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讲话如何跟上“热点”

2020-11-09 03:23杨芳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西东后浪热点

杨芳

大到大政方针,小到茶余饭后,甚至一些“网红”议题都可成为生活中的“热点”。“热点”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引人注目,鲜活生动。校长是学校的引领者,其言语传递的是一种价值理念。校长要讲好“热点”,去营造好师生的生态场,让学校生活充满正能量。

一、校长要看到“热点”

今年有句话很热:“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那么,“校长的模样,便是学校的模样”了。当今社会,国民素养整体提升,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网络效应不容忽视。学校不是象牙塔,作为校长,要扎根在时代生活中,将教育视野拓宽到更广阔之境,既要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也要广泛涉猎,融通社会万象。校长不仅要自己关注“热点”,还要引领教师时时关注,汲取鲜活的教育因素,保持思想和语言的新鲜度,从而成为先进教育价值观和理念的转化者。

如最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无问西东》《后浪》等作品,极具“热点”又蕴含教育意义,如果校长开会鼓励大家时来一句“无问西东”“我命由我不由天”“奔涌吧,后浪”等,可能比说一堆套话更有画面感,更能引发共鸣。但追“热点”不是目的,目的是让“热点”服务于学校和教师发展。校长要主动思考“热点”背后的智慧和教育价值,以时代性的信息优化学校文化。

二、将“热点”讲好并落地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校长,正是这一泓清泉的挖掘者,若校长善于启发,则能营造一个和谐绿色的生态环境,让教育突破藩篱,开出鲜艳艳的花,养出活泼泼的人。

校长要尊重教师的感受,研究教师的心理。每一位教师对教育教学都有自己的理解,都是讲道理的高手。若校长讲话生硬,那么道理讲得再明白,教师也不见得听进去。如“钟美美模仿老师”视频网上点播量过亿,我就请教师也追追这个“热点”,在爆笑之余品品苦涩,在视频中找找自己的影子。看到学生对教师行为的解读和描述,发现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言行若放大来看多少就有些戏剧化了。教师是不是该在一个个有思想、有灵气的生命面前再多些敬畏?很多道理不必讲,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其理其意不言自明。

同时,我也会关注和挖掘身边的“热点”,有意识鼓励教师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微故事分享,将大道理转化为小事例。如2020年1月光明网和今日头条以《“班主任发红包”蕴含教书育人的“精神富礦”》为题,报道了我校教师张斗艳的教育故事,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引发热议和好评。

校长讲“热点”的意义不在讲,而在做,要注重以“热点”来启发思考和行动。如我校数年来对“课程”这一“热点”的探索,教师从开始时对校本课程的不理解、不接受,到后来主动参与、乐在其中,再到后来的创新性开展,师生和家长结为共同发展体,享受教育的快乐。这么多年,我努力在一个个细节中渗透自己的教育主张,慢慢打造学校文化,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使教师感受到:教育无处不在,教育崇尚行动。

(责 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西东后浪热点
《武汉数字化老年大学》学习感怀
后浪与前浪
RIDING THE WAVE
奔腾吧,后浪!
后浪想对前浪说的话
江边望天井山
漫话西东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4月高考热点关注