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0-11-08 08:42远淑敏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9期
关键词:目标性肌力偏瘫

远淑敏

(伊川县中医院 内科,河南 洛阳 471300)

脑出血为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起病迅速,具有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等特点,治疗后患者常伴有偏瘫,需要长期卧床,患者情绪状态较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低,配合护理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预后[1]。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是一种分阶段护理模式,根据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各阶段的不同护理目标进行相应护理干预,可符合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的不同护理需求,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2]。本研究选取伊川县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脑出血偏瘫患者,观察段目标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伊川县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脑出血偏瘫患者,按照建档时间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阶段目标性护理组,每组42例。常规护理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2~77岁,平均(61.94±3.94)岁;出血量12~51 mL,平均(34.87±6.39)mL;左侧瘫痪22例,右侧瘫痪20例;出血部位为丘脑12例,基底核17例,脑干5例,脑叶8例。阶段目标性护理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3~79岁,平均(63.11±4.07)岁;出血量14~50 mL,平均(36.49±6.24)mL;左侧瘫痪23例,右侧瘫痪19例;出血部位为丘脑11例,基底核16例,脑干6例,脑叶9例。常规护理组和阶段目标性护理组性别、年龄、出血量、偏瘫部位、出血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伊川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3];②CT、MRI证实脑出血;③初次发病,单侧瘫痪。(2)排除标准:①颅脑外伤;②精神病史;③凝血功能异常;④肝肾功能不全;⑤伴有严重并发症;⑥存在全身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⑦临床资料缺失;⑧因其他原因而致偏瘫。

1.3 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脑出血偏瘫护理,包括常规饮食指导、药物指导、嘱患者自主锻炼等。阶段目标性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接受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分为急性期、恢复期护理干预。急性期护理干预以稳定病情、控制疾病进展为目标,内容如下。(1)基础护理:严格卧床休息,采用头高脚底位(抬高床头15°~30°),可取仰卧位、侧卧位,每2 h协助患者更换1次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脉搏、血压等生命指标,防止颅内压升高、脑疝,必要时给予脑电监护直至病情稳定。(2)被动康复运动护理:尽早开始被动运动,嘱患者放松肌肉后,按照范围由小及大,部位由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的原则进行被动肩、指、膝、踝关节伸展、屈曲、抬举运动,各关节均活动3次为1组,每日3~4次。(3)心理护理:脑出血偏瘫起病迅速,部分多伴有不良情绪,应详细讲解疾病发生原因、发病特点、治疗与护理方法、预期效果等,降低患者焦虑感,同时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积极健康的护理心态。恢复期护理干预以强化康复锻炼、提高自理能力为目标,内容如下。(1)肌肉、关节按摩:由专业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对患者各关节肌肉进行按摩、揉搓、捏拿,动作轻柔、缓慢,手法多样,力量适中,每次15~20 min,每日1~2次。(2)功能训练: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在床上活动四肢,进行伸手屈肘、屈伸膝关节、屈伸髋关节等练习,每次15 min,每日2次;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翻身、起坐训练,坐起持续时间逐渐加长,稳定后可保持每次5~10 min,每日2次;指导家属协助患者站立、行走,协助患者逐步增强肢体平衡、运动能力,练习洗脸、刷牙、更衣、进食、排泄等基本活动。两组均持续干预6个月,出院后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给予指导。

1.4 观察指标

1.4.1肌力改善情况 肌肉完全无收缩力为0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无法带动关节活动为Ⅰ级;肌肉能带动关节活动,但无法对抗地心引力为Ⅱ级;能对抗地心引力进行关节活动,但不能克服较大阻力为Ⅲ级;能对抗较大阻力,但异于正常人为Ⅳ级;肌力完全恢复正常,运动自如为Ⅴ级。以肌力等级提高≥1级为改善,评估护理后患者肌力改善情况。

1.4.2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程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均为0~100分,SAS、SDS评分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ADL评分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1.4.3护理满意度 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主要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5个等级,将满意度、非常满意度纳入护理满意度。

2 结果

2.1 肌力改善情况常规护理组肌力改善34例,阶段目标性护理组肌力改善40例。阶段目标性护理组肌力改善率[95.24%(40/42)]较常规护理组[80.95%(34/42)]高(χ2=4.087,P=0.043)。

2.2 心理状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前,阶段目标性护理组SAS、SDS、ADL评分与常规护理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常规护理组和阶段性目标护理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降低,ADL评分较护理前升高,阶段目标性护理组SAS、SDS评分较常规护理组低,ADL评分较常规护理组高(P<0.05)。见表1。

表1 常规护理组和阶段性目标护理组护理前后SAS、SDS、ADL评分比较分)

2.3 护理满意度常规护理组非常满意13例,满意18例,一般4例,不满意4例,非常不满意3例;阶段目标性护理组非常满意24例,满意16例,一般1例,不满意1例。阶段目标性护理组护理满意度[95.24%(40/42)]较常规护理组[73.81%(31/42)]高(P<0.05)。

3 讨论

脑出血偏瘫由于出血压迫运动神经中枢而致病,若患者出血量较少,随着血肿吸收、康复治疗、护理干预等,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可得到不同程度恢复[4]。相关研究表明,给予运动护理干预的时间越早,越有利于改善预后[5-6]。但护理不同阶段患者恢复情况不同,护理目标也有所差异。

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属于分段式护理,根据患者每一康复阶段的不同护理目标,给予相应护理措施,能满足脑出血偏瘫患者不同时期的护理需求,可显著提升服务质量[7-8]。抬高床头15°~30°可促进脑部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急性期给予被动关节活动可增加患者关节活动性,防止肌肉萎缩、痉挛、急性,提高关节、肌肉活动性,为功能恢复奠定基础,还可提高中枢神经可塑性,有助于改善预后;恢复期训练可提高患者肢体活动性,循序渐进地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阶段目标性护理组肌力改善率较常规护理组高,表明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可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肌力等级。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后阶段目标性护理组SAS、SDS评分较常规护理组低,ADL评分较常规护理组高,表明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此外,本研究发现,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高达90%以上,可能与护患关系和谐有关。

综上所述,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可缓解脑出血偏瘫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猜你喜欢
目标性肌力偏瘫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目标性社区护理对预防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的价值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某三甲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论前置作业的目标性和实践性——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为例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