心态后再与学生进行沟通,必然能获取更多真实的信息,从而使得出现的问题得以有效地解决。

(三)懂得赞美,冷静以对

1.学会赏识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来自他人和自我的积极评价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力量。的确,适当的激励有助于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从而促进成功。因此,作为教师,需抱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寻找恰当的时机给学生戴一顶合适的“高帽子”,从而使得学生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2.适当批评

赏识教育固然能够促成沟通的有效进行,但是教育毕竟是有原则的,它并不是无休止的溺爱,有时候也需要批评。需要指出的是,教育针对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因此,千万不要让赞美与批评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即有些人总是被赞美,日后即便他有哪些地方做得并不好,批评也总与他绝缘。

3.批前冷静

王晓春在《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中是这样说的:“当你不知道某种事物的真相的时候,批评只能进一步掩盖它的真相,而不会使真相显现出来。揭开事实真相的唯一方式,就是教师面对问题时,要有分析、研究的习惯,而不能靠情绪去管理。”当对错水落石出,我们再对学生进行批评,在跟他们分析了对错之后,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与时间。当学生犯了错误时,这样的沟通,或许比气急败坏地直接批评来得更有效。

(四)具体分析,掌握技巧

与学生谈话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言以蔽之,掌握技巧,是有效沟通得以顺利进行的不二法门。

1.谈话要因人制宜

有的学生性情豁达、直爽开朗,那么谈话就要去掉细枝末节,开门见山;有的学生生性敏感,易受委屈,那么谈话就应该委婉含蓄,旁敲侧击;有的学生性格内敛,不善言谈,那么谈话就应该耐心引导,细心关注。这就是因人制宜的技巧。

2.谈话要因时制宜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捕捉谈话时机,做到因时制宜。因为,恰当的时机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谈话效果。当学生犯了错误, 知道悔改时; 当学生内心迷茫,需要点拨时;当学生获得肯定,需要鼓励时,均是与学生谈话的最佳时机。这些时机稍纵即逝,倘若老师要深入学生的内心,就要仔细观察,及时把握。

3.谈话要因地制宜

谈话时还要注意场合,做到因地制宜,要尽量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个别学生进行谈话,因为在这样的场合, 学生很可能会碍于面子或担心个人隐私被别的同学知道,而会对谈话产生抵触的情绪,甚至会出现撒谎的言行,这样一来,无效的沟通就会出现。单独谈话时,应找个不易受外来干扰的清静之地。因为在这样的场合下,学生的顾忌才能降到最低,才有可能与老师坦诚相对,有效的沟通才有了开展的可能。

二、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人的性格、品质、意志、情操以及生活习惯的形成,莫不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学生的身心皆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更甚。所以,倘若班主任能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达到“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境界,那么,家长的这股力量将会成为班级管理中极大的助推力。

(一)学会对症下药,实现分类沟通

对待主动联系的家长,教师需要严正以待,向家长进行细致充分的反馈,并有条理地提出相关的建议,落实跟踪,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孩子的重视,从而增强对教师的信任感与支持度;对待不善言谈的家长,教师要抓住时机主动联系,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跟进学生在家的情况,通过家校的连贯性,给家长提出适当的建议;面对盛气凌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家长,教师要以孩子为基点,坚守教育的底线,宽容以待,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应对;面对暴躁型家长,教师要冷静以待,待他将心中的暴躁发泄完毕后,再跟他阐明事情的原委;对待隔辈式家长,即爷爷奶奶之类的,教师应耐心倾听,倘若遇到有理说不清的时候,可借助学生家长的力量进行间接的沟通。

(二)影响家长观念,交流教育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因此,教师与家长之间应该时常交流各自的教育方法,确保教育的一致性。这样的沟通,才能称之为有效的沟通。

教育的方法千千万万,但是皆围绕着一个基点,即尊重孩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家长并没有做到这一点。陶行知曾说过:“您可不要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做了纸鸢飞不上去, 是有着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都觉得有法国革命一般的恐怖。”孩子的踌躇、害怕或许在成人世界里是那么的幼稚、无知,可是,这就是孩子切实的感受。家长如果不懂得尊重,就无法与老师保持一致的教育步伐,那么一切的教育方法皆成空谈。因此,我们得通过孩子一个又一个细微的言行,将尊重孩子的观念灌注到父母的眼里、心里,或者向其推荐相关视频、文章、书籍,通过影响家长的观念,以真正达到教育的一致性,实现有效的沟通。

(三)拓宽沟通渠道,适时总结反馈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比如有面谈、电访、家訪、书面沟通、网络沟通等。其中,网络沟通的形式十分多样,除了可以传送图片,还能上传视频、录制音频,这为教师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家长反映孩子在家表现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让反馈的结果呈现得更加全面、准确、形象。除了网络沟通,教师还可针对一些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开展主题沙龙,即将相应的家长组织起来,对相应的问题进行系统的了解,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或提出可行性建议。这样有针对性地沟通,即是有效的沟通。但是,无论将沟通的渠道拓宽了多少,教师都得在沟通后进行适时的总结,将总结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明确接下来的行动,并进行再追踪。

三、评析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所看到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其实质就是因为沟通失效、无效,甚至是零沟通。其实,现实中的很多冲突都是可以通过沟通避免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亦不例外。班级能否在完全不触碰法律高压、道德原则的情况下管理得井井有条,关键在于能否与学生、家长这两大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倘若教师能够做到言语风趣、投其所好,以诚相待、以爱感人,懂得赞美、冷静以对,具体分析、掌握技巧,那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假若教师能够做到对症下药,实现分类沟通,影响家长观念、交流教育方法,拓宽沟通渠道,适时总结反馈,那么想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将是信手拈来的事情。作为教师,只要在班级管理中的两座大山之间架起一座坚固的沟通之桥,那么,沟通的余震将能对班级管理起到推波助澜的奇效。

参考文献:

[1] 王君瑶,吴叔君.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实务(小学版)[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

[2]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M].安燕玲,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3]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7.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奚春皓)

作者简介:李敏,深圳市坪山区龙田小学。

猜你喜欢
有效沟通班级管理家长
家长错了
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技巧的研究分析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