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本科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

2020-11-09 02:56程侠菊许经伟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5期
关键词:科研创新双一流本科生

程侠菊 许经伟

摘 要:我国高校从2018年就开始实施“双一流”建设计划,将学科建设摆在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位置。医学类本科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研究型医学类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本文探讨当前我国高校培养本科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对策,在新世纪培养科研创新人才,以适应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双一流;本科生;科研创新

医学高等院校是培养医学类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在2018年推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双一流”背景下,培养新型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已成为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医学专业本科生早期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医学专业大学生科研素质和培养综合型医学人才的关键[1]。“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医学类高等院校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加强本科生科研意识,提高撰写医学论文的能力[2]。

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现状具有的一些问题:

一、高校本科生科研培养制度缺失

对于一些以应用为办学定位的应用型大学来说,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不被重视,相关政策制度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1)地方应用型高校仍未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未充分利用科研反哺教学,从而实现创新的发展。(2)地方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管理制度僵化,与国内高水平大学差距较大。(3)虽然目前大多地方应用型高校向本科生开放了部分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等实践平台,但是这些平台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明显限制了应用型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高[3]。

二、科研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大学本科教育已经由原来的精英化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化教育[4]。目前,一些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科研创新教育的新任务有些力不从心。并且许多年轻教师在经济、生活上的压力也比较大,教学任务繁重,无力再接受训练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任务,使得教学和科研两方面难以得到有效的平衡。

三、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偏重于传授知识,过于强调书本理论的考核,忽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是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较多关注在传授课本的基本知识以及临床技能培训,而对培养学生科研思维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不重视,教学方式未能实现从“传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的转变,另外教材内容的更新也过于缓慢,对于相关专业研究的最新进展涉及较少,教学与科研没有做到相辅相成效果。

四、科研创新氛围不够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目前大学里有很多的学术讲座,提高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同时营造浓厚的科学研究学术氛围。但是目前本科生对于学术讲座参与热情不高,部分學生主观认为这些学术讲座不用像上课一样有考核要求。因此,很多学生对参与的学术讲座不做任何准备工作;没有认真听讲,未主动与报告人进行学术交流;在讲座后也不能及时查找相关学术资料,科研学术没有有效的考核机制,科研氛围不够,导致大部分本科生只是流于形式参加学术讲座。

五、本科生对于科研创新认识较为模糊

本科生对于科研创新认识较为模糊,并且对参与科学研究实验的认可度不高,使得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不高。同时,科研活动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其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从而导致部分本科生望而却步。另外大部分本科生缺乏实验室安全、技能培养、科研思维、论文查阅书写能力的认识,导致即使参与热情度较高的本科生不能高效的提高科研能力、更无从谈起科研创新能力[5]。还有很多本科生申请相关实验课题注重于项目申请书的选题和撰写,一旦项目申请成功,有很多本科生不能够严格按照申请书执行,只是流于形式,在执行过程中投入较少精力,甚至虚构数据,造假结果,从而导致项目结题很粗糙、极具水分。

根据以上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现状存在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教学实践,思考如何高效的提高我国高校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认为需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学校要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营造追求科研自主创新的精神氛围

建立和完善科研培养制度是保证学生开展基础科研训练的前提,高等学校要建立完善的鼓励本科生科研探索的政策、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鼓励评优评先、学分奖励以及科研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进行专项管理。高校可以通过团委、教务处等对学生科研能力提升活动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学生也可以在二级学院组织引导下成立科研兴趣小组、科技社团等,设立专门机构并指派专人负责,根据本科生专业特点和职业规划的需要,拟定长短期工作计划[6],同时要给与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探索适当的工作量,同时在教师考核方面可以作为一项计分点,从而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在校内宣传奖励师生的科研工作和成果,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7]。目前部分高校提出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制是一种双向选择全程指导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常识、安全、常用仪器设备和基本实验操作流程培训。还有学校提出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联合培养的培养模式,因为本科生的专业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实验技术较差,研究生具有相对扎实的专业知识,本科生导师可以将本科生引入到研究生的科研课题中,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8]。很多高校也出台了鼓励和支持本科生科研探索的政策和措施,譬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本科生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等[9]。

(二)学校应加强建设科研师资人才队伍

加强科研活动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正确地引导学生参加和开展科研训练,也是激发学生的培养科研素养、创新意识的关键[10]。同时提供更多的图书、数据库等资源,包括:科研训练活动计划安排、科研经费、科研项目验收、科研成果评审及相关激励机制等措施。学校对学生的科研训练工作应该有所重视,安排一些指导教师专门负责,主要包括各类课题的申请、立项、开题、科研指导、撰写论文和投稿等。

(三)本科生应树立科研自主创新意识

本科生应掌握检索查阅中文、英文文献的能力,文献检索是培养本科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的一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激发科研自主创新灵感。利用业余时间广泛阅读相关专业资料,寻找发现自己喜爱的科研方向,了解相关专业最新科研动态,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头脑。作为医科院校的在校本科生,应端正对待科研活动的态度,树立热爱科学的价值观,这是科研自主创新意识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创新型科研人才必备的基础,本科生必须具备自己设计研究内容方案的能力以及规范操作实验仪器的基础素质。另外本科生应学会数据分析与论文整理的能力,杜绝造假。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后,在其未来的科研道路上能获得更好、更广阔的发展,成为我国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储备。

(四)健全社会支持体系

高校可以通过有效地宣传,让社会认识到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工作并给予支持,扩展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训练的资金来源渠道,比如募集企业家资金注入科研基金,在2020年初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后,各方面媒体报道,新病毒爆发流行谁也不能置身事外,关乎全人类命运,马云公益基金会向广东省钟南山基金会捐赠大量资金,支持新冠疫苗的开发。

综上所述,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研创新的进步,创新型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的载体与保证。科研创新是当代大学生承载的使命,是高等教育的灵魂,医科院校应将医学本科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重点培养目标。把握“双一流”建设形式下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科研训练培养體系,培养出具备良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更好地建设健康中国。

参考文献

[1] 刘筱,张铮铮,朱锋辉等.本科生导师制在急诊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8):35-37.

[2] 李宇男,杨清.以兴趣为导向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16):18-20.

[3] 廖沁园,袁桂峰,等.导师制下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13:17.

[4] 徐秀荣,等.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9,11(35):166-168.

[5] 万晓莉,胥蕾,杨海明,等.新时期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43):23-25.

[6] 徐秀荣,等.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9,11(35):166-168.

[7] 王惜彤,徐亚杰,陶率先,等.论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现状调查分析[J].智慧健康,2019,5(2):45-48.

[8] 刘占军,侯维娜,等.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38:98.

[9] 李杨帆,朱晓东.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04):24-25.

[10] 陈金铃,曹阳青,段义农.“科研小分队”培养模式的建立对提高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49):18-20.

猜你喜欢
科研创新双一流本科生
科研创新要素集聚、产业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