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经济下安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0-11-09 07:27杨许李亚东张曼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徽

杨许 李亚东 张曼丽

[提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建设的根本要求。当前,安徽省境内全部地级市皆已开通高铁。高铁经济发展为安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招商引资、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带来区域发展不均衡、人才外流等弊端。本文针对完善产业布局、加强资源流动、促进旅游产业以及如何改善现有的问题等,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安徽;高铁经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SKY2048)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7月15日

一、前言

高铁经济是指依托高速铁路的综合优势,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以及消费群体、消费资料等消费要素,在高速铁路沿线站点实现优化配置和集聚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高铁的优点在于加快了资源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均衡和带动作用。由于其出色的机动性,乘坐高铁大大缩短了游客的出行时间,在人才流动和促进旅游方面影响显著,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可以认为,高铁经济是一次全新的经济地理革命,如果充分运用好高铁经济带来的机遇,完善存在的问题,将会极大地推动产业升级转型、资源优化配置,进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文献综述

我国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阐明了新时期“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网,并提出到2025年中国高铁里程数将达到3.8万公里。在国家铁路局编著的《高铁经济学》中,分别从高铁政治经济、国民经济、社会经济等11个方面展开了论述,全面揭示了高铁经济的构成要素、原因及影响机理。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蓬勃发展,高铁经济的研究也应运而生并成为推动我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王其昌首先提出高铁经济价值论,他认为高铁经济的价值在于绿色低碳经济优势、区域经济优势、产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同时高铁具有同城效应、旅游经济效应和拉动效应。吉蕾蕾从高铁经济圈角度分析高铁对于旅游合作、产业互补的促进作用。该文重点分析的是昆明南站,这对于安徽省内的交通枢纽城市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而郭晓林以南广、贵广高铁带动粤桂黔三地区域共赢为例,阐述了高铁的区域共赢效应。

从当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高铁经济对于城市发展主要有虹吸效应、中心-外围城市效应等效果,而一般这些理论是建立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发达城市基础之上,对于安徽省内各市的发展有着借鉴意义,但也必须有自己的创新和应对挑战的方案,才能更好地利用起高铁经济助力安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高铁对安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安徽省内不少城市依赖于工业、矿业,例如安庆、马鞍山、淮南等城市,这些产业的发展暂时还不具备环保性、可持续性,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借助高铁经济的“同城效应”下,安徽省可以更好地对接长三角经济区,加快各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随着省内所有地级市开通高铁,高铁使得交通可达性提高,进一步提高了人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的交换速度,之前因交通不便而导致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环节流通不畅的发展停滞瓶颈被打破,产业集群发展受制于交通发展的境地得到根本性改变。此外,高铁促进了各市间技术合作和产业配合,改变个别城市以高污染、高排放的工业和矿业为支柱的现状,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技术交流和人才往来的加快,更有利于培养新型产业生态,改造现有的工业生产,通过高新技术和设备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达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二)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实质上就是在区域内通过分工、合作和竞争,使得人力、资金、信息、物资等生产要素在整体上实现最优化配置。随着郑合高铁、商合杭铁路的陆续建成,安徽省内各市可以积极加入周边省份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对接长三角经济带、南京都市圈等,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加强人才、技术、管理、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同时,高铁由于其极强的机动性和便捷性,意味着在区域空间上能够使人、物等能够快速到达,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提高交流的效率。省内全部地级市开通高铁,将进一步加强各市间的政企交流和市场融合,提升安徽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联通南北、合络东西的地位和作用,扩大高铁沿线城市的交流和产业配套,推动安徽的区域合作与开放升级,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推动新型城镇一体化发展。高铁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的是城市间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城镇的一体化。近年来,安徽省的城镇化水平率增速较快,但整体的城镇化率还有待提高,跟全国城镇化率比起来略显落后。而高铁使得区域内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使得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体化、同城化的特征,在高铁贯通的有利条件下,城镇之间的资金、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加快流通,供给端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端,原本相互独立、各自发展的单个城镇进行区域合作和产业结构互补,同时加快乡镇的市场开发和产业孕育,吸引更多投资,进一步整合安徽省内的产业资源,實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高铁为纽带,中心城市的资金和技术外溢对中小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安徽省的城镇一体化发展也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四、高铁经济对安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

