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朝鲜,毛泽东一生最难的决断

2020-11-09 07:28田亮高塬
环球人物 2020年21期
关键词:彭德怀毛泽东朝鲜

田亮 高塬

1953年2月7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四次会议闭幕式上发表讲话。(视频截图)

近来有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很火。视频中,主席台前的毛泽东一边挥手一边说:“时间要打多久,我看我们不要作决定。它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去决定。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我们)完全胜利!”

这是1953年2月7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闭幕式上讲的一段话。当时,抗美援朝戰争已接近尾声,毛泽东信心十足,因为志愿军有效控制了战场局势。而为了取得这样的战果,百万志愿军战士付出了巨大牺牲,其中19.7万名志愿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很多人并不知道,毛泽东在1950年面对是否出兵朝鲜的问题时,经历了异常艰难的决策过程。

突如其来的难题

1910年,朝鲜被日本吞并,沦为其殖民地。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第二天,苏军就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并于8月中旬解放了朝鲜的雄基、罗津、清津等地,8月19日进入平壤。

“当时,距离朝鲜最近的美军还在600公里以外的冲绳岛,苏军完全可能全部占领朝鲜。美国不甘心这个结果,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北部和南部朝鲜分别由苏联和美国占领军对日受降。斯大林未表示反对,这让美国人都感到诧异。美国对于朝鲜的解放没有任何贡献,却不费一枪一弹,就分享了日军在朝鲜投降的利益。日本9月2日在投降书上签字,美军9月8日才开始占领朝鲜三八线以南地区。”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原副部长齐德学告诉《环球人物》记者。这样,朝鲜刚刚摆脱日本的奴役,又开始陷入分裂的状态。

“美军进入朝鲜以后,重新启用了日本的殖民统治机构来维护美国的殖民统治。令朝鲜人民痛恨的日本警察,居然戴上美国军政府的臂章招摇过市,激起南朝鲜人民的愤怒。美国占领军司令官的一份报告中说:‘在南朝鲜,人们把分裂的局面归罪于美国,这个地区的人民越来越憎恨一切美国人。” 齐德学说。

1948年8月和9月,在美国和苏联分别支持下,大韩民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先后成立。经朝鲜北方政府的呼吁,苏军和美军分别于1948年底和1949年6月撤出朝鲜。金日成领导的北方政府主张和平统一朝鲜,南方政府的李承晚则极力主张武力统一。据北朝鲜统计,南朝鲜于1949年在三八线上的军事挑衅达1836次。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全面爆发。

左图:1948年9月,金日成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发表演说。右图:20世纪50年代的大韩民国总统李承晚。

美国总统杜鲁门坐不住了。6月27日,美国决定派出海军和空军入侵朝鲜领海、领空,进攻朝鲜人民军,对朝鲜城市狂轰滥炸。同时美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既定部署。

此前不久,中国刚于6月上旬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以3年左右时间,争取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6月中下旬又召开了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毛泽东在陈云准备向会议所作报告中加写道:“有些人提议由政府制订投资条例或公司法,我们认为有此必要,现正在起草中。”毛泽东在审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准备向会议所作军事报告时,也加写了几段话,其中写道:“全军应在今年复员工作做好之后,从今年冬季开始,来一次从上至下的整风运动,克服一切不良现象。必须教导人民解放军的指战员不要骄傲自满,不要以功臣自居,不要看不起起义部队和地方部队……”

6月14日,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开幕,毛泽东说:“在这个会议上,有会务工作、土地改革工作、经济和财政工作、税收工作、外交和统一战线工作、文化和教育工作、军事工作、法院工作等项报告,希望予以讨论。其中,以土地改革问题为此次会议的中心问题。”

6月23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二次会议闭幕会上说:“战争和土改是在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时期内考验全中国一切人们、一切党派的两个‘关。”“战争一关,已经基本上过去了,这一关我们大家都过得很好,全国人民是满意的。”

没想到两天后,朝鲜内战爆发;又两天后,美国出手。这,给毛泽东出了一道难题。

“要准备打前所未有的大仗”

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一份声明中称:“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一周之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也发表讲话称:“(美国的)防御半径沿阿留申群岛至日本,然后延续到琉球群岛……从琉球群岛延伸至菲律宾群岛。”

