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追就追这样的“星”

2020-11-09 09:09江帆
科教新报 2020年36期
关键词:袁隆平追星杂交

江帆

8月27日,袁隆平90岁生日,众多网友送上生日祝福。甚至有媒体追踪报道了生日前一天,他如何穿上新衣服,到常去的理发店理发,第一口生日蛋糕又喂给了谁……这样的生活琐事也能被津津乐道,显然袁隆平对社会的意义已不仅限于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而是名副其实的全民偶像。(8月28日《浙江日报》)

“追星当追科学家”,近年来有不少科学家成了新晋“爱豆”。不论是被网友们称为“国士无双”的钟南山,还是研发“中国芯”的黄令仪女士,都有着较高的国民度。但与歌手、演员等职业相比,现象级科学家还是相对少数,这是科学本身的高门槛决定的。作为学科,科学是深奥且专业的,才需要有人专门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尤其是袁隆平所从事的农业领域,许多年轻人还对农业存有刻板成见,认为又苦又累赚钱还少,对当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更是一无所知。当袁隆平这樣的科学家能跨越这条鸿沟,使年过耄耋仍扎根农田、不辞辛苦的农业科学家形象深入人心,并成为全民追捧的偶像,于社会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有人说,袁隆平是新时代树立中国农耕文化自信的一面旗帜。事实上,透过袁隆平这面镜子,我们能看到中国农业早已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正在现代化大道上飞速奔跑。今天我们关注袁隆平,关注他90岁生日,并非是普通的追星,而在于他是一位站在超级杂交稻研究世界前沿,筚路蓝缕、潜心科研的科学家,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潜力和动力。

就目前而言,这样的偶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只有当这样的科学家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和尊重,我们的创新强国、人才强国才大有希望。当太多年轻人把人生理想定为富豪、网红时,社会需要袁隆平这样的全民偶像引领思潮,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志趣,为“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样朴素而远大的理想而奋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应祝福袁隆平:生日快乐!

猜你喜欢
袁隆平追星杂交
让追星不疯狂
从“80后”变“90后”袁隆平许下这样的生日愿望
袁隆平:我从“80后”成为“90后”了
袁隆平贪心水稻,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袁隆平“贪心”水稻, 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追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编辑部追星日常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追星不如追艺术 赶上看展览的漫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