(一)资源流失,限制经济发展。高铁具有“虹吸效应”,已有的高铁建设经验表明,高铁经济对沿线城市的作用并不是普惠效应,部分落后的城市在资源流动加快的过程中,加速了资源的流失,这将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安徽省目前还是个相对欠发达的地区,相比于发展环境更好的发达城市,安徽省的投资回报更少、更慢,因而导致人才、资金的外流,这便是“虹吸效应”的双刃剑,在促进中心城市更加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让区域内三四线城市失去了相当多的发展动力。省内各市在与高铁沿线城市相互往来时,虽然时空上城市更加贴近,资源流动更加方便快捷,但人才、技术、资金和信息等发展要素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流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造成省内城市被边缘化,发展动力不够强劲,甚至可能面临人才和资金欠缺的窘境,这将是安徽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对传统行业造成冲击,定位于低端制造业。每个城市都具有其符合特色的传统行业,但可能因为技术、资金等劣势,导致很多传统行业进入一种多而不精、杂而不优的状态,市场的竞争力不强,面对外界的冲击力就难以存活。高铁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资源运输的效率,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在面对外界更加发达的产业冲击时,省内的传统产业便进入高成本、低收入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企业的丧失。在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急速外流的情况下,省内欠发达城市可能接受低端制造业,并被锁定于低端制造业的位置,限制了城市未来发展的能力。

(三)旅游业将面临严峻考验。安徽省是一个旅游大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逐年提升,2018年安徽省总接待国内游客7.21亿人次,旅游收入7,03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20%,可以看出旅游业已然成为安徽省的支柱产业。高铁的开通,提升了城市间的可达性,缩短了区域内的时空距离,人们出行更加高效,区域旅游市场更加融合,这些有利条件都会是安徽省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的机遇。同时,高铁的贯通虽然降低运输成本,增加人们出行的意愿和次数,在总体上能增加客流量,但是也会让更多市场加入竞争行列。高铁不仅能带来客流量,也可以带走客流量。因而,旅游景点的品牌效应将会决定游客的选择,游客呈现集中化,资源难以统筹分配,进而影响安徽省内的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在高铁全面开通的时代下,安徽如何充分利用高铁优势,整合协调好省内的旅游资源,满足多样的、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

五、借助高铁经济,科学谋划安徽城市高质量发展对策

(一)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高铁经济的诞生,深刻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内容,改变了人们一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高铁沿线的产业布局应该得到重新审视,科学、面向未来的产业布局规划是能否充分利用高铁经济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前提。从单一城市看,应当大力发展高铁的站点经济,高铁站点通常拥有大量的人口流动量,围绕人的需求建立休闲服务、商务办公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扩充多功能经济区,提升城市现代化服务能力。从高铁沿线城市看,应当强化沿线中心城市的作用,发挥省内中心城市如合肥、芜湖等的经济辐射作用,形成资源充分利用和产业结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发展局面。做好与安徽附近都市圈的融合工作,考虑自身的优势劣势,避免与发达城市的产业发展相竞争,借助高铁经济带来的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发展适合地方特色的产业,促进安徽城市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高新产业培育。依托安徽省的区位优势,对接长三角经济区、南京都市圈等,借助高铁,加快技术和资源的流动,审视省内各市的比较优势,加大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力度,带动本地企业的融合和创新发展,推动安徽省内各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好高铁的“同城效应”,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在产业的布局中应该首要考虑产业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这是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新时期面向未来发展的要求。积极建立高铁经济带和城市带,加强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为主体的交流机制,设立高新科技园区等创新平台,增强高新产业的培育能力,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潜能。推动资金、技术、人才引进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好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创新能力共享的优势,增强城市间产业的互补性,避免城市发展的同质性,形成安徽城市经济集群发展、特色发展的局面,借助高铁经济的优势,推进安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促进高铁与旅游业的融合。强化高铁站点与旅游景点的对接效果。设置旅游大巴、汽车租赁等服务,加快高铁站与旅游景点的对接建设工作,实现游客从高铁站点到旅游景点的快速转换。整合高质量旅游资源,长期、定期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旅游景区的发展状况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并针对性地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力度,要在“高铁+”时代抢到旅游市场的先机。利用好高铁全面开通的契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大力推动高铁和旅游的连带服务,依托高铁站点设立综合型旅游产品,推出“文化+旅游”、“养生+旅游”等旅游产品,将旅游产业建设更加面向现代化发展。此外,加强区域内的旅游合作,以高铁为轴心,充分利用好城市间的可达性,设计科学合理的旅游路线,实现市场融合、政策互助、经验共享,促进区域内旅游产业合作共赢、共同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汪其昌.高铁经济价值论[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0(10).

[2]吉蕾蕾.城市圈迎来高铁经济红利[J].南方企业家,2017(02).

[3]郭晓林.高铁经济带下的区域共赢思考[J].交通與运输,2019.35(01).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徽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