“然而朝鲜内战一爆发,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并派海军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将朝鲜问题与中国台湾联系在一起。”齐德学说。

面对杜鲁门政府的出尔反尔,毛泽东于6月28日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宣告:“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7月7日,美国不顾中国警告,趁苏联因抗议美国阻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抵制联合国会议而缺席之机,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组成以美军为主的侵朝所谓“联合国军”的决议。所谓“联合国军”中包含16个国家的部队,美军占90%以上,还有英国两个旅,加拿大、土耳其各一个旅,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荷兰、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联邦、卢森堡等国象征性地派出一个排到一个营。麦克阿瑟被任命为所谓“联合国军”总司令。

朝鲜战争期间的美国总统杜鲁门(1884年—1972年)。

美军侵朝后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威胁中国安全,对岸的解放军战士看在眼里。

1950年8月27日起,侵朝美空軍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此时朝鲜人民军的战事发展势如破竹,非常顺利。但由于美国武装介入,毛泽东认为朝鲜战局形势发展有两种可能:一是人民军一鼓作气,取得完全胜利;另一种是形势逆转,美国直接威胁中国大陆,中国不能不有所防范。”齐德学说。

7月7日和10日,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提议,由周恩来主持召开两次会议,研究保卫国防、组建东北边防军问题。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随后,驻河南等地的战略预备队第13兵团(下辖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加上已在东北参加生产建设的第42军和炮兵第1师、第2师、第8师等,共25.5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调往安东(今丹东)、辑安(今集安)、本溪等地。8月5日,毛泽东在接见东北边防军负责人邓华时说:“你们集结东北后的任务是保卫东北边防,但要准备同美国人打仗,要准备打前所未有的大仗。”

与此同时,美军加紧侵朝,并扩大战争。8月27日,美国侵朝空军先后5批12架次侵入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的辑安、临江、安东地区上空,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实施轰炸、扫射。中国政府提出严正抗议,美国不予理睬,并不断侵袭中国东北边境。

毛泽东密切关注着朝鲜战事的进展。他曾对斯大林说:“4月间,金日成同志到北京的时候,我们就告诉他,要严重地注意外国反动军队侵略朝鲜的可能性。7月中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我们又3次告诉朝鲜同志,要他们注意敌人有从海上向仁川、汉城前进切断人民军后路的危险,人民军应当作充分准备,适时地向北面撤退,保存主力,从长期战争中争取胜利。”

果然,麦克阿瑟亲自指挥所谓“联合国军”大部队,于9月15日开始实施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本来已将南朝鲜军压缩在半岛东南部1万平方公里的角落里,而仁川在朝鲜半岛西侧腰部,是汉城的外港。所谓“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后,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朝鲜战局发生逆转。9月28日,美军攻占汉城,并迅速进抵三八线。

10月1日夜,刚刚参加完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庆祝活动的毛泽东,收到了金日成关于中国出兵援助朝鲜的请求。那天,南朝鲜军越过三八线,所谓“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出“最后通牒”,要朝鲜人民军无条件“放下武器停止战斗”。

金日成还向斯大林求援。斯大林没有表示直接提供军事援助,而是建议中国出兵,并在10月1日当天给毛泽东发电报说:“我正在离莫斯科很远的地方休假,与朝鲜的事情多少有些隔绝……根据眼下的形势,你们如果认为能用部队给朝鲜人以帮助,那么至少应将五六个师迅速推进至三八线,以便朝鲜同志能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

出不出兵的问题,到了要决断的时刻。

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不赞成出兵

收到金日成的求助信息后,毛泽东迅速做出了两手安排。一方面,出不出兵的问题,需要开会研究,不是一下就能决定的。10月2日2时,他致电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和第13兵团司令员邓华,请高岗接电后即动身来京开会,请邓华令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

另一方面,毛泽东又在周恩来给中国驻朝大使倪志亮的电报稿中加写了一段话,在第一时间对朝鲜前线战事提供了建议:“尽可能将被敌切断的军队分路北撤外,凡无法撤退的军队应在原地坚持打游击,切勿恐慌动摇。如此就有希望,就会胜利。”

“毛泽东对出兵问题未雨绸缪。何时出兵,他有个底线:敌军是否越过三八线。10月1日,南朝鲜军越过三八线后,斯大林也来电希望中国立即派出部队到三八线。第二天,毛泽东本来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援助朝鲜作战,并拟写了致斯大林回电。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天下午的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朝鲜战局和中国出兵援朝问题时,与会多数人不赞成出兵。会议决定10月4日召开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讨论志愿军入朝作战问题。”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毛泽东只能把给斯大林的回电搁置下来。

毛泽东听从了多数人的意见,但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作为战略家,毛泽东在考虑是否出兵的同时,也考虑了如果出兵谁来挂帅的问题。东北边防军主力第13兵团,原属林彪指挥的第四野战军,毛泽东想到了林彪,但林彪患病,毛泽东也准许了他到苏联养病,挂帅的问题另做打算。

毛泽东和党中央的三个“纠结”

10月4日的会议需要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而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的彭德怀当时在西北工作,周恩来派人把他接到了北京。

彭德怀到达会场时,会议已经开始。他本以为会议要讨论的主题是三年经济恢复发展。可到会场才知道,会议内容和他想的不一样。他没有发言,只是听大家说。毛泽东让大家充分说明出兵的不利情况。这一次,多数人仍不赞成出兵或者对出兵存有种种疑虑。

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韩国登陆。这是登陆舰卸下物资装备。

出国与美军作战,当时的中国面临种种不利条件。有人用“叫花子与龙王比宝”形容中美的差距。经济方面,美国工业发达,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达2848亿美元,钢产量8772万吨。而新中国刚刚成立,工业落后,不能生产汽车,更不能生产飞机大炮,1950年的工农业总产值仅为574亿元人民币,按当时人民币与美元2.5:1的汇率计算,相当于229亿美元,连美国的零头都不到;钢产量仅有60.6万吨,仅相当于美国的0.69%。

美国具有强大的海军和空军,还有原子弹。中国的海军和空军还在组建过程中,没有形成战斗力。地面部队,美军一个师装备有各种坦克140余辆、装甲车35辆,各种火炮950余门,各种车辆3800余辆,无线电机1688部、密码机145部,每个排都配有1部有线电话机。解放军装备最好的部队,即东北边防军(志愿军)没有坦克和装甲车,没有对空作战武器。每个步兵军编有各种火炮520至540门,没有车辆编制,有线电话375部,密码机68部。中国一个军的装备比美军一个师还要差很多。

“毛泽东虽在8月上旬和9月上旬都曾讲过,对朝鲜不能不帮,但真的作出出兵决策,也是思之再三,很难下决心。”齐德学说。胡乔木曾回忆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20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是毛主席很难下决心的。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再一件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

1950年9月20日,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命令被俘虏的北朝鲜人举起双手。

“抗美援朝决策这样艰难,当年的毛泽东和党中央主要有三个‘纠结:一是国力相差悬殊,挑战美国这个头号西方强国,能否打赢。二是我们自己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还能否进行。朝鲜内战的突然爆发,不仅直接破坏我国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而且打乱了党和国家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的主要任务实施。多数人不赞成出兵,就是担心:新中国刚成立,战乱的创伤十分严重,财政经济非常困难,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还没有进行,工业化建设还没开始,国民党残余和匪特势力还没有肃清,社会秩序还不安定,基层政权还不很巩固。如果出兵援朝,这些工作还能否进行?三是会不会引发更大的国际冲突乃至世界大战。这是毛泽东和党中央考虑较多的一个问题。中共中央发给斯大林的电报中说:出兵朝鲜‘最大的可能是,这将引起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结果苏联也可能被拖进战争中来,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极其严重了。中共中央的许多同志认为,对此必须谨慎行事。”石仲泉说,这样的民主讨论在当时是很正常、必要的。

会上,大家说完后,毛泽东讲了这样一段话:“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

美国在军事上“一长三短”

那天散会后,彭德怀回到北京饭店驻地,怎么也睡不着。“想着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彭德怀后来回忆道。那天晚上,他把毛泽东的话反复念了几十遍,认为应该出兵。两个湖南湘潭老乡想到一起了。

10月5日下午,会议继续进行。会前,毛泽东单独会见了尚未发言的彭德怀。毛泽东对彭德怀说:我们确实存在严重困难,但是我们还有哪些有利条件呢?彭德怀说:昨天晚上我反复考虑,赞成你出兵援朝的决策。毛泽东说:“你看,出兵援朝谁挂帅合适?”彭德怀说:“中央不是已经决定派林彪同志去吗?”毛泽东谈了林彪的情况后说:“我们的意见,这担子还得你来挑。”彭德怀没有犹豫,说:“我服从中央的决定。”

随后,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在颐年堂进行。彭德怀说:“出兵朝鲜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借口。”

“这铿锵有力的几句话对会议统一思想起了重要作用。”石仲泉说。聂荣臻后来也回忆说:“彭德怀同志在会上的坚定态度,给我以深刻印象。”

“毛泽东曾指出,美国在軍事上是‘一长三短:一长是钢铁多。三短是战线太长,从欧洲的柏林到亚洲的朝鲜,首尾难以相顾;运输线太长,要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兵力不足(当时美国总兵力只有150万人),并且士气不高,是‘钢多气少,战斗力不如德国军队和日本军队。美国有原子弹,苏联也有,并且原子弹不能轻易使用,不能决定胜负。在朝鲜作战,中国军队拥有直接和雄厚的后方支援,利于持久作战;中国有苏联作为后盾,可获得苏联的物资支援。中国军队参战,不是完全没有胜利的希望。”齐德学说。

陈云起初担心东北工业基地遭受破坏,也不赞成出兵。后来他问毛泽东:美国飞机会不会越过鸭绿江轰炸内地?毛泽东说:不会。陈云说:那我同意出兵。

经过几次讨论,越来越多的人赞成出兵。10月5日,会议最终作出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10月7日,美军在南朝鲜军越过三八线6天之后,也越过三八线。毛泽东的底线被突破。10月8日,毛泽东签署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这一天,周恩来和林彪离京,秘密访问苏联,向斯大林通报中共中央出兵决策情况。

毛泽东原计划10月15日出兵,可此前又生枝节。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跨过鸭绿江。

斯大林变卦了

1950年初,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规定,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50年7月,斯大林曾告诉周恩来,在美军越过三八线时,中国东北边防军以志愿军名义出动作战,苏联“将尽力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可是当周恩来10月到苏联与斯大林会谈时,斯大林却说,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两个月至两个半月不能出动掩护志愿军作战,两个半月以后也只出动到鸭绿江上空作战。

这一情况让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始料未及。毛泽东只好令志愿军暂停执行出动命令,令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将准备从山东出动北上的第9兵团原地待命,并将已到东北部署志愿军出动的彭德怀再次召回北京。10月13日,毛泽东就出兵问题,与其他政治局委员再一次商量。大家一致认为,即使蘇联不出空军支援,在美军越过三八线大举北进的情况下,我们仍应出兵援朝不变。当天10时,毛泽东把这个决定电告莫斯科的周恩来:我军出动“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

15日,彭德怀离京返回安东,第二天在安东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说明中央决策是“经过反复讨论和慎重考虑”的,我们只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支援朝鲜人民革命战争,并不等于向美国宣战。

“美国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约翰·托兰在军事科学院进行学术交流时,我问他:‘你如何看待中国出兵朝鲜?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中国出兵朝鲜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是不得已的。如果苏联侵略墨西哥,那么美国在5分钟之内就会决定派军队去的。”齐德学说。

在出兵问题上,毛泽东慎之又慎。10月18日,周恩来从苏联返回北京。毛泽东再次召彭德怀等人进京,听取周恩来与苏联领导人会谈情况汇报。这一天,志愿军渡江作战和渡江时间才最后敲定下来。

当晚9时,毛泽东电令第13兵团司令员邓华等人:“4个军及3个炮师决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自明晚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河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4时即停止,5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为取得经验,第一晚(十九晚)准备渡两个至三个师,第二晚再增加或减少,再行斟酌情形,余由高岗、德怀面告。”

1950年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周恩来曾说:“毛主席下这个伟大的决心,是根据他科学的预见、实际的分析。” 彭德怀后来也说:“这个决心不容易下,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断力。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

猜你喜欢
彭德怀毛泽东朝鲜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彭德怀不愿照相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